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鲁迅与儿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鲁迅与儿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回忆他的父亲鲁迅时,曾经写道:“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鲁迅在给自己母亲的信中谈到打儿子时,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鲁迅在病中,看到他的好友姚蓬子的儿子,也要慈爱地摸摸他的头,这个小孩就是“”时期“大名鼎鼎”的。

鲁迅在砖塔胡同61号居住时的邻居俞芳回忆:她与大姐俞芬、三妹俞藻3人住在砖塔胡同61号,当时俞芳12岁,姐姐俞芬20多岁,妹妹俞藻10岁。1923年7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大姐俞芬严厉地对妹妹俞芳、俞藻说:“大先生(鲁迅先生)一家就要搬来了,他们是喜欢安静的,以后你们不许吵吵闹闹,要斯斯文文。不听话,小心我的扫帚柄!”

1923年8月2日下午,鲁迅身穿白夏布长衫,留着短胡须,神情严肃地来到砖塔胡同61号。鲁迅的严肃让12岁的俞芳觉得有点害怕,常常偷偷地看鲁迅,鲁迅见状就态度和蔼地主动与俞芳她们说话,问她们学习的情况。

鲁迅平时喜爱吃甜食,尤其喜欢吃上面有奶油的蛋糕,鲁迅每次买糖果点心时,总要送给俞芳姐妹3人每人一包。

小俞芳在院子南面小土堆上种了一株芋艿,鲁迅发现这株芋艿总是只有一片叶子,很纳闷,就问小俞芳说:“为什么你种的芋艿总是只有一片叶子的呢?”小俞芳回答说:“新叶出来了,又嫩,又绿,老叶老了,不好看,我就把老叶摘掉了。”鲁迅连忙告诉俞芳说,这样下去芋艿种不好,以后不要把老叶摘掉了。

一天,鲁迅的母亲向俞芳姐妹讲起浙江绍兴的一种习惯说法,就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把绣花针投在(盛在碗里的)水里,不会下沉,而且碗底会出现各种各样影子,据说,这影子就象征着投针人的前途命运。”还说:“这种水要在七天前准备好,放在院子里,经过日晒、月照、风吹、雨淋。”俞芳姐妹听后,就按要求早早准备了一碗水,放在院子里。到了农历七月初七那天中午,鲁迅的母亲及俞芳三姐妹都往碗里投了绣花针,针果然没有沉下去,而且在阳光下,碗底还出现了各种影子。鲁迅见状,告诉他们说:因为碗里的水放的日子久了,水上面就会浮一层灰尘,绣花针很轻,所以就能浮在水面上。而碗底的影子,是因为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加上水面有尘埃,绣花针就会出现不同的形状。影子象什么,那是人们自己的解释而已。

随后,鲁迅又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成焦点,把聚成的焦点落在一块煤上,不多时,煤就冒起了烟,然后就燃烧起来了。俞芳姐妹认为鲁迅是在玩魔术,觉得很新奇,鲁迅就给他们讲其中的科学道理。

俞芳是中国生肖中猪年生的,她的妹妹愈藻是牛年生的,当时已经42岁的鲁迅常常爱称他们是“野猪”“野牛”。俞芳两姐妹就问鲁迅的生肖是什么,鲁迅说是蛇,姐妹俩也称鲁迅是一条“野蛇”。鲁迅听后,笑着问她们:“蛇也有不是野的吗?”在场的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了。

鲁迅一有空,就给俞芳小姐妹讲故事,或者说笑话。鲁迅讲的笑话让人笑得前仰后倒,可他却一本正经,神情严肃。据俞芳回忆说:“有一次,他讲了一则笑话:有一家人家,这家只有3个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一天,爸爸妈妈出去了,家里只留孩子看家。忽然有人敲门,孩子开门一看,是个陌生人。这人是来找孩子的爸爸妈妈的,他问孩子:‘令尊、令堂在家吗?’孩子不懂令尊、令堂的意思,睁着两只眼睛只是发呆,想了半天才说我吃过许多‘糖’,但是没有吃过‘令糖’。来人笑着走了。后来爸爸妈妈回来了,孩子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谁知他爸爸不听则已,越听越生气,连声骂孩子‘呆虫’。后来大声对孩子说:‘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的娘,呆虫!’孩子被骂得糊里糊涂,可爸爸生这样大的气,虽然不懂这话的意思,但也不敢问,只好把这几句话硬记下来。过了几天孩子的爸爸妈妈又有事出去了,家里只留孩子一个人看家。事情凑巧,上次来过的陌生人又来了,看到孩子又问:‘令尊、令堂在家吗?’孩子马上回答:‘令尊就是我,令堂就是你的娘,呆虫!’”。

《鲁迅日记》1924年9月10日记载,后来,鲁迅离开了砖塔胡同。一次,俞芳与妹妹就读的培根小学规定:每个新生入学时都要填写一张保证书。找谁给我们做保证人好呢?她们想来想去就到已经搬到西三条的鲁迅那里,请鲁迅做保证人。鲁迅当即为她们填好保证书,还盖上了图章。把保证书交给她们时,鲁迅很和蔼地对她们说,要好好学习呵。

鲁迅在砖塔胡同61号居住时,邻居小俞芳正在读满小学三年级,或许是她的大姐俞芬认为妹妹实在是太聪明了,竟异想天开,硬要愈芳“连跳三级”,直接去投考中学。俞芳在妈妈去世后,一直由大姐照料着,大姐俞芬对她平时又十分严厉,俞芳不敢说什么,只得接受大姐的这一建议。此后几天,俞芳想起此事,就觉得很为难,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怎么考得上中学呢?如果考不上,又怕大姐要骂她,别人讥笑她。

鲁迅知道了这件事,就对俞芬说:“学习不能‘一步登天’,要先打好基础,基础不扎实,如同在沙漠上造房子,这种房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学习的基础不扎实,是学不好的。”接着,鲁迅又对“学有余力”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读书不能满足于学校布置的功课,也不能满足于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还要看一些课外书,看一些有意义的电影,对增长知识很有好处。鲁迅还说,如果孩子对读书发生了兴趣,感到读书的“乐趣”,那就可以学好了,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有余力”。他又说,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细细考察,都是有原因的。学不好要教育要引导,使之发生兴趣,但不能“硬压”。学得好,强跳级,使她成绩变坏,跟不上班,这样就会使她把读书看成“苦事”,对学习失去信心,引不起兴趣,也是学不好的。最后,俞芬接受了鲁迅的正确建议。

鲁迅的小弟弟周建人回忆,鲁迅对儿童的教育反对两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低声下气,目光呆滞,思想愚钝,父母却以为听话,而长大以后不会独立思考,没有创新精神;另一种是放任自流,娇生惯养,儿童在家里成了霸主,要什么父母就答应什么,待到走出家门,走到社会,却一无用处,什么都不会。”

当时的北京城,多数人不知道讲究公共卫生,随地吐痰是常见的现象。而鲁迅每次出门时,口袋里总装着一小迭纸,痰吐时,就把痰吐在自己预先准备好的纸里,然后再放在口袋里,回家后放在炉子里烧掉。他还对疑惑不解的小俞芳说,这是在消灭细菌呢!

当时的北京城社会秩序很乱,买东西时,一不小心,收到找回的假银币是难免的事。鲁迅收到假银币后,就会拿起小榔头,把假银角子打成几块,放进火炉里烧掉,还说:将它“火化”掉。他把收到的假银元放在抽屉里,不再拿出来使用,鲁迅说是将其“打入冷宫”。而当时鲁迅的经济并不宽裕,为了买西三条那所房子,他拼命挣钱,除在教育部上班外,还在北京几所学校兼课,晚上还要写作到凌晨时分,有时通宵达旦。

(责编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