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乐感,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更是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音乐;幼儿;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音乐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孩子身理心理的发展 (一)音乐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发。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左脑的发展,轻视右脑的发展,其实经现代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表明:左右大脑只有共同活动、互相合作,才能得到高度发展。爱因斯坦从小喜欢音乐,他的“音乐”给了他最佳的思维能力,就足以证明音乐能促进大脑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小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 (二)音乐使孩子活泼、好动的个性得到满足。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什么事都想动一动,雄壮的旋律、鲜明的节奏能唤起孩子“动”的欲望。当孩子随着音乐旋律合拍的动作,情绪是愉快的,在音乐声中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三)训练孩子的听觉。孩子的听觉是一生中处于最灵敏的阶段。音乐又是锻炼听觉的重要载体。因为音乐丰富的音色,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等与孩子的听觉关系密切,多听音乐能提高孩子辨别声音的能力。他们从欢快跳跃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中联想到的是小朋友欢乐的游戏,喜庆节日的场面和人们欢舞共庆胜利的情景;他们听到高而明亮的音乐就模仿小鸟飞舞,小兔蹦跳;听到低而粗哑的音乐又会模仿老狼、黑熊走路、狮子出洞等。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的许多要素来训练孩子的听觉,从而领悟音乐。 (四)音乐促使孩子想象,使孩子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和开阔。音乐作品不管是歌曲、乐曲,它都具有形象性,它围绕一个主题,刻划一定的形象。形象为孩子感受、理解后,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五)音乐能发展孩子的情感。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离不开心理活动,如:听觉、记忆、语言、想象等,除此以外,因为音乐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它可以发展孩子的情感。 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易为孩子理解和感受。如:孩子听到歌曲《客人来了》的亲切柔和的旋律,使孩子懂得了应亲切、友好、热情地代客的道理,再通过孩子们的演唱,使他们这一社会性动机行为受到积极的情感检验而得以巩固。 二、在音乐中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一)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孩子天生好动,动作常常是感情和思想的重要表达方式。我们应让孩子真正理解感受音乐的情绪,并且让乐曲的情绪通过孩子自身的动作再表现出来,让孩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听。有一次,我给孩子放了《士兵进行曲》,听着音乐,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在教室内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望远、吹号、扔弹,尽管形态动作各异,但都像一个“小兵”,这是音乐引起了孩子原有潜在的表演能力。 在“摘果子”律动教学中,首先,我让幼儿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节奏,并让幼儿拍拍手、跺跺脚掌握其节奏。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这段音乐可以做“摘果子”动作。接着再出现“在果园里”一幅画,联系乐曲,孩子就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加深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再通过教师抓住果子的动作示范,便可让孩子随音乐摘果子了。在活动中,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应的视觉形象,孩子随自己想象动作,自得其乐得摘着果子。动作把音乐的节奏和欢乐、愉快的情绪表现出来了,在表现中也反映了每个孩子对音乐理解、感受、表现的程度。 (二)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人与生俱来就有表现心中情感的欲求,尤其是幼儿更满怀着各种机会,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热情,演唱歌曲是一项艺术实践,也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歌曲教学中,要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孩子表达,这种表达也可称为是一种创造。 在《摇篮曲》教学中,我引导孩子创造性的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先让幼儿听摇篮曲安静、缓慢的特点,又运用摇篮和娃娃启发孩子想象音乐表现的形象,孩子们说出许多感受:“我好象走进一间安静的房间,看见妈妈在摇篮边摇着娃娃睡觉。”“娃娃睡在摇篮里好象睡在荡船里,摇啊摇啊,闭上眼睛睡着了。”音乐唤起孩子们一些鲜明的表象,大家愿意按自己的意愿表达歌曲的形象。 三、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重培养激发孩子的情感,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教育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音乐教育不同于说教,它是倾诉情感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音乐对幼儿情绪影响很大,它能使幼儿激起同歌曲或乐曲中的艺术形象相一致的情感。 首先,在教材上把好点,选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教育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这样便于孩子感受音乐形象,产生与其相一致的情感共鸣。如歌曲《好娃娃》,它刻划了一个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会帮他们端凳子的懂事的好娃娃,孩子在学长歌曲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为形成尊敬老人的好的行为表现奠定了基础。 其次,音乐教育就是从陶冶人的情感入手,它在认识向行为转化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三八”节时,我给孩子门欣赏一首歌《画妈妈》,然后让孩子为妈妈画像。孩子们的观察和刻划都很细致,能把外形特征画出来,有的幼儿把妈妈脸上的痣也表现出来了。 总之,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应首先让孩子感到愉快,能理解感受音乐,会想象和创造及表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