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Interval研究院 自由到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Interval研究院 自由到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金投入:1亿美元。

研究模型:独立、专注前沿技术的创造与研究,开放式探索。

研究方向:互联网基础技术、通信技术、电缆行业等。

研究成果:约140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搜索工具类别专利、超链接的信息资源检索等。

时间回到1992年,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位拥有百亿美元身家的超级富豪,成立了一家名为interval的企业研究院,这是一个和IBM、微软完全不同的企业研究院。艾伦花费了1亿美元雇佣大批硅谷顶尖专家,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希望这些技术天才自由发挥,在没有商业压力、利益驱动的氛围中做出不同的研究创新来。

艾伦在Interval研究院注入大量的感情,因为这最贴近他的天性,对技术研发的热爱。他离开微软是因为厌烦了毫无挑战性的软件产品工作。

成立之初,声势浩大的投资和更为前沿的愿景,让很多人期待这可能会创造另一种企业研究院的运营模式。

在这间研究院里有116名科研人员和54名工作人员,他们中有制片人、设计师、音乐家、物理学家、艺术家、软件开发、工程师以及记者,不同领域的人才汇聚一起,有远见、不受束缚地进行创新研究。这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激动,而他们的确也创造了140多项前沿专利。

如果说Interval研究院有共同的文化,那无非是包容、追随个性的文化。赤脚办公、随性玩乐是Interval研究人员工作的常态。但缺乏客观评估,缺乏协同合作机制,没有同心协力一起做艰难决定的惯例,大多数研究人员只是自行其是,各自决定项目的存亡。

在Interval研究院,宽松随意的极致表达,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人员过于散漫。1990年代中期,李开复曾被邀请前去演讲,介绍其语音识别方面的心得,他所看到的是全球著名的科学家们东倒西歪,甚至躺在地上听其演说,与其进行哲学层面的辩论。宽松的环境虽然极力鼓励追求未来创新的精神,但在散漫中也容易失去专业严谨的思考态度。

Interval似乎也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艾伦希望复制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成功,但20年后,环境、时机、创新模式都不同了,不结合实际环境而生搬硬套,Interval始终没能取得施乐研究院那样的科研成就,学到的只是宽松的工作环境、离市场越来越远的科研方向。

不食人间烟火的Interval研究院并不明白,创意需要有具体目标和用户需求引导,否则再多的稀奇前瞻想法也只是纸上谈兵。Interval研究院只讲创新,却始终没能将研究成果加以应用。天马行空的创意换来的只是专利,而非有实际意义的产品。没有产品支撑的Interval注定无法走远。

2000年,在取得140项专利但亏损2.5亿美元的情况下,Interval宣布关闭。

关于Interval的故事还没完,2010年8月,保罗・艾伦对谷歌、苹果等十一家公司提讼,指责他们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Interval 研究院的专利技术。这种依靠专利官司赚钱的行径,被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称作阻碍了技术革新,对世界毫无益处。

一开始不顾一切追求创新的保罗・艾伦和他的Interval 研究院,到最后竟被指阻碍技术革新,这或许是对艾伦和Interval 研究院最大的讽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