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治疗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鼻源性分泌中耳炎诊断方法,总结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和鼻内镜手术治疗。

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治疗。

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90-02

现阶段,分泌性中耳炎逐渐成为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病诱发并不明确,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等都可能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功能衰退、耳部胀痛等等。由于分泌性中耳炎具有发病率高、诊断困难的特点,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上述事实,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病历资料作历史性回顾,通过临床分析得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2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6±3.92)岁。本组50例患者,耳鸣、耳闭塞等耳部就症24例,鼻塞、头痛、晕眩等鼻部就症26例。对患者行常规及鼻部CT检查发现,患者均出耳内鼓膜内陷,呈淡红或淡黄现象,光锥呈消失趋势,出现轻度的的传导性耳聋症状。50例患者中,16例单纯鼻中隔偏区,23例鼻中隔偏区伴随鼻甲肿大,11例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窦炎。

1.2一般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性耳道内微波法治疗,将仪器调至14瓦至22瓦之间,治疗时间半小时,每日一次。根据患者的病情,也可采用抗生素或激素进行药物并辅以减充剂(如:麻黄碱呋喃西林液)进行鼻腔治疗,或行鼓膜穿刺治疗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

由于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病发时间晚,临床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可通过矫正鼻中隔或切除鼻中粘膜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嵴、矩状突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对于鼻中隔偏曲伴随鼻甲肥大、鼻甲下垂患者则先矫正患者鼻中隔偏曲,予鼻甲下垂患者行鼻甲外移术,改善患者鼻内通气状况,予鼻甲肥大严重者,行鼻甲粘膜切除术。对于鼻息肉、中鼻甲肥大、鼻窦炎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患者部分中鼻甲,改善通气状况,予鼻窦炎患者行复合体切除手术。

对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需使用鼻腔填塞2天,并辅以抗生药去进行辅助治疗。根据患者愈合情况确定治疗时间。

1.2.2临床疗效诊断标准。痊愈:患者耳痛、耳鸣、耳部胀痛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耳膜内积液消失,颜色、形态等均恢复正常,对耳部进行测试,声音阻抗图呈现A、B型;进步,患者耳痛、耳鸣、耳部胀痛等症状逐渐消失,耳膜内积液逐渐消失,声阻抗图呈现C型;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声音阻抗图未发生明显变化,仍呈现为B型。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通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发现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的症状。患者的状况均得到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现阶段,关于鼻炎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并不明确,很多学者学者认为,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诱因为中耳感染或免疫功能障碍。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鼻腔病变是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主要病因,患者的临床特征常常表现为:耳鸣、耳痛、耳塞、听力下降、耳内积液增多等。由于,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隐蔽性强、诊断困难的特点,很多患者忽视了对疾病的及时治疗,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对于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治疗早期可采用抗生药物进行治疗,或行鼓膜穿刺手术抽取耳内积液,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经过常规治疗,病情痊愈且未出现病情反复的症状时,可不矫正鼻腔结构异常部分。如果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患者病情并未出现好转或病情复发率高时,必须予以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阶段,应先利用常规鼻内镜及鼻部CT片常规检查,确定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类型,再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单纯性鼻中隔偏曲可在鼻镜的辅助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对于鼻中隔偏曲伴随下鼻甲重大患者,应先进行鼻中隔矫正术,再对下鼻甲粘膜部分进行切除。对于鼻中隔偏曲伴随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可通过行鼻道复合切除术。患者术后均采用鼻塞进行填塞,辅以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本组5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出现单纯性鼻中隔偏区,23例患者出现鼻中隔偏区伴随鼻甲肿大症状,11例患者出现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窦炎症状。其中23例患者通过长期治疗,病情出现好转,且未出现复发率较低。26例患者行鼻中镜手术治疗。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耳鸣、耳痛、耳塞、听力下降症状均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98%。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等均可能成为鼻源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患者的诱因。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合适的鼻内镜切除术,矫正患者鼻腔结构异常状况,有利于恢复患者的鼻腔功能。因此,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郭亿莲,孙一帆,张丽娟等.中耳共振频率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1(16):2452-2454

[2]刘敏.226Hz和1000Hz声导抗测试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和试验医学,2012(21).1717-1727

[3]王春利,于西武,刘艳慧等.电耳镜下鼓膜穿刺及鼓室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J].中国临场药理学杂志,2011(9).648-649

[4]罗家胜,崔鹏程,高鹏飞.鼻腔冲洗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178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