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05例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手术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05例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手术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是运用血液回收技术(blood salvage techniques,BST)回收术中的创面出血,有助于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统计105例对估计出血量较大的骨科手术及其他外科手术施用IAT,应用京精血液回收机(3000P)回收术中创面出血,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在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105例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5例中,男57例,女48例,年龄15~77岁,平均49.5岁,体重38~82kg,平均56.4kg;其中普外科68例、心血管外科21例、妇科7例、骨科9例。

1.2 方法与监测

于术前、术后监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生化指标及电解质,术中持续监测心电、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尿量。手术开始时,使用血液回收机(Medtronic autoLogTM)的负压吸引把伤口创面的血吸入贮血器内,同时将抗凝药滴入吸血管道内与回收血混合。抗凝液用生理盐水500ml加入肝素12500u配成,滴入量与回收血量之比为1∶5。血液在贮血器内经过多层过滤,然后进入血液回收罐经分离、清洗、净化处理。细胞碎片、游离血红蛋白、抗凝剂等被离心分流到废液袋内,红细胞则被浓缩后输送到血液保存袋内,在术中需要时回输给患者。

2 结果

105例患者共收集到创面出血162987ml(平均1347ml/例),回收到浓缩RBC血总量56222ml(平均541ml/例)。若按回收血的Hct 55%计算,相当于回收到正常血液(Hct 40%)77305ml(平均744ml/例)。因此,自体血的回收率为40.2%。本组血液回收病例中78例(77.7%)未输异体血。但有27例(22.2%)由于各种原因术中输用了库血,共9600ml。其中20例输用了新鲜血浆或(和)血小板,12例术后复查血常规Hb、Hct偏低,分别输红细胞悬液400ml。所有自体血回输者未见输血相关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在临床的重症休克患者抢救和肿瘤等外科手术中经常需要成份输血[1-2],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血源、减少异体输血可能导致的疾病传播及输血反应的发生,有计划地管好和用好血液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尽可能地减少术中血液丢失和回收创面失血以及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尤为关键,已受到麻醉及相关临床学科的高度重视,确立了多种有关的血液保护措施和方法[3-4]。就自体输血而言,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报道证实是十分有效的血液保护和减少异体输血方法。

本文应用血液回收机对105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将术中创面出血收集后经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回收后,得到56222ml自体RBC血,使本组绝大多数病例免除了异体输血,使少数需要输血的病例的输血量也大大减少,并使本组病例中98.4%的患者术后Hb及Hct达到正常水平。应该说即使血液资源得到了保护,又大大减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和危害,无论对社会、医院还是患者都有积极意义。

回收血经过洗涤处理得到的红细胞悬液中,因经过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均较正常血液高,白细胞数则多无明显变化,而血小板、白蛋白、球蛋白及总蛋白等因被离心洗涤丢弃均明显减少。因此,血液回收机的回收作用只是对血细胞而言,对于出血量较大(>3000ml)的患者,由于回收过程丢弃大量血浆蛋白尤其是凝血因子,即使回输后血液的血红蛋白含量及携氧功能得到维持,但仍有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可能[5]。由于人体凝血功能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若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时,应设法查明原因,针对病因给予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予以纠正。对于出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通常主张输给人工代血浆如明胶液或羟乙基淀粉液等,只有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时才考虑适当给予补充。

由于血液回收过程需要使用价格较高的耗材,价格与效益问题是应当考虑的。由于目前库存血的价格也较高,一般认为对预计失血量达到600ml以上者,所回收到的血液可以说已符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则。此外如患者属于不能或拒绝输异体血者,血液回收更具指征[6]。本组实验中的病例包括了:(1)普外科脾切除、肝血管瘤切除;(2)心血管外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3)骨科髋关节置换;(4)妇科的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等。

自体输血的并发症主要有血尿,但发生率低、恢复快,可能与清洗不充分、混有红细胞碎片或血红蛋白碎片有关,因此须强调每次清洗一定要充分。本组有个别术中出血在3000ml以上的病例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其次是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本组27例患者中术中应用了新鲜冰冻血浆或(和)血小板,是因为出血量和回输洗涤血量较大,担心凝血功能异常,其余患者未出现凝血机制异常。洗涤式血液回收再输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血液保护技术,但临床表明其作用有限,仍不能完全免除异体输血。若此技术与其他血液保护技术联合应用,如控制性降压、术前自体采血、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应用止血或凝血因子保护药物(如抑肽酶)等,将进一步增进血液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杰,邹旭红.成分输血在肿瘤患者手术中大出血时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5,5(1):47-48

[2]刘杰,邹旭红,柳市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治疗[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7):63-64

[3]李艳萍.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1,22:197.

[4] 邓硕曾.血液保护与血液麻醉[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0,21:119-120

[5]李晓琳.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710.

[6]梁辉.术中血液回收与恶性肿瘤手术[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3,10(1):39-41.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