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计算机类应用性工程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计算机类应用性工程实践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是通过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就业信息的分析,以探寻当前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的根源问题,分析了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提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工程应用的需求和建议。针对目前高校传统的工程实践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提出面向应用型的工程实践平台的构建思想,形成“成熟性”技术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 工程实践 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从近几年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分析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全面普遍出现计算机专业类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无法就业的问题。有些观点认为,由于全面大部分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剩造成就业压力较大。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各行业、产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加大,同时由于IT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的需求量远高于毕业生人数,通过对IT就业领域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应届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非常薄弱,多数企业更偏爱有工作经验的成熟型人才,从而导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低。因此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传统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特点,在传统数学中往往简单地根据课程的内容划分教学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实践目标,缺乏里程碑式的中间环节,从学习过程心理角度来看,很容易产生枯燥、厌学等学习心理问题。

由于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常规实践方式专门针对单独的、特定的教学知识点或特定课程,使实践目标本身就局限在固定的课堂理论上,造成实践过程中知识点的踊跃,缺乏连贯性。学生在实践中无论是目标还是内容都是片面的整个实践体系不能连贯,也就无从谈起面向就业、面向应用的动手能力培养。教师无论是在课程研究方向方面,还是在授课和实践指导方面都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甚至由不同教师讲授的具有紧密联系、相互关联的课程之间也无法形成有效衔接。

计算机实验室只是单纯地充当实验设备的提供者,实验教师大多时间都是简单地进行实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没有紧密地与课程群建设、实验教师团队建设联系起来,形成不了实验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完善工程实践环节

(1)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工程化拓展。开展以企业实际任务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建设,形成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进行教学相应的任务模块,重新构建、整合教学内容。每个模块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将整体课程知识点分解于模块化任务的教、学、做中,创建“项目”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每个任务模块,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掌握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针对实际应用性强的课程模块,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利用他们对企业应用的深入了解,创建“培训”课堂。

(2)工程实践型课程群建设。对于专业的课程体系“面向应用”进行合理划分,形成就业导向支撑的课程群,打破现存的“教研室”为主体的分散格局,引导教师组建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实践一体化团队。虽然计算机类各专业课程门类众多,但是根据应用的角度可以进行有效的划分,对于联系密切的课程组建课程群。打破原有的教研室格局,研究整合该课程群内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利用课程群的整合设计完整的应用项目,形成实践指导项目组,连贯地进行实践教学。

(3)多元化实验室构建。创建多元化实验室,构建立体化实践平台。这里的多元化是指,实验教师的职能多元化,既承担实验室的管理,又成为项目组成员,实验室角色的多元化,除了作为课堂教学实验的场所,也要模拟成企业项目开发室。学生角色的多元化,不仅完成课堂任务的实践,而且要仿真企业员工完成工作任务。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模块在实践中的交叉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型项目,设置项目集成型实践。多门专业课程构成的课程群的实践交叉,形成一个中等规模的项目,设置综合项目实践。通过设计实际情境,建立校内仿真企业。学生在符合企业的某项岗位要求后,进入校内仿真企业工作,并为其配备企业导师,设置企业项目实践。

三、打造应用型工程实践模式

校内建立虚拟软件公司,教师进入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CEO\,技术总监、资深顾问、部门经理)。学生组建项目开发团队、培训中心、测试中心、质量控制中心、项目管理中心。

(1)制定公司人员招聘、录用方案。根据不同的职位制定招聘条件,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个人条件、就业方向等、有目的地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使学生由被动的、教师灌输式的学习,变为根据职业需求主动地、吸取式地学习。.

(2)建立运行及奖励制度。以实践学分和实践课程成绩作为员工的工资报酬,对每名员工由上级主管、团队成员、工作业绩(参与项目考核)进行评价。从企业的评价角度来考核,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企业所需要的看重的。从评价中塑造学生的学习观、职业观、价值观。

(3)承接实际项目。与中小企业合作建立仿真公司。无偿为小型公司、企业单位开发软件系统、办公系统、网站,客户负责提供调研条件、业务需求、评价、二次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学生通过收集业务数据资料,加深对客户业务流认识和提炼形成业务需求的能力,学生从中可以得到职业素养的锻炼和提高,增强需求调研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岗位角色意识。

(4)项目启动及实施。高级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进行项目论证,进行项目开发任务拆分。完全按照企业模式,由学生担任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运行,由教师担任技术总监、资深顾问,随时监控、指导项目的运行和管理。在此完全形成了以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项目开发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中不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自己作业式的任务,而是完全要按照软件工程的原则来工作。培养学生认识企业化的工作需求、管理模式和任务提交规格,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项目所需的实际技术能力,进行自主的知识到生产的转化。

(5)实践教学与实际项目的有机结合。采用部分带动整体的实践数学模式,引导部分学生由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进入实际项目的任务活动中。对于某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是僵硬地规定固定的时间,而是融合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也就是说在某一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结合若干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新的模式能增强知识的有效性和扩展性,让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真正地流动起来。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应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周秋生,马俊海,构建工程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J]。测绘工程,2008(2)。

[2]王小青,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8(13)

[3]黄维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文献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4]孟正大。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