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小学英语成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纽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小学英语成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纽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对跨文化意识内涵的认识

中外文化有着许多的差异,它们体现在很多地方,包括词义的文化内涵,习语、俚语、成语及谚语的不同理解等。

1.词汇的文化内涵。

(1)词汇的褒义和贬义。中西方同一词却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因此在阅读中要注意词的褒贬含义。“白色”在中国多为贬义,例如:白旗、白事(丧事),而在西方“white”一词多与公正、高贵有关,如“white goods”指的是体积大、单价高的家用电器用具。

(2)委婉语的使用。在阅读中遇到一些词如从字面意思看实在不得其解,如遇到I have a bad stomachache.I must answer nature’s call.如画线部分直译为“回答自然的召唤”,当然就无法理解整句,其实此短语在英语中是go to W.C.的委婉语,再如go to a better world和be with god是death或die的委婉语。

(3)颜色词的特殊含义。表颜色的词和不同的词搭配意义不同。注意正确理解。如green-back(美钞);green-house(温室);with red eyes(哭得眼睛发红);green house(温室);green keeper(高尔夫球场看管人);red-neck(乡下佬);green hand(新手);once in a blue moon(难得有一次);a black look(怒目而视);black eye(在打架时被人打出来的青肿眼眶),等等。

2.习语、俚语、成语及谚语的理解。

英语阅读中遇到的另一类令人费解的问题就是对习语、俚语、成语及谚语的正确理解。由于这些语言如同汉语的谚语、习语等一样隐含着使用者一定的习惯意识及特定的文化气息,因而在阅读时应特别注重其含义。例如:

t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

the Big Apple 纽约城

top banana 大老板

a lemon 没有价值的商品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措施与方法

1.从多方面入手培养跨文化意识。

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很多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对中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读,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例如,中国人在与朋友、熟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常说“去哪儿了?”“吃饭了吗?”“忙什么?”其实,我们对对方的答案并不感兴趣。如若用这些来招呼英美等国人,则会被误为干涉他人隐私。还有,中国人表示谦虚时,习惯于“自贬”。如果听到“You speak English well.”中国人回答是“No.”而英美人说“Thank you.”学生常常误将汉语使用习惯迁移到相应的跨文化交际情景中,认为汉英字面相同其语言功能也就相同,对言外之意理解甚差,因而不自觉地采用了汉语的某些习惯表达方式。

2.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很多中外的文化差异,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比如,在一些英语国家,生日时打屁股Birthday Spankings。孩子过生日时,假装打他们的屁股使人们回想起一种仪式,这种仪式是很多成人典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当众”打小孩儿的屁股突出了这个小孩儿的特殊性,这意味着祝福他交好运(能很快地长大),以及向他表示祝贺,邀请他回到众信徒之中。

当然,英语国家的人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禁忌,那就是个人隐私。在英语中有句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意思是:一个人的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个人的事也是这样,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别人干预。询问关于个人的年龄财产工资收入婚姻恋爱政治倾向等私事,即是用另一种方式侵犯了别人的“城堡”。因此诸如“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income?”“How much did that dress cost you?”“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Are you catholic?”这类问题是必须避免的。如果实在想知道别人这方面的情况,可以先谈谈自己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对方主动谈他的情况。

3.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圣诞节)等。

例如,在教授圣诞节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Christmas,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营造“Christmas”氛围。一方面在教学时间上,将此课调整为圣诞节来上。另一方面在上课那天,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厚的圣诞节氛围。Kasha说过:学生不应被看做被等待灌满的空瓶子。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圣诞节的资料,如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由来,圣诞图片圣诞歌曲等。网络探究作为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如今被广泛采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