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浮扶贫,扶活一方热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浮扶贫,扶活一方热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浮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也是欠发达的后发地区,属粤西北部,常住人口286万多,有着“石材之乡”等美誉。

2009年,广东省开展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下简称“双到”)工作。云浮在“双到”工作中,创新扶贫模式,扶贫力度大、贫困村发展快、贫困村民得到的实惠多,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广东省云浮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卓志强。

《中国扶贫》:作为市长,您如何理解扶贫工作?您曾挂钩帮扶罗定市金鸡镇会龙村,帮扶中您有何感受?

卓志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也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云浮市委、市政府也一直把扶贫工作当作大事来抓。自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为增强贫困户长期稳定的致富能力,我们实行了帮扶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全员参与扶贫、全社会参与扶贫。在扶贫工作中,不管你是书记、市长还是其他干部,都有责任认真地去做好扶贫“爱心”接力的工作,我们云浮人人都是“扶贫员”。

记得我当选云浮市长后第一次去考察自己挂钩联系的贫困村——罗定市金鸡镇会龙村的时候,看到的情况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都相对较差,我感到很心酸,无法用语言表达。经过自己和驻村扶贫工作组以及社会各界包括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如今的会龙村大变样,村路畅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培育了适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目前,会龙村的贫困户已100%实现脱贫,其中相当一部分村民已走上富裕之路。

关于扶贫,我最大的感慨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虽然广东已是全国的经济大省、文化强省,但在我们云浮这样的山区里面,有一部分老百姓还住在危房里,还喝着不安全的水。加快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脱贫之路,极大地缩短与富裕地区的人、与先富起来的人的生活差距,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这便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这个市长一直都在牵挂的事情。

我们云浮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来说偏小,有这样那样的先天不足,但在生态上我们是富裕的,这里拥有难得的青山绿水,城市的包容和诚信度也较高,刑事发案、治安案件也很少。在扶贫工作上,我们更是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把扶贫当作一件大事业来做。每当看到一个个被帮扶的贫困村面貌发生大改变、一户户贫困户对改变的生活露出满意的表情,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中国扶贫》:此前,我们采访了罗定市、郁南县的一些镇、村,感受到云浮的扶贫工作做得扎实、深入,请您谈谈云浮扶贫工作的特点?

卓志强:自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扶贫开发“双到”战略部署以来,我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采取金融扶贫、产业化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智力扶贫、社会力量扶贫、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医疗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按照“先脱贫后致富,先输血后造血,先培训后就业”的模式,有效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创造了许多亮点和成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是顺利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贫困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层队伍建设明显增强,村风民习明显好转,全面完成了三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标任务,特别是成功建立了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2010-2012年连续三年,我市扶贫工作被省评为优秀,其中在全省率先探索小额金融贷款扶贫的创新举措,现已成为全国、全省推广的金融扶贫模式。应该说,这三年,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力度最大、贫困村发展变化最快、贫困村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二是促进了农村环境大改变。三年来,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116户,完成“两不具备”村庄搬迁项目4个,建设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9个;完成3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708.58公里;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337个;解决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54个,贫困村农户安全饮水率达100%;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共939宗。全部贫困村都拥有文化室、卫生室、公厕、垃圾收集设施和室外文体设施,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观。

三是实现了农村发展能力大提升。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三年来共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各项技能培训6.7万人次,劳务输出2.1万人,3816户贫困户共获得3562万元的金融贷款支持,实现了稳定脱贫。2012年,全市有农业产业化组织673个,带动农户27.3万户,户均参与产业化经营收入9150元。第二,村级班子凝聚力明显提升。全市87个贫困村村组织阵地全部实现“五有”(有牌子、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村“两委”的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第三,贫困户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贫困户新农合参保率、贫困户低保五保纳保率均达100%;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3%以上。农房保险稳步推进,农业保险逐步扩大。

在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我市属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2.58万人,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群众也极易返贫。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开始,如何更有效地借鉴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前三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果,探索建立并逐步健全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战役,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扶贫》:2013年,广东省启动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请问云浮市将如何推动扶贫开发规划的落实?

卓志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要从政策、规划、项目、资金、战略以及领导组织等方方面面抓起,必须要有更强的力度、更硬的举措,强化保障措施,认真落实与推进。在未来三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重点帮扶村要脱贫。到2015年,全市99个重点帮扶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预计约9150元),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5万元。第二,贫困户要脱贫。到2015年,全市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2.03万户、8.05万人,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年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5%(预计约6850元),并实现稳定脱贫。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市将围绕“六个相结合”:落实责任与创新机制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开发式扶贫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大帮扶力度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新一轮帮扶与上一轮后续帮扶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力推进。

一是继续实施对口定点帮扶。我市99个重点帮扶村中,由佛山市帮扶40个重点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4521户1.9万人),由市直单位帮扶59个重点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4347户1.8万人)。重点帮扶村之外的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的1.14万户、4.3万人)由所在县、镇采取“千干扶千户”的帮扶方式。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除争取省里的扶贫资金外,我市财政将安排共1794万元用于扶贫专项资金;落实村级公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给予50%补助;对小额贴息财政给予40%补贴;今后三年的“6.30资金”,继续全部用于扶贫。

三是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医保、社保等政策。全面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造任务,计划今年改造2815户、明后年改造6785户。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优先扶持饮水、信息建设,3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建设,连片30亩以上农田整治;结合《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建设20多个“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

五是加大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落实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上学等政策,推进“双转移”培训就业,对农民创业给予优惠政策。

《中国扶贫》:未来三年佛山将帮扶云浮40个相对贫困的重点帮扶村脱贫,请问双方对接工作和扶贫进展情况如何?

卓志强:按照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安排,佛山市对口帮扶我市的罗定、新兴、郁南、云安4个县(市)40个重点帮扶村,452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9378人。两市及时沟通,对接迅速。佛山市在对口帮扶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中,表现出了行动快、工作实两大特点。

行动快。早在4月中旬,佛山市扶贫办就到我市专门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的专题调研,为扶贫驻村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做好前期协调准备。省会议结束后,佛山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队深入我市进行部署和对接帮扶工作。随后,佛山市市直单位和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的区直有关单位及有关镇相关干部已全部到位我市40个重点帮扶村。

工作实。佛山市在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将对口我市的帮扶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平均每村每年投入不低于100万元的标准统筹落实帮扶资金,三年将落实帮扶资金1.3亿元,对被帮扶的重点帮扶村、贫困户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生产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同时,我市各地和相关部门按照省的要求和市的部署,认真做好各项配合工作,严格把好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派驻干部选派关,认真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目前驻村干部士气高涨,精神饱满,到达帮扶村后,立即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已完成帮扶前贫困户的核查识别工作,正转入制定“双到”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阶段。

《中国扶贫》:您强调扶贫工作要重视产业扶贫,要重视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请问您如何思考改变部分农民的“等,靠,要”思想,变“输血”为“造血”这个问题呢?

卓志强:扶贫先扶志,精神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在开展新一轮扶贫攻坚中,我市坚持强化“精神与造血扶贫”的统一,一方面注重“扶志”,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重视“造血”,始终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并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引领扶贫开发,倡导先富带后富,逐步消除贫困。

一是推广产业扶贫。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总结推广“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要求每个贫困村至少落实一个产业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社、一笔可以滚动发展的生产扶持基金,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参加一个产业基地或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将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当地的优势产业、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将贫困户带进大市场,形成持久稳定的增收机制。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已发展到725个,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532个。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挂钩扶持的贫困户总数达2.4万户,约占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75%。2012年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户均收入11700多元,农业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农民增收5700多元。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形式,建立大面积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2500多户,户均增收2032元。

二是推进就业扶贫和技术扶贫。我市出台了《关于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智力扶贫工作的意见》,致力以“双转移”为载体,深入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帮助贫困户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三年来,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培训6.7万人次,21332户贫困家庭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家参与扶贫济困。我市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意见》,鼓励民营企业为扶贫开发捐赠资金、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投资社会公益事业。目前,全市已有20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支持贫困户发展项目、吸收贫困人口到民营企业工作、帮助解决贫困户子女读书等形式对860多户贫困户进行了扶持。云安县有5家企业、1个商会及100名县政协委员参与183户贫困户的帮扶,通过扶持发展生产、解决就业等措施使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新兴县凌丰集团三年来共捐赠150万元,资助30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毕业后还优先安排在该集团就业。

《中国扶贫》:您到云浮工作以来,多次强调要让老百姓逐步脱贫走向富裕,需要扎实做好扶贫这一项工作。扶贫工作范畴很广,除了衣食无忧,还有教育、医疗、住房等等,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卓志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既是扶贫工作,也是民心工程;既是经济工作,又是党建工程;既是帮助农民致富的行动,又是改善政风、民风的工程,容不得半丝松懈。

扶贫的工作范畴非常广,包括了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等方方面面。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以各级政府每年都要重点抓好“十件民生实事”的方式,促进民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有65%以上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事业发展。我作为代表,在参加今年全国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专门就促进落后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医疗以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也是我们发展不充分、发展水平不够高的表现。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加快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靠制度去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一方面,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在政策帮扶、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救济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从政府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化解;另一方面,要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和倡导开展生活照料、健康体检、心理辅导、义务家教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针对孤老、病残和留守儿童可以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以“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经济、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全方位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