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指导性学习,让课堂呈现智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指导性学习,让课堂呈现智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谓非指导性学习?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相比传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很多老师意识到非指导性学习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教学却还是在“指导”下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有限。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着重谈谈如何通过在课堂上构建师生多元互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智能发展,最终形成智趣课堂。

一、突出问题,强调合作,让课堂洋溢情趣

与传统教学相比,非指导性学习主张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探索所得,而不是直接由教师讲授。毕竟很多时候,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所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并且结合文本实际,确定最佳学习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当然也可以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从而确保学生的参与率,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比如针对《理想的风筝》这一课,在交流研讨环节,笔者就曾直接提问:“你们从课文中读出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学生回答:“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乐观开朗、身残志坚、心灵手巧、幽默风趣、执着追求、热爱生活、富有童心的人。”笔者紧接着追问:“那你们又是从文本中哪些地方发现的?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交流。下面是在交流中进行的短暂的师生对话。

生:“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刘老师非常的慈祥忠厚。

师:不错,你很会学习,真正懂得了文字背后的信息,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掌声送给他。

生:“他在讲到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我就是那时候被她摔掉一条腿的。’”这里,我看到了刘老师的幽默风趣。

生:我觉得刘老师这时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毕竟无论是谁,失去了一条腿都是不幸,但是刘老师却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自嘲,这就显得他非常幽默。

…………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刘老师说的这几句话,记得要读出幽默感呀!

(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我们再来品味一下刘老师的话语,又有什么体会?

生:他的性格非常开朗。

师:读了刘老师幽默的话语,让我们更体会到他的――

生:乐观开朗。

…………

在上述这个课例片段里提到的“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属于“自主学习单”中的内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心里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这个问题也成了第二课时的主问题。此时学生的情绪正处于兴奋状态,而在探究活动中有了情趣,自然学习就更有成效。

二、尝试学习,激发兴趣,让课堂充满智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然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尝试非指导性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尝试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进行学生、文本、教师乃至编者的多元对话。笔者在智趣课堂中采用“自主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以便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开展多元交流。

《半截蜡烛》这一课,其“自主学习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字词训练营、结构梳理站、文字品味园、质疑交流台。其中字词训练营主要是针对文本中的生字词、陌生词语进行训练。比如对“秘密、绝密、绝妙”等词语进行辨析,让学生积累词语,体会词语妙用。结构梳理站主要是针对课堂结构而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写作顺序,初步把握课文主题,为文本深度解读作好铺垫。文字品味园与结构梳理站相比,则考虑到了文本细节,对重点、优美词语、语句的品析,让学生体会语言妙用,学会遣词造句。比如针对两个“似乎”的内涵,就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伯诺德夫人的胆识和智慧。质疑交流台则是上面自学的补充,让学生对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不懂的或者不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者小组交流。这是亮点,更是课堂智趣的重要体现。

要让语文课堂呈现出诗意,富有语文味,教师就需要认真设计“自主学习单”,把它当作了解学情的重要工具,而不仅仅是一次练习。同时,教师还要认真批阅学习单,深入分析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情况,真正掌握学生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可以这样说,教师有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单”,就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不仅为课堂教学作好了铺垫,而且还为学生下一环节的自学提供了导航。

三、多元对话,互动启智,让课堂充满理趣

课堂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倡导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多元对话,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文本,从而准确理解把握文本主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还需要积极创设情境,着重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

针对《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笔者围绕文本内容,积极开启多元交流平台,下面是一个小组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的精彩的对话。

生(组长):根据安排,我们组重点研究“就这样……反复地弹……”这一段话,刚才你们也认真研读了这一部分内容,现在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的四个“反复”就可以品味出雪松的品质,特别是它与风雪进行抗争的艰辛……

生(组长):概括得非常到位,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呢?

生:“不一会儿……厚厚的一层雪”这一句话就可以体现出雪下得很大,这样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雪松受到的压力很大……

生(组长):是的,其实这对于雪松来说,很正常,就像我们一样,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困难或挫折,但是针对这暴风雪,雪松没有屈服,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文中是这样说的:“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这说明了面对暴风雪,雪松没有直接抗争,而是进行适当的退让,结果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这样会减轻压力……

生(组长):是的,这退让并不是退缩,而是为了下一次的再次挺拔。我们看看这一句:“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我认为雪松适当的退让是为了保持苍翠挺拔,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并不一定非要去硬碰,需要学会用技巧,懂得退让,否则就会像女贞、柘之类的树,虽然有骨气,一味地坚挺,结果只会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机会挺拔起来……

生(组长):你思考得非常好,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发现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雪松,比如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蔺相如委曲求全,保住了和氏璧……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可怕的是不懂得退让……我们小组已经汇报完毕。请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质疑的?

上述课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汇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已经跳出了简单的字词辨析,能结合生活实际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这种感悟更具有含金量,更具有生活质感。可以这样说,这样的课堂呈现出的是一种理趣,实现了深度建构,实现了华丽转身,让学生既领悟了语言的表达技巧,又掌握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

总而言之,非指导性学习,更多的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探索,而理趣课堂的产生则是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必然产物。教师需要做的是,努力搭建平台,通过非指导性学习,去真正实现课堂的“智”“趣”,不仅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更能让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深蕴。唯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成为真正的魅力课堂。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夏堡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