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后”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其教育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其教育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在“90 后”大学生中频繁出现了考试作弊、骗取奖助学金、恶意拖欠到期国家助学贷款和故意毁约等不诚信事件。“90 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当前高校亟需思考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诚信观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本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管理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90 后”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114-02

一、“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现状调查

(一)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应该重视并遵守诚信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87.3%的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应该重视并遵守诚信”。他们普遍认为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应当被广泛地遵守。但受社会不正之风、违背诚信原则做法的侵蚀,导致部分学生对诚信价值产生怀疑,诚信观念迷茫、动摇,进而直接影响学生对诚信品德的持久认同。

(二)学生对诚信考试的认识——考试方面的诚信观念比较淡薄

考试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常见的事情,大学生对待诚信的观点更直接的反映在有关考试纪律的问题中,但从调查问卷中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考试及作业并没有做到诚信,而存在考试作弊的现象。如调查问卷中的63.2%的学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各种荣誉”;15.6%的同学认为“大势所趋,别人在抄自己不抄很吃亏”。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考试方面的诚信观念比较淡薄。

(三)学生对于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现象的态度——学术诚信的缺失较为普遍

高等学府本是学术的园地,真实则是学术的命门。问卷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有过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的想法。学术诚信的缺失很大程度源于利益的驱使,有的是想过关,有的是想考高分。大学生的这种学习风气,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对于拖欠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态度——部分同学缺乏诚信意识

大学生逃交学费和不按时偿还助学贷款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另一个诚信缺失问题。本次问卷调查中,81.2%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毕业后会按期还清”,11.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视经济收入状况而定是否还款”,7.2%的学生认为“既然是学费和国家发放的贷款,没有强制归还措施,能拖就拖”。部分同学谎称家庭经济困难,不按时将学费上缴学校,抱着观望的态度把学费存入银行,能拖则拖;或者挪作他用,购买手机、名牌服饰等超前的高消费上,甚至有人用于投资经营。

(五)学生对于伪造求职履历及违约的态度——部分同学诚信缺失

39.5%的学生认为“伪造求职履历及违约是不诚信的表现”,12.8%的学生认为“只要能找到满意的单位,求职履历适当修改,即使违约可以理解”,47.7% 的同学认为“应视具体情况而论”。大学生在求职就业问题上的诚信缺失,一方面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严重扰乱了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既定计划和岗位配置,影响了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损害了整个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上的诚信形象,还使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形成不信任感,进而会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就业。

(六)学生对于诚信在做人与交往的态度——诚信意识的下降

调查问卷显示,83.8%的同学认为“诚信做人对自己很重要而且应严格要求自己”,16.2%的同学认为“诚信离自己很远”。“90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诚信观点,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在人际生活方面诚信观念淡薄,对诚信的认识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在诚信的道德上缺乏坚持性和毅力。诚信缺失行为在校园内泛滥之势,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导致同学关系淡薄。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

“90后”大学生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价值取向多元化,重感性思维,缺乏理性思辨,责任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于功利主义,功利理性大于价值理性。

(二)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站,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片面的人才观使家长们大都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学校品德评价机制的缺失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成绩被看作衡量学生的最高标准,这就使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趋向形式化、理论化,缺乏实效性。同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对诚信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对学生的失信行为处分力度不够。加上对学生诚信等基本的道德评价没有硬性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造成诚信教育的弱化,从而使类似行为时有发生,并造成恶性循环。这种“品德评价机制”的缺失,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个人诚信品德培养的轻视。

(四)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对诚信教育的忽视,以及我国相应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对不诚信的行为处理过轻,或者干脆就得不到惩罚。这种歪风如果不及时遏制,就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不守诚信。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被作为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要求。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大的传统文化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诚信的经典事例,并实践于日常生活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人们诚实守信,建立一个易于合作的、和谐的良善社会,也才可能教育培养出诚信的大学生。

另外,高校应积极营建校园诚信氛围,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发挥教师、同辈群体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运用标语、布告栏、校园广播、电视等有效手段,通过校园媒体、校园文化,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诚信文化教育环境,让学生浸润在诚信的环境中,让诚信教育环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利用课堂主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教师应该利用课堂主渠道,增加对大学生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教育、诚信价值教育、传统诚信美德教育、诚信公德教育等。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方面的典型例子,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触动学生的心灵。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诚信的理论知识,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外化为实践行为。

(三)建设高素质的诚信教育队伍,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

学校教育者必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加强自己的诚信道德修养,认真履行诚信道德,做到先正己后育人,在诚信教育中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从语言上去督促,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诚信的表率,这样才能去感化学生。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体现一种积极、踏实、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与学生的交往中,更应该把这种诚信的精神传达给学生,应当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建立、健全一套诚信制度,把大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用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促使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自觉取信于他人和社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程度。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一是要确立评价要素,包括学习、工作、生活、择业等各方面,要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二是把诚信评价纳入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之中,使诚信评价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融合,并在思想道德素质中占有较多比重;三是把诚信评价认真贯彻落实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使大学生诚信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四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学校应将学生诚信得分如实记录于其本人档案。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诚信教育必须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由认识走向实际,知行统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丰富多彩,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增强诚信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诚信的重要性,树立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正确荣辱观,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