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教育与拉动消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教育与拉动消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笔者认为,在拉动农村消费的今天,不仅仅是要拉动农村的日常消费,要解决根本的问题,持续性地拉动农村消费,就必须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从拉动农村的教育消费开始。

[关键词] 农村 教育 消费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新华社1月初播发了国务院总理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也就是说,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30年来几乎下降了近一半。2006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可见,城乡大学生比例拉大和经济差距拉大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对高校教育的购买力,城市高于农村是问题的根本。有专家们研究指出,“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花费”。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整个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但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如何拉动农村消费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是农村有钱花,而且有钱敢花,要保持持久的消费力。确实,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村这个大市场未能全面启动,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没有转化为现实需求,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而如何拉动农村消费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要落实好这项重要任务,就要抓住当前农业丰产增收、农民消费转旺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但是要想长期稳定地打开农村消费市场,一个关键的前提是农村的整体水平必须上去,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教育水平有整体的提高。如果农村持续教育水平偏低,农村潜在的消费能力会进一步下降,这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

现在,农村大学生比例的下降,与当前教育成本过高,而且毕业求职艰难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成本,不能不使人本能地把投入与产出做出比较,如果花了13年的收入而培养出的孩子找不到出路,怀里揣着文凭还是走上打工的这条路,让人觉得早打工比晚打工更花算。而且现在在就业出路上的不公平,打击了大家受教育的信心。这必然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现在,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拉动农村的消费,在当前送家电下乡,拉动家电及其他消费的同时,笔者认为,农村的教育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关系,首先: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理念的变化,可以提高农村消费的总水平;其次,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可以拉动农村的教育消费。所以归结到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及引导,着重于引导农村的消费模式,帮助农民更新消费观念,引导农民彻底破除小农意识,引导农民进一步由单纯的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质消费扩展到更多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同时,着重提高农民的素质,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农村教育的消费。只有提高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从简单的劳动转为复杂劳动,也能提高农村的整体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这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要做到这些,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教师的投入,现在出现的是教师的流动都是普通学校往重点学校,农村学校往城市学校流动,由于城乡之间的生活环境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交通不便等,众多农村优秀教师流向城市的趋势不可逆转。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农村孩子当然就难以像城市孩子一样受教育,在升学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

2.加大农村教育的信心,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消费传统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教育的投入是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但是大部分的价值理念是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易产生脱离实际和“好高骛远”的想法,引导大家摆正大学生就业位置,寻求更多的途径。如果能让家长看到子女受教育的出路,会刺激家长的消费,这就要引导家长的理智教育消费。现在很多人把上大学作为学生唯一的出路,但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接受教育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但其收益却并不明显,这显然会抑制农村教育消费的增长。这就需要社会在农村加大各种办学途径的宣传,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宣传。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中、职中”文化程度的被访者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子女上学,。而“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回答“子女上学”的比例最低,为34.0%。如果农村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提升,自然会引发良性循环,同时也会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力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这样必然也会带来的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