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02-01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即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周围的生活实际和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简单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 数学课堂 培养 实践操作

L・H・克拉克、I・S・斯塔尔美在他们所著的《中小学教学法》中指出:“要让你教的学科使人愉快,看起来是要把它包上糖衣,让它具有吸引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选择教材,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增强实践意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创设“大婶购物”的情境:一位大婶向老大爷买到一只电饭锅价格125.8元,一只汤碗价格3.54元。老大爷坚持要收161.2元,而大婶认为不值这么多钱,可又说不明白,于是他们就争了起来。现在要求同学们帮忙评理,大婶到底该付多少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了许多老大爷错的原因,其中就有估算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接着教师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的教学。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使学生对计算问题不再感到机械而又枯燥乏味,其学习目的性强了,兴趣自然产生了,同时又明白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确实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提炼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很强,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中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东西以生活中原有状态呈现,让学生在交流生活经验之中加以理解与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能自觉地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例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

第一步,提供两个片段:

(1)星期天,小明全家出去游玩,小明自告奋勇地说:“今天我当家。”妈妈把钱包交给小明,让他负责一路上的各种费用。到了中午,他们走进快餐店,小明数数钱包里的钱,里面还有251元。小明走向服务台对服务员说:“我买一份全家餐加一个汉堡包。”服务员算了算说:“一共99元。”小明拿出100元递了上去,服务员找给他1元。

问题:①小明带了251元,买午餐用了99元,还剩多少钱?怎样列式?(251-99)

②谁能很快算出得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得数是152元.从251元里拿出100元给服务员,还剩151元,再加上找回的1元,就是152元。)

(2)小明到学校管理处领本子,他对管理员说:“我要领49本算术簿和98本生字簿。”管理员先数出49本算术簿给小明,又拿出一捆100本的生字簿递给小明,再从中抽回2本。

问题:①小明到学校管理处领了49本算术簿和98本生字簿,他共领回多少本簿子?怎样列式?(49+98)

②怎样计算才能算得快?(生:像刚才小明领本子那样,49本先加上一捆100本,就是149本,再减去管理员抽回的2本,得147本。)

第二步,比较两道题在计算方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探究规律。

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由“生活原型――数学化――运用” 的学习模式,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易于理解,知识的获得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由书本走向了生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和掌握数学。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造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的方式为主,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从中获得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与定律。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便于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的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它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对课堂教学而言,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过程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①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操作某些学具;②学生在观察或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活动的不足;③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操作总结。

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把圆剪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先讨论一下书上的剪拼方法(把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等份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S=∏R2。教师鼓励学生,问:你还能拼成其它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出圆的面积吗?学生分别回答:我可用这16等份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梯形,把这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学生拼、拿、摆的方式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结果是一样,师生最后进行评比小结。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就要求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对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后,可设计购物问题,让学生操作思考:

星期天,小明带了15元钱来到超市,现将想买的商品价格列表如下。请按要求设计购物方案(填写方案设计表)。

要求:

①挑你最喜欢的两种商品,设计购物方案。计算出你要付多少元,能找回多少元?

②用15元钱买更多的商品,你怎样设计。计算出你要付多少元,能找回多少元?

③如果想买遥控飞机,你有办法吗?

通过这样的练习,综合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增强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实验操作探究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

总之,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只要转变教学思想,增强实践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摆在重要位置,积极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信心,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关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努力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一定会在教师的关爱和指导下得到快速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