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话语体系的中国之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话语体系的中国之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个文明国家都有自己蕴含独特而又外向发散的话语体系,中国也一样。

话语体系不仅是话语权的展现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外化象征,还是文明传承、文化积淀的集合与总汇,更是国家形象、实力和发展道路的折射与缩影。话语体系不仅是生存与发展之道的形象注脚,还是指明方向、凝聚力量的得力武器。实力强大的国家背后,无不矗立着折服人心、风行四海的话语体系,高踞舆论巅峰,引领一时风潮。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呼唤更为阔大宏远而又与时俱进的话语体系。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改革实践,需要持久不断的理论滋养,更需要坚固扎实的体系支撑。一个成熟、开放、包容的话语体系离不开对历史的反思扬弃与现实的体察批判,离不开理论渊源、执政理念、制度设置和实践路径这四大“坐标”的精准定位。如何搭建这个体系,使其根植社会民意,回应现实关切,顺延文化传统,突破发展瓶颈?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着力点,更是治国理政的攻坚方向。无庸讳言,当前的话语体系建设与60多年执政兴国的丰厚经验和30余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相比,仍有脱节迟滞之嫌。具体表现在:零星的碎片化成果多,触及根本的系统成果少;诉诸感性,强烈呼吁的多,理性思辨审察,客观论证的少;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者多,立足学术,对照现实,旁及历史,“三位一体”者少。

话语体系变迁的背后,折射出哪些价值观念的兴衰消长?面对急剧变动的时代进程,如何锻造科学准确、内涵丰富的“时代精神——中国表达”?在政治、外交、学术、文化领域内,中国的话语体系在保持自身特色基础上,能否与主流普适话语体系兼容合拍?又该如何向世界推广传播,并使人信服?话语体系碰撞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兼容,又该如何消弭与融合?作为话语体系的核心与灵魂,理论创新如何与社会实践同步共振,支撑并反哺话语体系?又该从哪些方向集中突破与提升?

今年六月,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本期策划,我们邀请公方彬、金民卿、郭建宁、秦宣、全林远等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破题”,梳理探讨相关重大课题。这组文章维度不同,各有侧重,但都回应了在今天如何建构夯实话语体系、如何为话语体系注入源源不绝的“活水”这一时代主题。我们在此集中刊发,以期读者更加明晰话语体系的重要功用和巨大价值,并能合力改变话语体系中长期存在的“西强我弱”局面。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