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构小学阅读教学目标新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构小学阅读教学目标新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建构精准、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体系是需要认真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201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如何操作才能达到精准、高效,还有待深思。首先应进行前后比较,探明新要求;其次是根据地区实际,构建新体系;再次是依据新的目标体系,改进新方法;最后是在课堂实践中,优化新操作。直至真正构建起精准、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新体系。

关键词:建构;阅读教学目标;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74-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为此,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效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目标,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对字、词、句、段、篇知识的精准教学和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高效形成。这一要求,已经高呼多年了,但至今,仍然停留在偏离、低效的水平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建构精准、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新体系是时代召唤我们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探明新要求

201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已经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再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与200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了较大的调整。经过十年课程改革风风雨雨的洗礼以及教育专家们切切实实的反思,应该说,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小学阅读教学目标更为科学、合理。那么,新“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上较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呢?

1、进一步强化了语文课程的社会责任――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要明白这方面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平日里的阅读活动中,并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上下足功夫,避免反复做题的应试模式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戕害。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同时还提出了“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新要求。如,第三学段就要求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等。

2、进一步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实施教学的可操作性

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3、进一步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创意阅读――针对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偏差

特别强调:“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针对教师在“理解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问题上的思想困惑和实践误区,新课标还明确提出:“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有创意的阅读,是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的,两者并非对立或取代的关系。

二、构建新体系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体系的适切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既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也要尊重教学实际,更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形成和智能的充分发展。鉴于此,根据本地区教学需要,我们拟对现行的小学阅读教学总目标按年段作如下微调,使之更趋实际,更利于操作。

1、改低年级段以识字教学为主为既重视识字,也关注阅读,体现“读书――识字――读书”的相互作用

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识字,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这一工具后,就开始进行阅读。阅读主要以生动、有趣、精美的注音短文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字、朗读、背诵和复述能力,加大学生的语言积累。在保证学生识字数量和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创造识字语境,充分运用无意注意引导学生识字,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阅读的语言环境中会识字,多识字,并在此基础上,多读书,快阅读,会阅读。

2、改中年级段以片段训练为主为既重视片段,也关注全篇,突出“整体――部分――整体”的依存关系

从整体入手,重抓段落以带动全篇,而后连段成篇。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写人、记事、状物、绘景等几类文体来重组教材单元,做到读中想,读中悟,读后仿,读后能写,边读边写,读写结合。在训练过程中,将着重进行自然段的阅读、理解、感悟和延伸练习,分清句式关系,搞清段的结构,为篇的阅读打好基础。同时开始进行默读训练,既重视阅读重点段、重点句,也要重视联系上下文环顾全篇。

3、改高年级段以篇章训练为主为既重视篇章,也关注重点段,强化“篇章――段落――篇章”的品鉴延伸

在高年级段,根据文本编排特点,继续按重组单元进行品读欣赏训练。以教材为主,适当加大阅读总量,自觉地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并充分运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有效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鉴赏以文中的重点段为切入口,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味,在读中理解、感受,又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深化和升华阅读。

建构上述框架的理由是:(1)将低年级识字安排在阅读过程、阅读语境中,巧妙地利用了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识字的成果,让学生能够在宝贵的两年时间内充分进行拼音阅读,既增加了阅读的量,也避免了学生到高年级拼音的回生;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2)在中年级段进行单元重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和重新建构意识,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3)在高年级段加强课内鉴赏、加大课外阅读,既有利于学生切实提高欣赏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大量阅读、有效积累和深度延伸,从而切实保证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目标的高效达成。

三、改进新方法

阅读教学目标的建构是否精准、高效,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如何去运作,即采用什么方法去进行阅读教学。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标”里明确地提出了若干建议,在大段的文字描写里面,可以说既有原则,更有方法。它不仅是广大语文教师们教学的理想追求,更是语文教师们进行阅读教学的风向标、指路灯,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和落实,并保证相关要求、方法真正走进课堂。除此之外,为了阅读教学目标更精准、更高效地建构和完成。我觉得,其他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目标之精准高效的方法,也应随机地吸收进来。譬如,语文“自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以及国外的“快速阅读”教学法等。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来说,我认为,只有树立大语文观,重新构建和认识新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系,并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语文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好的阅读效果。所谓全方位,具体地说,应达到以下要求:(1)应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从教师、文本和同学那里获得学习信息。即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与教师、文本、同学进行有效地对话。(2)应有利于学生凭借多种感官接收学习信息,即学生不仅用脑学、用眼学、用耳学、用口学,而且还要用手学、用脚学、用整个身心来学。(3)应有利于学生不仅从课堂上接收到显性的学习信息,而且在语文学环境中接收隐性的学习信息。(4)应有利于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上受到阅读体验,而且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也受到阅读训练。所谓立体化,是指我们的阅读方法既要面上到位,也要层上到位。面上到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字、词、句、段、篇等知识的学习以及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要到位;二是指好、中、差学生都应得到较好提升。层上到位是指阅读的层次要达到应有的深度。为此,要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并区别对待,分层指导,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健康持续发展。

四、优化新操作

根据小学阅读教学年段目标体系新的安排,教师们应着力在教材的解读、挖掘和重组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建构等具体操作环节上开动脑筋,深研细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目标体系的新特色。

1、明确阅读目标,做到一课一得

一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由课文教学总目标分化出来的,它既有“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又有“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真正明确一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把语文课上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并把思想教育和发展思维有机地结合在语言文字的阅读中。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说,从一篇课文或一节课上,虽然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营养,但其中一点是最主要的,即所谓的“一课一得”。这一“得”就是这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具体目标。我们强化阅读识字、安排重组单元意图也在于此,目的是实现“得得相连”,使知识和能力的“链节”、思维与情感的“融合”连成“链条”,最终达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

2、强化阅读目标,做到省时高效

强化阅读是在不违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重新安排,以便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高清晰度的语言信息。如教学《槐乡五月》这篇课文,为了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就提出:文中哪一句最为恰当概括了五月的槐乡特点的?然后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句话顺藤摸瓜,引导学生阅读体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学习重点。这样处理,远比从文章开头一段一段地读要省时,有实效。

以上构想,我们诚愿和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们一起共同探索,互相切磋,直至真正构建起精准、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