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泉州市泉港区第五中学,福建 泉州 362800)

摘 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提问;策略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提问是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教师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依托师生和谐互动,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秉承教学相长的原则,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与学生相互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提问应该遵循准确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鼓励性原则、深刻性原则。

1.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能够抓住教学要领,概括知识点简练通俗,让学生听了就能立即理解,迅速思考,并且能够做出准确回答。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提问时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所提出的课堂问题不能偏难,也不能问点不准,信口开河,要把握高中学生与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的联系。

2.趣味性原则

著名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有关智力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学习、活跃思维、善于创造。本就枯燥无味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趣味性原则多采用幽默诙谐的口头语阐述专有名词和专业词汇,多使用具体化的描述解释相关思想政治理论,将思想政治中的理论、教条等融入趣味横生的故事中,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开拓思维。

3.深刻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的提问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感悟知识理论形成的实践过程,发展学生的人格,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采用不同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的浅层提问,多问一些“为什么”“什么结果”等富有挖掘性和发散性的问题。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除了要遵循以上提问原则外,教师应该精心设问,掌握一定的设问技巧,使问题更加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

1.精心设问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应该有一定的标准,要经过精心设计,不能信口开河或自问自答。例如,在教学“消费及其类型”一课时,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消费的影响因素。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节日或周末人们会干什么,从而引出消费行为,在出现消费行为的前提下,探讨消费过程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对比以前和现在消费行为的变化,探讨消费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学生明白消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生产水平、物价水平、生产结构、家庭人口数量、家庭结构等因素息息相关。

2.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提倡教学活动应在理论教学中联系实际。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的认知范围、知识特点,密切结合本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发现、探索。例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如果你是儿童玩具企业的厂长或销售经理,你会采用什么经营战略来占领市场份额?”“你是否了解村委会或城市居委会的具体工作?”“我国的古玩市场应该如何建设规范?”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思想政治教学也就能够打破课堂、教材和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学习量也可以大大增加。通过精心提问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中翱翔,可以迅速丰富知识,快速提高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掌握时机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能否掌握时机提出问题决定着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恰当的提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问,明确掌握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第一,在学生学习情绪不高,需要进行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时候;第二,在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目标不明确、学习思维受阻的时候;第三,教师需要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应该在概念解释、观点阐明、原理分析的关键性文字、词语、句子处提出疑问,以便了解学生是否准确、牢固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政治观点、基本政治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在核心处设置疑问,以便学生能够把握重点,消化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虽无定法,但必须要有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枯燥抽象的知识要点,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多引导,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政治课堂走向灵动与高效。

参考文献:

[1]王丽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邵瑞珍,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