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用信息技术 实现数学高效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用信息技术 实现数学高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高效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besides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dynamic image presentation techniques appropriat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of media richn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vividness and vitality, variable static to dynamic, for simple to complex,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ill compare the abstract mathematics knowledge to visually display, with its strong stimulatio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various senses,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attribute,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realiz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thematics teaching; efficient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也迫切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方式。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许多学校全面展开,作为市级实验校的一名教师,我在实践中思索,怎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高效呢?无疑,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式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巧妙成功的导入一堂课,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形成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各类感官进行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进入角色,为教师的导,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例如在进行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概念”时,我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进行一题多变,从变化中探究各个比之间的关系;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特点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学生的思考――猜测――论证――演示,由抽象到直观,使学生深深体会各个问题之间内在联系,体会数、形之间的奇妙联系、变化,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掌握数学学习中的常用研究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调整学生情绪,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学习。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学生就能长时间地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截面的形状时,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就很难想象了。 我通过制作FLASH动画,利用计算机当场给学生演示。通过演示,学生能真切感受截割的过程。学生不仅能看出怎样截才能利用到五个面、六个面截出五边形和六边形,更能很快明白为什么截不出来七边形?假设改变平面的位置,也能从不同的方位感受截面的形状了。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省力,使学生感到材料新奇,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使学习内容小结过程与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

又如,《最大面积是多少》这一课,重点是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有关的最值问题。我在执教时,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分三步设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引入环节中,从设计矩形的广告牌,窗户的采光面积等引入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个量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量怎么变化。第二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找到直角三形中剪出的最大面积三角形时,再次应用了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变量。最后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验证哪一组的实验是正确。可以说,这节课中的信息技术用在当用之时,落实了教学目标,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活思维,实现分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问题建立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上,可以扩大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开拓学生视野,激活课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片断、设置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加以应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如在“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的教学时,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让学生操作看a 的正负性的变化引起图象开口的变化; a的大小的变化引起开口大小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在“证明(一)”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增强了开放性,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演示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养成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时,我就将这节内容做成网页,分成“判定定理”、“例题解析”、“知识探索”、“牛刀小试”、“中考试题”。在“牛刀小试”、“中考试题”这两部分的试题由易到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并且题目与答案均有超链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得到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重现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侧重解决自己的难点,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从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素质不断提高,系统地掌握有关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并将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数学的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同时我们必须牢记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让它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就可以了,决不能让它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