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厦门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厦门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福建省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厦门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城市的战略任务,这是厦门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全面落实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省里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

当前,厦门市委、市政府正以金戈铁马、狂飙突进之势,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厦门市走一条规模效益并举的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基础

国际上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文化创新型城市,这类城市主要通过文化艺术创新实现城市的新生和繁荣,代表城市有巴黎、赫尔辛基等;第二类是服务创新型城市,这类城市主要通过不断创造新的服务,充分满足人们的交通、购物、娱乐、休闲、安全、教育等各种需求而获得持续发展,代表城市有柏林、东京等;第三类是科技创新型城市,这类城市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具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明显的产业优势,是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大潮和当代先进科技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新型城市形态,代表城市有加拿大的渥太华、美国的奥斯汀、韩国的大田等。

特区建设25年来,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完善的创新体系。目前,厦门市已初步建立起包括知识、技术、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在内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企业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到2005年底,全市已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企业技术中心35家,其中国家级的有5家,省级的有18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得到有力推动,已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孵化服务的各类机构不断涌现,全市拥有各类综合、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创业中心2家;科技中介机构蓬勃发展,全市技术贸易机构达到250家。

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支撑和带动厦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50家,完成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3%。光电、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创造的工业产值大致为100亿元、30亿元和15亿元,亿元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成为国家第一批四大基地之一。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在软件产业方面,东南融通、巨龙软件、厦门精图、美亚柏科等软件企业已在国内的金融、公安、社保、地理信息等行业平台软件和手机、彩电、自控产品等嵌入式应用软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方面,中国频道是亚洲排名第一的域名注册商,一级域名拥有量682640个,占全国总量的44%,二级域名拥有量86883个,占全国总量的25%。

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环境。科技园区(开发区)载体建设日新月异,“个五”期间,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园区面积在岛内、岛外实现了同步扩张,已扩大到13.75平方公里,成为全市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2005年,火炬高新区实现工业产值58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8%,“十五”期间五年年均增长38.570。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持续增加,2005年科技投入达3.23亿元,占市本级可支配财力的3.9270,2006年安排科技投入3.63亿元,占市本级可供安排财力的4.19%,增幅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高出59.91个百分点;科技投入以扶持产业科技项目为重点,5年间共资助33项重大产业化项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激励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组建了留学生创业园、台湾学者创业园、大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机构作为引进吸收人才的基地;到2005年,留学生创业园共引进留学生企业210家,全市共成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1个。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它先进城市相比,厦门市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需要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认真加以解决,主要体现为:优势学科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产品比较少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仍不够畅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等。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构想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设施和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在迅速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夯实创新型城市的产业基础。

在制造业方面,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续巩固壮大电子、机械、化工等三大制造业支柱,并通过进一步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光电子、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使其成为厦门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食品、包装、服装、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在服务业方面,重点是应用信息化技术发展物流、旅游、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医疗以及社区安全服务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形成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现代服务体系。在农业方面,重点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从城郊型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二、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是围绕制造业三大支柱、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知识创新基地,开展基础应用和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是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或行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中试基地等,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厦门开设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鼓励企业通过本地化研发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为突破技术壁垒的研发活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三、完善创新设施平台。

在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是按照投入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的原则,将火炬高新区、中科高科技产业基地、厦门知识产权转化基地等科技园区建成为成果转化基地;支持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和其他投资主体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科技人员转化科研成果。

在中介服务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是完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配套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加快建立科技信用和监理体系,建立厦门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培育专业化的科技经纪人队伍。

在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是依托知名大学和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企业,构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和大学技术研发环境的共享、信息交流渠道的共享、高端智力资源的共享、共性技术成果的共享。

在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是整合全市科技情报资源,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针对主要出口市场存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相关的信息预报服务平台,辅导企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四、优化创新环境。

在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是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和引导民间创业投资,培育创业投资市场,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到主板、二板市场乃至海外上市,形成多渠道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

在健全人才机制方面,重点是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鼓励科技型企业设立管理股和技术股,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以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人才引进和培育,在重点技术领域建立良好的研究环境,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吸引国内外的技术人才加盟,并通过项目实施培养本地技术人才;鼓励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支持厦门高校与本地企业以共建的形式,开展针对本地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重奖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保护制度方面,重点是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增强专利保护意识,支持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专利在我国申请的抗诉。

在营造创新氛围方面,重点是强化创新的舆论宣传工作,培养市民的创新观念,培育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作者系厦门市经济研究所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