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再议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动力的激活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再议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动力的激活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史与社会课的教材编写特点看,它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动力不足是最主要原因。因此,有效的学习动力激活策略,能对提高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着眼内因,学习动力

在历史与社会课的自主学习中,主要的障碍不是对知识理解的困难上,而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不足。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动力系统的“内因”入手,去激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动力的系统的“内因”便是自主性和主动性。一切教育和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一切学生动力都源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动力系统,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是学好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明确学习目标,自我激励求知欲,自我保持学习兴趣,自我反馈调节学习行为与策略。其次,要为学生设置主动思考的情境。教学中关于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造成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达到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的目的。最后要加强主动由学生参与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以质疑式、讨论式、发现式等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如《屈辱的岁月》一课,这段历史时间的跨度不大,但历史事件多,比较复杂。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怎样激活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呢?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出知识重点。竞赛内容可以适当拓展教材,让学生对近代五次侵华战争有个线索性了解。接着,可以利用表现近代屈辱历史的视频创设情境,给学生感官刺激的同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指导学生对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归纳,在个性化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遭到了哪些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从中学会联系的观点和纵向及横向比较的学习方法。

二、借助中介,助推学习动力

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中介”很多,但最重要的“中介”因素是情感因素。把情感放在学习动力系统中考察,主要具有三大推动作用:一是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的调节作用,以最适当的情感去调节学生的兴趣,并以积极情感促进或维持兴趣;二是强化学生积极的正向的学习行为。三是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教师善于孕育和体验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历史与社会课属于人文学科,其课堂的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灵活运用以情优教策略,把情感教育带进历史与社会课堂,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使课堂激情洋溢,充满生命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善于把教学内容的情感转化成为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使得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善于用自己从教材中体会到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与社会时,不仅注意知识性的内容,还要注意用语言表达情感,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性,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学会用积极的情感去理解和思考学习内容。如教学《母亲河——长江》时,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激情。一是利用相关影视资料和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知长江,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长江的积极情感;二是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之歌》,并师生一起跟唱,用浑厚雄壮、激情澎湃的歌声感染学生;三是教师利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提升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一首《长江之歌》唱出了我们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长江以其雄踞之态,演绎着古往今来;长江以其博大的胸怀,情系着中华儿女,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三、设立目标,巧诱学习动力

学习目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南,而且也是一种强大的引擎力,它牵引着学习者的努力方向。从学生学习动力系统中的“目标”入手,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历史与社会课的目标导向要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坚持以知识与能力目标,并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通过多渠道获取有效信息,多方位分析与提炼个性化的观点,多层面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一以贯之地进行人文熏陶。在具体的导向中要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和情意的统一。强调结果和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实际上是正视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付出艰辛但收效甚微的事实,尊重学生知识获取,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两者的统一过程。因此,只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因此,只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地导向学生的学习行为,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如《游历华夏》的教学,我们确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就其结果而言可以表述为:认识和感受我国不同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但是如果仅仅这样表述,还没有给学生明确的行为操作过程与方法,学生就不知应该如何去实现这一结果性目标。因此必须在这结果性目标前加上过程与方法:选择恰当的地图,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合适的旅行路线。这样就实现了结果和过程与方法的统一,目标具有了具体行为的指向,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再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游历华夏》一课的目标我们可以表述如下:通过搜集资料和图片,观看影视和网上搜索及实地游览,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感受祖国的博大和壮丽,从而激发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这里既有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又有过程与方法,他们与情意目标合在一起完整地表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