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碎木板皮制浆实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碎木板皮制浆实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碎木板皮是为了拓展化机浆生产系统的原料品种,对于缓解木材纤维原料紧缺的压力,降低生产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检验碎木板皮按照合适比例加入制浆系统对电耗、化学品、成浆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碎木板皮按照合适比例加入制浆系统用于生产的可行性,推广价值高,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关键词] 碎木板皮;电耗;化学品;纤维;制浆

[中图分类号] TS743 [文献标识码] A

APMP是在80年代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浆种,是90年代的新兴制浆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化学和机械处理效果,以改善纸浆的性能。随着APMP制浆生产线的广泛引入,木材纤维原料紧缺的压力越来越大,仅仅依靠速生杨树干来制浆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制浆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造纸工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通过市场的调研,结合当前市场板材加工行业兴起,板材加工下脚料市场价比较便宜,为进一步拓展化机浆生产系统的原料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制定了碎木板皮替代杨木片的制浆原料方案,在保证制浆系统生产连续稳定和成浆质量前提下,以碎木板皮边角料为试用新原料,按一定配比进行试生产试验。

1 试用目的

1.1 通过试验,检验碎木板皮边角料作为配用的新原料品种进行制浆的是否可行。

1.2 通过试验,测试木皮料在生产过程中撕裂机、盘磨机电耗的影响。

1.3 通过试验,检验在辅助化学品及稀释水不变的情况下,碎木板皮加入系统对主体化学品的影响。

1.4 通过试验,检测不同的新原料加入后对成浆质量的影响。

2 试用方案的所需碎木板皮量

试用期间从20%的配比进行,根据化机浆的生产能力,按20%的上料配比进行计算:

每天需用木皮量:

330admt/d(生产能力风干)×20%(计划配比量)×1.2(单耗)×90%(化为绝干)÷50%(木皮干度按50%)=142.56(常干吨)木皮/天

每小时需用木皮量为:

142.56÷24小时/天=5.94常干吨/小时

3 试用方案及试用步骤

3.1 试验时间

2月13日12:00碎木板皮从大皮带进入系统,2月14日16点结束。

3.2 生产负荷

1#磨设定产量为350admt/d(留存所有工艺画面),实际产量控制在330admt/d之间。

3.3 数据收集

数据记录实验前后延伸8小时,每四小时间隔记录一次过程数据。

3.4 过程注意事项

3.4.1 备料开始上料后,三楼巡检密切关注大皮带来料变化情况,主控室操作人员开始记录系统运行参数;化验人员开始按要求对检测项目进行跟踪检验。

3.4.2 当20%木皮配比的原料进入化机浆系统时,各岗位专责密切关注现场工艺条件及设备运行情况,主控室作好过程调控和参数保存工作。

3.5 应急要求

3.5.1 为确保主动,整体试用过程中大木片仓料位不可控制太高(必须低于45%)。

3.5.2 备料铲车要做好生产异常时倒料及临时上料的准备工作。

3.5.3 湿浆工段统筹安排库存情况,确保空出一个料口,以备成浆质量波动时及时落库。

3.5.4 木片洗涤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参数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防止漂溢或流失。

3.5.5 前段各输送螺旋的电流变化,防止发生堵料情况;各专责要增加巡检频次,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回馈处理。

3.5.6 两台MSD扭矩及振筛回用木片情况,视情况调整。

4 数据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碎木板皮进入系统后,一段撕裂机电耗明显下降,2#撕裂机及两台盘磨也有不同程度下降,这说明碎木板皮厚度小,和原木片相比易于挤压,有利于电耗降低。

从表二可以看出,碎木板皮实验中,主体化学品烧碱基本不变,双氧水变化也不大,只是3#双氧水随着白度的变化稍作调整,都在工艺调整范围内,这说明碎木板皮的加入对化学品影响不大。

从表三可以看出,碎木板皮的加入对质量没有太大影响,总体游离度、白度都在波动范围,能够满足成浆要求。

从表四可以看出,因碎木板皮规格不匀影响,纤维长度有所波动,总纤维量基本不变,满足成浆要求。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表明,碎木板皮按照合适比例和木片搭配用于制浆系统对于节约制浆成本,减缓电耗有着积极的作用。从当代造纸行业的发展来看,研究制浆新原料的替代是缓解木材原料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嘉川,杨桂花,刘玉.速生杨制浆造纸技术与原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2-68.

[2]云娜,宗双玲,何北海.改善二次纤维回用品质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1,86-87

[3]沈一丁.造纸化学品的制备和作用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350-351.

[4]陈佩荣.制浆造纸实验[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0.

[5]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林业局,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J].中华纸业,2012,33(1):8-12.

作者简介:

1.李圣俊(1973,7-),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制浆工艺优化调整。

2.宗双玲(1977,4-),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应用以及新原料应用。

3.曾春红(1978,6-),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制浆电器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