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想、全新的方法.生本教育所倡导的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生态课堂”实施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生本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浅述物理新课堂的设计与操作.
一、展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探究的环节.
[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活动] 对照目标和自学提纲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设计思想:学习目标要充分体现学什么?怎么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适宜、简单、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沿着确定的目标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难点:杠杆平衡的应用.
课型:探究课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方式:引导-探究, 参与-活动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支架、多媒体与实物投影
二、任务驱动问题导学
视频播放(趣味小实验),如图1所示,从支点处将平衡的杠杆分成两段,分割后左、右的木块质量相等吗?用天平称量了一下右端的木块质量大,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学生活动]观看、猜想、思考.
设计思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敢于质疑、博采众长的良好学习习惯,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意识.
三、小组合作组内交流
[错中学]请同学们展示、交流学案中答案的正误.
1.杠杆的平衡是指水平静止或均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数学表达式是F1×L1=F2×L2
3.请在图2中作出F1的力臂如图3.
4.在图示4中某点施加的力的方向不同,弹簧秤示数相同吗?
5.图5中的装置甲和乙,所处的状态是杠杆平衡吗?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图乙的装置来探究平衡条件?
答:图乙是杠杆平衡,图甲不是,选用图乙的装置来探究平衡条件便于操作.
[学生活动]结合学习目标、课文和学习提纲,以组为单位讨论,尝试解答、订正学案中“学中议”问题并订正答案的正误,发扬团队精神,群体展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3 min)
设计思想以建构主义思想和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原则,先学后教,以学促教.
在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采用如下两种学习方法,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学会学习,为其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合作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团队意识.
[学生活动]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材料
【知识链接】自行车上的杠杆.
设计思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课程理念之一,为此,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链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自学反馈】通过自学,我的疑问和困惑是.
本节课我想提出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3 min)
设计思想: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重要途径,而形成性评价帮助教师获取信息,对教学进行调整,使之更富成效的重要的环节.
4实验探究合作释疑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做中学(方案1):
做一做:请同学们按图6,利用杠杆、铁架台、钩码,使杠杆平衡起来,并设计实验方案和数据表格(16 min).
方案1:实验数据表格(并将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先做后学,然后总结平衡条件、实验方案、和数据表格的设计.
[议一议]图7中实验方案所得到了数据和结论如下表,请判断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和改进的方法.
甲组 乙组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1 0.5 4 0.5 4 1 0.5 4 0.5 42 1 3 1 3 2 1 3 1 33 1.5 2 1.5 2 3 1.5 2 1.5 2结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动力=阻力×阻力臂[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判断,合作讨论.
[做一做]这是老师所设计的另一种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如图8所示,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实验方案的数据,归纳三力作用下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探究合作释疑】
次数 力F1/N 力臂L1/cm 力F2/N 力臂L2/cm 力F2/N 力臂L2/cm1 1 6 0.5 3 1.5 52 2 3 1.5 1 1.5 33 1 7 0.5 2 1 6实验结论[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判断,合作讨论.
5群体汇报评估交流
(1)群体交流实验设计的方案、结论,或提出困惑、疑问.(3 min).
(2)本节课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学生活动]组间群体交流展示和分享探究的结果.
设计思想:从矛盾论的角度来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所以,教师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使自己的杠杆平衡起来,先做后学,引导学生经过自主、合作,设计实验方案与步骤,设计数据表格与收集实验数据,展示探究实验过程,通过小组分析和讨论,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论证,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全班一起分析原因,关键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时点拨、概括,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中笔者采用“引导-探究”、“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这样设计能使新知识条理化、清晰化,便于学生接收和学习,加深记忆.
【录音播放】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3 min)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分享前辈的研究成果.
设计思想:在学生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环节之后,笔者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表现力与情感教育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激活思维应用评价
[学中用](5min)
1.如图9中,在一质量不计的杠杆两端分别放两支蜡烛,且m左=2m右同时点燃1分钟后,你能用最好的方法确定杠杆的状态吗?由此你还想到什么?
2.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在中点用悬线挂起来,铁丝恰好平衡,如把其右端对折起来(如图10),那么它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呢?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解答,集体展示、汇报交流.
7布置作业
做一做:利用快子、螺丝帽、细线、曲别针自制一把杆秤.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交流.
设计思想:为了能够让学生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笔者通过布置作业,使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面向现实生活,而且培养其学无止境意识.
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一课的点评
总的来看,该课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社会走向物理”以及“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课程理念.
8.1从认识论角度看知识构建
(1)注重情境创设.每一个知识层框都利于多媒体或实验创设情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问题的设置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建构,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构主义思想的宗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8.2从系统论角度看教学过程
从系统论看教学设计的思路.本节课课堂结构的展开按三个知识层框(错中学、做中学、学中用)递进设计,从每一个知识层框的处理来看,又按照“问题提出、实验探究、应用”顺序进行,既有对杠杆知识的拓展,又有深层次的挖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密度合理.
8.3从方法论角度看方法渗透
(1)教学策略.以问题拓展为主线,以实验探究为依托,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表现力,实现设疑与释疑,探究、体验、构建与方法的有效整合.
(2)学法指导.一是教育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学物理的习惯;二是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总结物理规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探究的全程思维.
8.4从实践论角度看学习效果
(1)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将物理知识、操作技能、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分层融合,有机渗透于学习的情境中,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经历探究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渗透STS,培养学生注重科技发展、关心热爱科学的情感.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物理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2)重点与难点的落实
重点:利用实验让学生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突出教学重点.
难点:利用实验方案的设计,突破了“杠杆平衡条件的”这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