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歧义现象以及歧义分化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歧义现象以及歧义分化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不仅如此,现代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语言学的重大发展使得歧义的研究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对歧义现象的分析判断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扩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本文拟从歧义现象的类型过渡到分化歧义现象的方法探讨做一个关于歧义现象的综述。

关键词:歧义 类型 分化

一、 引言

现代汉语歧义现象历来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汉语的歧义研究始于赵元任先生,国内率先研究歧义现象并提出诸多观点的是熙先生,随后众多学者投进了歧义现象的研究中。熙先生曾在《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1979 年)一文中说:“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不仅如此,现代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语言学的重大发展使得歧义的研究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对歧义现象的分析判断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扩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本文拟从歧义现象的类型过渡到分化歧义现象的方法探讨做一个关于歧义现象的综述,主要是想考察前人对歧义现象的研究成果,让自己对这一现象有一个了解,并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 歧义现象

到目前为止,歧义的定义还没有最终定论,尤其是歧义和多义、模糊的差别与联系。然而,歧义现象在生活中却是非常常见的。本文不是要确定歧义现象的具体定义,因此,这里大概给出一个常用的不过分追究的概念。歧义现象是同样形式隐含着几种意义及多种结构关系的问题,这种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在语言关系上反映出来,主要包括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因素。

关于歧义类型的研究是很多学者乐此不疲的,这其中也产生了很多分类的根据和分类结果。赵元任先生在《汉语的歧义问题》一书中这样说歧义的类型。歧义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和话语歧义;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可预期歧义和不可预期歧义;语言内歧义和语言间歧义;直接成分歧义;同音字的歧义;同形字歧义;其他形式的结构歧义。就词汇歧义和话语歧义来说,赵元任先生是这样阐述的,“词典中的词几乎都是歧义的,因为每个词差不多总有若干不同的释义。语法书中孤立地引用而不处在实际运用中的词和句也是如此。可是当一个词或长于词的形式被用于语言的上下文或情景的上下文中而构成整个或局部话语时,如若它仍可以有不止一种理解,那么它就是话语歧义。” 石安石在《说歧义》一书中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词引起的歧义,简单词组的歧义,复杂词组的歧义,句子的歧义,修辞性歧义,标点符号的歧义。

显然对于歧义类型的分类还没有最终定论,还有些学者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来分析歧义。如此多的分析方法其实都是大同小异,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不重合而又分类完整的方法因为,现代汉语语法本身就有很多重合现象。目前的分类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来划分会遇到界限不清的问题,从词汇歧义和话语歧义来分会遇到话语歧义里也包括词汇歧义的重叠问题。而上述的吴英才的体系则是没有原则的大杂烩,如此多的标准会产生分类标准不明确等问题。

总的说来,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研究主要在语法方面,对于语用方面则是一块具有广大空间的研究版块;在语法方面的歧义研究成果已经较多,主要有熙、吕叔湘、邵敬敏等人。

三、 分化方法

从上述类型研究的现状来看,歧义涉及多个语言层面,不可能单一地研究歧义现象,因此,目前研究状况显示,歧义的分化方面的分类也同样是多种多样,标准不一。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语法的手段,一种是语用的手段。语法手段是传统的分析歧义现象的方法,而语用手段是近年来才引起学者关注的一个新的方向。

首先是语法手段分化的方法。这类研究主要以熙先生和邵敬敏为主。熙先生在《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层次分析法:层次是语句组合过程中的先后次序及套叠关系形成的,是语言结构的本质特性之一,因此进行句法分析必须涉及层次的分析,但层次分析一般只能注意到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有这样两种层次划分方法来消除歧义,一种是(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此时哨兵是我方的,发现了敌人;还有一种是(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此时,哨兵是敌方的,是我方发现了敌方的哨兵。

2、 显性语法关系:显性语法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谓、述宾和偏正等结构类型。显性语法关系是一种分化歧义句式常用的方法。举例:“出租汽车”。一种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侧重对中心词汽车的描写和修饰;一种还可以理解为述宾结构,侧重说明某一动作行为(出租)的进行。

3、 隐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是针对显性语法关系而提出来的。熙先生认识到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后提出了这个概念,从研究句子的形式深入到研究内部隐含层的含义,以达到分化歧义句式的目的。隐性语法关系实质上就是深层的语义结构关系,即实词进入句法结构以后才具有的那种语义上的联系,例如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动作与施事、受事、工具、材料、方式、时间、处所、目的。原因、结果等等语义联系,这种语义联系不仅在直接句法成分之间存在,而且在简介句法之间更是大量存在。举例来说,“反对的是少数”,一种理解是少数人是施事者,少数人反对;另一种理解就是少数人是受事者,多数人反对少数人。这就是隐形语法关系,仅仅利用层次分析法是分析不出来的。

4、 语义指向:按照邵敬敏在《歧义分化方法探讨》中说的,“指”即副词语义联系所指的方向按句法结构的线性排列,如果只能与其后或其前的词项发生语义联系的为“单指”,如果同时可以前指也能后指的为“双指”。“项”是指可能同该副词在语义上发生联系的数项,只能同一个词项发生语义联系的为“单项”,如果能同两个以上词项发生语义联系的为“多项”。单指单项,则没有歧义,如果单指多项或双指多项,则可能产生歧义。例如“在火车上写标语”中“在火车上”语义既可以指向“标语”,又可以指向“写标语”。

而邵敬敏在《歧义分化方法探讨》一文中指出,“我们将在传统的结构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引进了有关语义学、语用学的若干理论和方法,从而挖掘出不少隐藏得比较深而以前鲜为人知的汉语语法规律,并在研究方法论上取得了某些突破性的进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

1、 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关系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并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歧义。

2、 运用词的次范畴小类,以及对词项语义特征的精细分析描写来解释造成更高层次的歧义

3、 通过预设焦点的变化来分析语用平面上的歧义,同时引进隐含、蕴涵、空位、移位等概念来分析不同的歧义。

四、 结语

关于歧义现象的研究远远不止这些,已经深入到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等各个方面,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本文主要对歧义分类和分化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综述,望能对歧义现象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