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跨越发展中谱写开放转型、创业富民新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跨越发展中谱写开放转型、创业富民新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描绘了今后五年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体现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主题,反映出全区各族人民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内蒙古的共同愿望。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通辽市的基本市情和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完善思路,紧紧围绕“开放转型创业富民”主题,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扎实奋进,通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通辽市建成自治区和东北经济区经济发展活力强、质量好、速度快的重要增长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力争经济总量进入东北地级城市(不含副省级)前三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一、以非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通辽市工业化正处于上升期,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为参照坐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也很迫切。必须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大力实施“双百亿工程”,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这是通辽市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出路和创造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是举全市之力集中打造南北两大重要经济增长极。以国际化、市场化的视角构建和运作产业发展,坚持“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工业园区承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打造北部霍林河综合资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南部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北部霍林河综合资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主要是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电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低成本、高技术、长链条、大循环,重点培育发展煤电铝、褐煤清洁高效利用、高技术煤化工三条产业链。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全国最大的煤电铝产业基地,工业产值过2000亿元。南部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挥靠近沈阳和长春等区位优势,规划了科尔沁区至科左后旗沿304线的工业长廊,坚持科技引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重点打造玉米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现代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等一批新兴产业。二是深入实施“双百亿工程”。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集中建设百亿园区,重点发展煤电铝、高技术煤化工、生物科技、现代蒙药、风电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型玻璃、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十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对国内外大市场有影响力的铝加工新材料、玉米生物产业、现代蒙药科研生产和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等基地。2-3年内,全市要培育过千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2个、过500亿元的2个,以非资源型为主的各类产业经营收入要超过5000亿元。全市15个工业园区突出各自特色,优势企业向工业园区、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3年内,全市9个旗县市区工业园区全部进入“百亿园区”行列,其中科尔沁、霍林郭勒两个园区实现过千亿元。三是以科技创新提升非资源型产业竞争力。更加重视科技、人才在发展非资源产业中的引领拉动作用,发挥优势,瞄准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煤制乙二醇、多晶硅提纯、生物新技术、现代蒙药等高科技含量项目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占领市场制高点。实施新型工业化等十项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建设十大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和两大科技高技术工业园区,以科技创新提升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层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今年实施至少引进100个智力项目的科技创新工程,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改变地区发展要素结构。

二、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为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

对于“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水资源严重缺乏、生态十分脆弱的通辽市来讲,改变传统农牧业的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科技高产、生态节水、循环发展的现代农牧业新路势在必行。“8511521113”工程是我市按照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对农村牧区工作的再认识,是“十二五”期间农村牧区的中心工作,即建设80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农田、500万亩饲草料基地、100万亩设施农业、100万亩特色种植业、5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000万头(只、口)牲畜存栏、100亿斤粮食转化、1000个嘎查村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每年转移农牧民10万人、压减机电井3万眼。一是优化农牧业生产力布局。北部林草地区占全市面积29.8%,以生态保护为主,合理发展现代草原牧业。中部辽河平原地区占全市面积的29.2%,集中发展节水农业和优势特色种养业。南部沙化地区占全市面积41%,以收缩转移为主,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设施农业和沙产业。二是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坚持科技引领,突出科技高产、节水生态,建设3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玉米由中产向高产迈进,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斤左右。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年内新建节水高产高效农田168万亩,实施压井限采计划,今年压井5000眼。抓住扩大内需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机遇,建设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加快百万亩设施农业和百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沙产业,进一步扩大蔬菜、瓜果、食用菌、红干椒、荞麦等特色种植业规模。三是打造科尔沁肉牛特色优势支柱产业。立足打造“科尔沁肉牛大市”,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养殖基地,实施以科尔沁肉牛为重点的绿色畜牧业工程,今年新建养牛示范村90个,母牛规模养殖场50个,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牛存栏总数223万头,新增25万头。重点培育雨润、谷润、天福、科尔沁牛业4个10万头肉牛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打响“科尔沁肉牛”绿色品牌。四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突出抓龙头、强基地、促规模,重点引进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深加工企业,开放重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玉米、荞麦、红干椒、蔬菜、肉牛等农畜产品专业化分工、品牌化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以转化增值、流通增值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和回报率。年内新增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50个,总数达到830个,产业化带动35万农牧户,带动百万农牧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