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默想学习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默想比泛泛而读,更能集中精力,更能明确找出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复习,能实际做到查漏补缺;默想也是学习中的一种探索,能强化思维,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又能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默想随时随地可以使用,以便广泛利用时间。增加学习的机会。
1 默想可以使身心沉静,精力集中。激发认知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在温习教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摊开课本,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却收获甚少。这是因为泛泛而读,会的与不会的统统阅读,盲目性强,针对性弱;这样的阅读,如蜻蜒点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分主次与重点,缺乏认知的兴奋点。
从认知、思维的规律来说,思维的强化,理解的加深,都是同所受刺激大小成正比的。所以,提高认知的兴趣,才能保证学有所得。默想可以集中精力。激发兴奋点。因此学习需要静思、默想。
2 默想能够提高悟性,真正体现“温故而知新”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材温习过程中,我们除了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新的感受,默想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在谈到自己的审美经验时就很有见地说:“在独处的宁静的情况下,壁上的斑痕也能引起我的注意。一经凝视,斑痕幻化为生动的新奇的形象,它是平时构想不出的……”(引自《审美心理的奥秘》,上海人民出版社)默想中的沉思有助于知识扩展、深化,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助于展开丰富的联想,有助于主观能动性的施展,使内在的活泼动力激发出来,还可以提高学习中的感悟与理解。
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简单装进脑里,我们可以通过默想,集中心思作清晰、精确的思考,把知识、情感、意志融入身心,激发内在认知能力,产生生动活泼的思想。
3 默想是学习中的一种探索,能强化思维,加深理解,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宋学家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中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默想是以理解为中心的活动,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人脑的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学习中的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难问题。经过内心激烈的“静思默想”,必将达到知识的深化、升华。学习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心智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它需要思考,需要静思默想,这样才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4 默想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我们在温习某一章节时,一般可以先回忆有哪些大问题(即大标题)和主要的内容结构,然后再细想每个大标题下又包含多少知识点,再考察这些知识点的引申以及具体应用。这样逐步剖析,就像放电影一样,捋顺章节知识点间的关系,使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泛泛而读,只有助于识记、背诵;而默读则潜心专注,使脑海里再现章节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5 默想又能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
华罗庚先生有一个读书思想,大致意思是“书应越读越薄”,默想可以有效地体现这一思想。默想学习的过程,具有查漏补缺的效能,我们可以只注重那么还没有熟悉的内容,这样比泛泛而读大大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书也变得“薄”了。经过数次默想过程,厚厚的一本书在我们面前就剩薄薄几页。
6 默想亦能陶冶心灵,净化情感
默想可使我们沉浸在文章之中,与文章同呼吸,达到一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让我们如饮甘醇,心灵如雨后青山般澄澈、清明和舒朗,从而达到了培养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
默想这种学习方法,不受条件约束,我们可以不带学习资料。不论时间和地点:比如散步时,比如就寝前,很多的场合,随时都可以使用默想法、广泛利用时间,扩展学习机会。
默想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它在课堂上体现为主动与专注,课后体现为自觉与探索,它可以帮助我们排除私心杂念。因此,我们提倡在静思默想中学习,在学习中静思默想。在平时学习中,运用好默想这种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