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住院876次,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4例。呼吸道为最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最常见为革兰阴性菌(63.9%),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0.6%))。结论:恶性血液病是发生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并选择敏感抗菌素进行早期治疗。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医院感染; 败血症

中图分类号 R5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145-02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统称为恶性血液病[1]。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以及规律化疗造成粒细胞减少,身体免疫功能低下,此时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致败血症。医院感染(hospitol infections)也称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的获得性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及在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除外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迅速繁殖,产生的毒素及代谢产物等引起的全身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称为败血症。为探析医院感染性败血症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恶性血液病患者176例,共住院876次,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1~79岁,平均42.7岁;其中白血病30例,多发性骨髓瘤例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例1例。

1.2 诊断标准

(1)体温38 ℃;(2)呼吸>20次/min,或PaCO2

(3)心率>90次/min;(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或不成熟细胞>10%。临床满足上述两条或以上标准者,即可诊断为败血症[2]。结合病原学诊断可最终确诊:(1)血液培养出病原微生物;(2)血液中可检测出病原体特异性抗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败血症患病率

恶性血液病继发医院感染败血症发病率为19.3%。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者97例,并发败血症13例,发病率13.4%。两者比较,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2.2 感染部位

呼吸道感染24例(70.6%),消化道感染5例(14.7%),皮肤、肛周感染2例(5.9%),泌尿系感染1例(2.9%),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感染灶2例(5.9%)。

2.3 致病菌谱

34例败血症患者培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63.9%),其中大肠埃希菌12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革兰阳性菌11株(30.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粪场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1株。真菌2株(5.6%),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

2.4 药敏分析

革兰阴性菌23株中,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阳性4株(17.4%);革兰阳性菌11株中,耐甲氧西林(MRSA)3株(27.3%)。药敏结果: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95.5%),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他啶敏感性分别为72.7%、68.2%、63.6%,而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耐药增加。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全部敏感(10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敏感性分别为66.7%和58.3%,但后两者均对MRSA菌株耐药。

3 讨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以及放、化疗造成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致医院感染性败血症,该病是造成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本研究17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共住院876次,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4例,发病率为19.3%。文献[4]报道,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尤其是住院时间>15 d者,较住院时间

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并不少见,通过本组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本组资料中,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70.6%、消化道14.7%、皮肤、肛周感染5.9%、泌尿系感染2.9%。因此,及时发现存在的感染并果断采取隔离措施,甚至进入层流隔离病房,对预防医院感染非常重要。还应注意的是深静脉置管、导尿等侵入性操作的无菌要求及护理,应尽量减少病原菌进入患者体内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从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可知,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9%,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而且本组病例中,有2例感染部位不明患者,血液均培养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占30.6%,真菌占5.6%。因此,在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明确之前,抗感染治疗应首先选择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抗感染效果不佳,可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选用广谱抗菌素,注意早期、足量、联合用药,尽可能早期控制感染。而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并不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反而增加细菌耐药。因此,抗菌素应合理使用,一旦病原菌明确,需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选用最佳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姚尔固,林凤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30.

[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0-649.

[3]石娜,徐卫,舒雪芹,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败血症37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2):28-29.

[4]周宏,任玲,郑雯,等.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57-659.

[5]周丽,张志,肖爱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75-676.

(收稿日期:2013-06-19) (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