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脂宜从肝脾入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脂宜从肝脾入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指导:杨关林

摘要:中医学认为血脂异常在病机方面属“痰浊”、“血瘀”范畴,生理上与中医之膏脂相类似,属津液之范畴,肝脾功能的正常是血脂正常代谢的重要条件,脾“化”的相对不足是血脂代谢异常的根本原因;肝失疏泄是血脂代谢失常的重要因素,治疗的根本在于截断血脂失调的源头,或者扭转已有的病理趋势,使其不再发生代谢紊乱。

关键词:血脂异常症;膏脂;脾化不足;肝失疏泄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726-02

血脂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肪酸和磷脂,通常主要指血浆总胆固醇TC和TG。血浆脂质主要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症(dyslipidemia)实际上指的是异常脂蛋白血症,包括血脂的含量和/或组分异常。临床上,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增高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多见。血脂异常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没有血脂异常症的病名,但有关血脂异常症状、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的论述在许多古医籍中有所记载。祖国医学从病症分布角度认为该病属胸痹、眩晕、心悸、肾痹、头痛、风痱,而从病机病名角度则认为属“痰浊”、“血瘀”范畴[1-2]。

1膏脂与血脂

早在《黄帝内经》中的“膏人”、“肥人”指的就是血脂过高的肥胖之人。《内经》常膏脂并称,或以膏代脂。书中认为脂膏来源于水谷,属津液一部分,并能化入血中,是人体营养物质之一。如《灵枢•卫气失常》指出“人有脂有膏有肉”即认识到血脂的存在。根据人的形体不同而分“脂人”、“膏人”、“肉人”。其云:“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灵枢•五癃津液别》中有“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阴股”的论述。《类经》亦云:“和合而为膏,以填补肾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灵枢集注》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皮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

由此可见,上文描述之膏脂与现代医学所谓之血脂相类似。同时,也说明膏脂实乃人体的生理组成成分之一,属津液之范畴。并可与津液其他的成分相互转化。津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膏脂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运化敷布,随血循脉上下,营运全身,以濡润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具有注骨空、补脑髓、润肌肤之作用。一旦膏脂在体内的转输、排泄发生异常,则成为病理性的脂浊痰湿,脂浊注入血脉积蓄停留即可引发血脂异常[3]。

2肝脾在血脂代谢中的作用

膏脂代谢虽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但与肝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凛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胧,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厥论》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以上论述说明水谷化生为精微并输布至全身,均依赖于脾的运化。膏脂既属津液,其运化输布自也离不开脾。不仅正常膏脂的运化转输依赖于脾,同时其多余物质及代谢产物也要依靠脾来转运、清除。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称:脾“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由此可见,脾为精微运化之枢纽,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形成精微物质,并通过脾的散精作用才能布散全身以营养脏腑及四肢百骸[4-6]。

肝为敷和,其气主升,能疏泄,性喜条达。肝主少阳春生之气,在生命活动中具有升阳发阴、敷布和气以养脏腑和全身的作用。肝气条达,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有助于脾升胃降,二者间的协调,是脾升胃降的一个重要条件。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及将水谷精微吸收转输,将糟粕排泄出体外的功能,是以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即脾胃的升降来完成的。肝气疏通畅达,脾升胃降之间才能协调,才能使事物消化和运动正常进行。同时胆汁在膏脂的代谢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胆者,中精之府”,有着贮存排泄胆汁的作用,“肝合胆”,肝分泌掌管胆汁,储存于胆,供脂质消化之用。肝的功能正常,胆汁排泄有度,膏脂正常的转化、输布、排泄,如果肝失疏泄,则胆汁的排泄失常,势必影响膏脂的的代谢,从而导致血脂的异常。

3脾“化”的相对不足血脂代谢失常的根本原因 肝失疏泄是血脂代谢失常的重要因素

根据临床观察和总结祖国医学理论,笔者赞同刘桂荣的观点,认为血脂失调的根本在于脾“运”和“化”的功能不足。更突出表现在“化”的功能不足,以致于机体的“升降出入”及“聚散”功能失常,从而造成机体的膏脂不能正常的化生、变化和转化、排泄,以致精微的新陈代谢失常,造成血中脂质过多,或脂质成分异常,发为血脂异常症。这里所论及的脾运化不足,主要是指脾功能的相对不足,而非绝对不足。由于脾主运化的功能是机体的自主功能,是一种主动进行的过程。因此,所谓的脾化不足,也就是主动的脾化相对不足。在机体摄入较多的脂类或内源产生过多的脂类物质时,脾脏没有应激发挥其潜在的功能,导致脂质过剩。就临床所见而言,许多高脂血症患者并不存在脾虚的情况,相反,他们的食欲、消化吸收能力都很好。机体对摄入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极高,以至能量和物质产生积存,他们一般都不会出现消瘦或营养不良、能量不足。所以脾主运化的能力没有虚弱表现,相反部分人表现为体格粗壮,所以也不会出现所谓的“脾虚,脾运不健,水谷精微不归正化”的可能性。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血脂异常除部分患者是由于基因的缺陷所致外,大多数病人的发病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即与后天有密切的关系[7-9]。可见,血脂失调的基本机制在于脾化失职,机体精气的升降出入以及聚散失其常度。即脾化功能的不足,不能将正常的精微物质进行转化和排泄,升清降浊功能失调。脏腑的生理功能谓之气,气的运动谓之气机。只有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平衡,气血才能化生有序。肝胆位居中焦,其气主乎疏泄,乃气机上下通达出入之枢纽,肺之宣降、心之主血、脾之运化、肾之气化,无不有赖于肝气之枢转,气机之调畅。特别是脾的正常运化,精微的正常输布,只有在气机调达的情况才能顺利完成,正如《素问•保命全形论》说“土得木而达”若肝疏泄功能异常,影响于脾,脾气不升,则飨泄,脾气不通则腹痛,而成为痛泻证;影响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前者一称肝脾不和,后者一称肝胃不和,临床上统称为“木不疏土”,其结果必然导致脾化的不足,从而引起脂质代谢的失常。

4故调脂宜从肝脾入手

治疗血脂失调的根本在于截断血脂失调的源头,或者扭转已有的病理趋势,使其不再发生代谢紊乱。由于血脂失调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而环境因素中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对脾的功能有重要影响。不良的习惯长期作用于机体,损害着脾的功能,导致主动的脾化失职,以致出现血脂失调。

故治疗高脂血症,当针对病因,首先节制脂膏摄入,以断脂浊之来源,减少脂浊堆积,此方为釜底抽薪之策。日常饮食当以水谷,蔬菜,果品为主,膏粱厚味之类须严加限制,并在此基础上配以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血脂失调的特点是辨证论治,然而,本病的早期往往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患者多是在体检进行实验室检查时才发现,此时针对血脂异常症中肝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确定了“调肝助脾,化浊降脂”的治法,在方药上主要以茯苓、党参、黄芪、郁金、绞股蓝、菖蒲、远志、半夏和丹参等,方中茯苓重用,茯苓性味平淡,淡渗利湿,健脾安神,无碍脾之虑。如兼气滞者可以加用柴胡、枳壳、佛手等药物。如此则脾健肝舒,机体精气的升降出入得以正常进行,精微物质得以正常的进行转化和排泄,无虞血脂异常之患。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