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活血祛瘀剂的选药配伍规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活血祛瘀剂的选药配伍规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活血祛瘀药是为血瘀证而设,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以治疗血瘀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胁诸痛等证。血瘀证多因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导致,临床用药有同有异。笔者拟结合历代名方的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对活血祛瘀方剂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做一浅析

【关键词】活血祛瘀剂;配伍规律

活血祛瘀剂是以活血祛瘀、攻逐瘀血药为主组成,具有通畅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功能,主治瘀血证。活血祛瘀剂真正起源当推东汉医圣张仲景,他在《内经》血瘀理论基础之上,首先确定“瘀血”病名,在《伤寒论》中较多地阐述了“蓄血证”证治,并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予以专门论述。据此,仲师又创立一系列活血祛瘀名方效方,堪称此类方剂之“祖剂”,为后世活血祛瘀剂选药配伍树立了典范。

1配行气药,以行气活血化瘀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在活血剂中最应配伍行气药。如枳壳、香附、乌药、檀香、木香、降香、青陈皮之类。由于气滞可以导致血瘀,血瘀亦能加重气滞,因为行气药是活血祛瘀方中较为重要的配伍,如《时方歌括》丹参饮应用檀香、砂仁等,即是其例。此种配伍对行气药物的选用,一是宜用活血而兼有行气作用者,如川芎,在活血祛瘀的同时,兼有行气作用,被称为“血中之气药”。有类似作用的还有延胡索、郁金、姜黄等。二是宜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香附、乌药、木香、青皮等,因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而气滞往往与肝有关,所以活血祛瘀方中配伍行气药,常以疏肝理气之品为主。如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张秉成在阐述复元活血汤配柴胡时说:“无论何经之伤,治法皆不离于肝……。此方以柴胡之专入肝胆者,宣其气道,行其郁结”。(《成方便读》)三是选用升降气机药,如枳壳、桔梗、柴胡、牛膝等。胸膈乃气机上下之通道,瘀血阻滞胸膈,气滞的表现形式为升降失常,故对升降气机药的选用尤为重要。如血府逐瘀汤治疗胸膈血瘀之证,方中选用枳壳与桔梗、柴胡与牛膝两对升降气机、调和气血的药物,即是明证。

2配补气药,以益气活血通络

如人参、黄芪、党参、黄精等。气血之间的关系,除气滞外,气虚不能鼓动血行,也能引起血脉的运行不畅,从而发生瘀滞。在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时,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足以行血,祛痰而不伤证,并助诸药之力;再佐地龙通经活络,方如补阳还五汤。

3配补血药,以养血活血,祛瘀生新

血虚者,以养血活血,血行不畅可凝滞成瘀,瘀血阻络,则新血不生。又致血虚已证。两者互用因果。故瘀血不去,新血难安。临证组方用药,每于养血调血之中配伍活血化瘀之品。如《和剂局方》四物汤。方中,当归养血;川芎行血。其中,熟地黄、白芍为补血之君药,配伍当归、川芎辛散温燥,养血而行血之气。综观全方,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实为补中有散,散中有收之良方。用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等症。

4配温经散寒药,以温经活血,祛瘀止痛

如吴茱萸、桂枝、干姜、肉桂、小茴香之类。寒为阴邪,其性收引。血遇寒则凝,得温则行。若感受寒邪,或阳虚生内寒,可凝滞血脉,以致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傅青主女科》的生化汤配以炮姜属此种配伍。

5配利水药,以渗利下行,活血化瘀

如茯苓、泽泻、白术、石韦、瞿麦、葶苈、甘遂等;亦少配化痰药,如半夏等。思之原因有二,一是基于“津血同源”之理,瘀血阻滞可影响脏腑气化功能,使水液运行障碍,导致瘀血兼夹水湿之证;同时,水湿内停,气机受阻,瘀血难消,故仲景有“血不利则为水”之说。为此,配伍利水药必有助于瘀血消散,间接加强活血祛瘀药之功。二是前阴系邪的出路之一,配伍此类药物,寓有引邪外出之义,其理与配泻下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当归芍药散用茯苓、泽泻、白术;桂枝茯苓丸用茯苓;鳖甲煎丸用石韦、瞿麦、葶苈、半夏;大黄甘遂汤用甘遂等。受其启发,后世医家唐容川指出“令瘀血化水而下”,就是很好的说明。

6配泄热药,以下瘀泄热

如丹皮、赤芍、生地、玄参、金银花、连翘、黄芩、蒲公英等。湿热之邪伤及营血,血受邪热煎熬则凝滞成瘀;或瘀血日火化热;或邪在太阳不解,随经入腑化热;以及血搏结于下焦所致的蓄血证。治当破血下瘀以泄结于下焦血分之热。方如《伤寒论》桃核承气汤,方中,以桃仁破血下瘀,桂枝通行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大黄下瘀泄热;芒硝软坚泄热,以助大黄之功;佐甘草益气和中,并缓和诸药峻烈之性,使瘀去而不伤正。

7配止血药,以化瘀止血

出血的证情颇为复杂,病因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出血的部位有上下内外之区别,证情有缓急之差异。故在运用止血药时,切勿一味着眼于止血。故有“见血休止血”之训。如出血兼有瘀滞者,在运用止血药时,又当适当配伍活血化瘀之品,以防止血留瘀之弊。如《妇人良方》四生丸。方用侧柏叶凉血止血为君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并能养阴出津,以防出血伤阴之象;更佐荷叶、艾叶既能止血,又能散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8配泻下药,以引血下行

张仲景在其所创的活血祛瘀诸方中,最突出的就是伍以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其中大黄在泻热通便同时,又能破血逐瘀,故选用机会尤多,此类方剂一般用于发病部位偏于中下者,诸如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大黄牡丹汤和下瘀血汤。因为瘀血偏于中下部,最易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腑气不通,常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脉象沉实有力等实证;反之,腑气不通,气机运行受阻,又可使瘀血进一步加重。此时于方中配伍泻下药,既能通腑泻下,使邪有出路,又可破血逐瘀,利瘀血消散,一举两得,体现出仲景“是瘀血也,当下之”的治瘀法则。需要指出的是,仲景十分强调瘀血的出路,这在某些方后注中均有说明,如桃核承气汤后注“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下瘀血汤后注“新血下如豚肝”等。这种配伍方法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

9配通窍药,以引药上行

如麝香、冰片、老葱之类。对于瘀血偏于上部及四肢浅表者,一般的活血祛瘀药难于外达,故常在活血祛瘀药中配伍少量的升阳通窍药,以引药直达病所,起到定位活血的作用。如《医林改错》的通窍活血汤,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佐以麝香活血通络,开通诸窍,通行周身血脉,使以老葱升阳入络以通窍,引药上行,主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

另外,还重视酒的应用,因为酒能行气活血,通畅血脉,以助药势,药物酒制后可入血分,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力,故方中每多用之。据统计,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不少活血方是用酒下、酒洗、酒煎、水酒合煎的,如红蓝花酒、土瓜根散、鳖甲煎丸、当归芍药散、下瘀血汤等。根据瘀血证轻重不同,选择相应活血药为主组成,针对瘀血轻证,多选当归、芍药、丹皮、川芎等作用较为和缓的活血祛瘀之品为主组成。对于瘀血重证,张仲景善用破血逐瘀之品或虫类药物为主组成,如桃仁、虫、水蛭、虻虫、蛴螬、鼠妇、蜣螂、蜂房等,代表方用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抵当汤等。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瘀血日久,势固难拔,非峻猛之品,不能搜剔,而虫类药物善入络搜邪,松动病根,非一般草木药物所能比,对瘀血重证正相适宜。以上诸法既可单用,也可合用,要根据血瘀证的发病原因及病情轻重缓急合理配伍,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均宁.活血祛瘀方剂的配伍原则探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

[2]吴承峰,刘敏.仲景活血祛瘀剂选药配伍规律简释[J].中医药学刊,2004,(10).

作者简介:赵斐,女,(1982-),山东淄博,淄博职业学院,医师(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中医中药教学及临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