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论李欧梵的“世纪末”情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论李欧梵的“世纪末”情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世纪末”是李欧梵常用的学术关键词,与他的文学现代性研究密不可分。在他看来,“世纪末”观念本质上是一种与社会进化论对抗的怀旧情绪,中国文学中也同样有这种“世纪末”情怀,并本土化为一种“颓废”美学。

关键词:李欧梵;世纪末;怀旧;颓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18-01

学者常有自己惯用的一套学术话语,来表达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海外现当代文学研究名家李欧梵先生而言,“世纪末”是他频频使用的一个词。下面,笔者以《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为例,浅要论述他的“世纪末”情结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其小而精,汇集了其多本学术代表著作的核心观点。在《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一文中,他详细地阐释了自己对“世纪末”这个词的理解:“世纪末所代表的是一种批判和颠覆,如19世纪末的西方艺术,所代表的正是对西方19世纪现代性的批判和颠覆。”然而,这种批判和颠覆并不同时意味着向过去告别,只是以事实证明了过去正在无可挽回地消逝;另一方面,许多人十分留恋曾经的时代,当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终结时,个体的无奈感与历史的苍凉感,就赋予他们笔下的文字以动人的魅力。李欧梵和他所研究、欣赏的那些作家们,正是这样一个有着浓郁的怀旧情结的群体。

这种怀旧的结果是,时间对怀旧者而言发生了很大转变。在李欧梵看来,“世纪末的西方绘画、音乐和文学往往用世纪末的感觉作出对直线前进的时间观念的对抗……这种感觉实际上是反现代性的,但又与现代性融为一体的,是一体的两面,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苍凉’。”他把时间观念的不同作为区分古代、现代、后现代的重要参照,因此,“世纪末”在李氏学术语境中地位就十分重要了。“现代”这两个字,首先代表着一种新的时间观念,即时间是直线前进的,“现在是对于将来的一种开放,历史可以因为展示将来而具有了新的意义。”古老的中国,对历史、对时间向来有“今不如古”的看法,或用循环论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与当下。从晚清到五四,通过一代代学人的不懈努力,不断进化的历史观与线性前进的时间观念在中国本土产生,现代性的萌芽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现。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世纪末的情怀逐渐萌生,在思想、艺术上又重新对线性进化论提出最严厉的质疑,时间观念产生错乱,后现代的迷茫感、荒诞感化为文字、音乐、绘画,拷问着人类的现代文明。

世纪末情怀实际上是一种末世情怀――对未来的极度恐惧和对过去的无比怀念。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中,生活正高速地向前发展,似乎永远是向上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非常乐观,当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来临,总有人对未来充满了疑虑,在神话和宗教中,不乏许多末世降临的故事,更为世纪末添加了许多神秘色彩。李欧梵对电影的关注,很值得我们文学研究者借鉴。在西方电影中,灾难片是一大类型,这其中更有许多电影是讲地球大毁灭的终极灾难,如曾经热播的电影《2012》。可以说,许多西方人对未来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对人类社会将不断进步的论调极为不信任。世纪末,在西方的语境中,当下的终结比未来的开始更为紧迫,因此,许多人选择恋恋不舍地回望过去,而不是展望尚不清楚的未来。而那些消逝的过去,也就在回忆中变得格外凄美而苍凉。

中国人是没有“世纪末”概念的,这一点书中也有论述,但这并不影响李欧梵研究中国作家的世纪末情怀。他找到了一个相当中国化的词――颓废,来对应这一西方语汇。在《漫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中,他尤其强调了一种充满了绝望的“颓废之美”,即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他首先找到的例子,还并非现代文学作品,而是古典文学的巅峰《红楼梦》。在他看来,当一个时代即将逝去,在文学中却往往呈现出绚丽夺目的色彩,在一片斑斓中,结束最后的辉煌,留给人谢幕后的无限余味。这种美感,本质上是一种“颓”,是无可阻止的衰颓,但正是这种衰颓,令这般绝望之美达到了令人动容的极致。他研究了鲁迅、新感觉派、邵洵美、张爱玲作品中的“颓废之美”,在他们或冷峻、或朦胧、或绚丽、或凄美的作品背后,在他们犹疑不定、痛苦矛盾的思索背后,无论是敏锐的洞察,还是无意的巧合,都蕴含着一种无奈的颓唐。对所处的时代一种强烈的幻灭感引导着他们,写下了至深至美的文字。李欧梵紧紧抓住颓废这条线索,挖掘出了他们作品中流露出的“世纪末”意识,并以朱天心《世纪末的华丽》作为这条文学史线索的高潮与终结,这也是他极为欣赏的一篇小说。

毫无疑问,如果说每个学者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学术语言体系的话,那么“世纪末”这个词在李欧梵用来别有要义。而在他写作这些文章的时候,正值一个新的世纪末,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即将终结,未来究竟会怎样呢?对中国,对世界,李欧梵都不敢作出什么预言,他所能做的,是回望曾经的华丽,分享给焦虑中的我们一份怀旧的温馨与惆怅。

参考文献:

[1]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9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