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团体辅导对研究生新生实施效果的质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团体辅导对研究生新生实施效果的质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与三位刚接受完团体辅导的心理学研究生新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参加团体辅导前后的心理变化,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自我效能感、人生醒悟等方面的变化,从个体的角度再现了他们内心的真实状态。并对今后团体辅导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团体辅导研究生新生质性研究

一、问题提出

入学教育是指学校为使新入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角色转变、生活习惯等方面能够迅速新的环境相适应,而进行的形式多样的过渡性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是每个学校必须进行的工作。但现阶段的研究生入学教育还是沿袭传统的、宣传式的教育模式,例如通过组织讲座宣传“爱国爱校教育”、“法纪与自律教育”、“专业与学习教育”等。然而研究生群体在年龄层次、性格差异、人生阅历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对研究生新生进行传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受到普遍质疑。因此,寻找一条适合研究生新生群体的入学教育模式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入学教育模式正在一些学校进行尝试。团体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或团体心理治疗,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获得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最重发展个体良好适应的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三位在入学时接受了团体辅导训练后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新生进行访谈调查,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人生醒悟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得到尽量客观的结论。为改进现阶段入学教育模式、改进团体辅导设计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在重庆师范大学2010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新生中选取的,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入学时参加了统一的团体辅导培训;(2)性格、气质类型有较大差异;(3)入学前的人生阅历差异较大。采取这样的标准是因为新生由于性别、年龄、阅历不同,因此对于团体辅导的感受会有差异。与此同时,基于男女性别兼顾,年龄差异兼顾的原则选取研究对象,可以获得相对客观的信息,能较好达到适应性研究的目的。最后选取的的对象分别为:

老李,男,37岁,入学前为专科学历,已工作十多年,从事过教育、广告策划、心理咨询等职业,社会阅历丰富。

小张,女,23岁,应届本科毕业生,接触社会不多。

小杨,男,24岁,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期间从事过心理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社会经历。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质性研究。质的研究适合对具体的过程做微观探讨,在咨询和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有广泛应用。同传统的量化研究传统相比,质化的心理学研究探讨的是性质,即人的经验和行动的独特的、本质的特征,从特定情境中的参与者的角度来反思、解释解和描绘人的经验与行为。

本研究通过开放性访谈,在大的框架下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尽量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思路自由联想。本研究需要了解的是:团体辅导对于对象有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影响?本研究试图通过访谈走进对象内心,了解其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产生的内外根源。

访谈之前,根据新生在团体辅导结束后填写的反馈信息表进行总结提炼,拟定了一个初步的访谈提纲,具体问题主要包括:(1)通过团体辅导训练在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方面的变化;(2)对自己人生醒悟方面发生的变化;(3)自我效能感或自信心方面的变化。

(三)结果。

1.人际交往与沟通。

对于研究生新生来说,人际交往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其中沟通效果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成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师生、同学间可能因为缺乏沟通或沟通不良而导致关系紧张。当问到“团辅后自己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有哪些改变”时有以下几种情况。(1)小杨说“我原来比较内向,通过参与‘找另一半’、‘五个信息’等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别人的热情友好,学到了在沟通时要注意倾听和反馈,通过练习,渐渐激发了我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动机。”(2)小张性格比较敏感,与人交往时比较紧张,她说“经过‘大风吹’环节后,我时常会因为身边坐的是陌生人而紧张,但多换几次位子,强迫自己认识了更多的人,逐渐了解到他们更多内在的东西,发现与人交往也不那么难。而‘倾听分数有多高’这个环节给我触动很大,我倾听的分数竟然不及格。这让我体会到交往沟通还有很多技巧,并且需要主动沟通,只有主动去与别人沟通才能有机会让别人了解自己,获得更多信息。”(3)老李已快步入中年,工作多年社会阅历丰富,然而交往沟通训练对他仍有影响,他说“通过‘画图体验咋沟通’这个环节,让我认识到准确沟通有多么重要,‘倾听测验’中我发现了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对我触动很大,明确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2.人生醒悟。

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新生而言,以前很少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过认真的剖析与反思,而团体辅导中的人生醒悟环节在人生态度、生涯发展、人生规划方面,对新生起到了良好导向作用。当问到“通过团体辅导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醒悟”时,三名对象的感悟也最强。(1)小杨说“在此之前,我很少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是谁、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团体辅导引导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唤醒了我曾经麻木的心,让我学会了感恩,让我涌发了为回报家人、朋友而坚持不懈的决心。但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对于团体辅导中一些伤感的环节我会本能的抵触,防止自己失控。”(2)小张说“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我,清楚了自己在亲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明白了人生中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虽然像‘大海孤舟’、‘洪水来了抢五样’等等这些游戏只是模拟的情境,但是当亲身体会了必须放弃时的那种不舍,以及永远失去时的心痛,联想到现实生活,我才猛然醒悟现在拥有的是多么宝贵。我要好好的珍惜现在拥有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3)老李说“回顾过去我认识到成长是痛苦的,比如我戒烟、戒酒的经历都非常痛苦,这些经历我都不愿意再去回忆它。因此当触及这些回忆时我会建立心理防线。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仍然获得很大成长。我会更多地去关心家人、朋友,更多地去感恩、去宽容待人。改变自己的谨慎,做一个敢于冒险的人。未来,我不仅仅是去寻求得到爱,也要用心去爱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3.自我效能。

由于研究生里有很多学术水平较高的人,新生们原先的优越感可能被打破,因此新生如何培养自我效能感、树立自信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较大影响。对于“团辅对自我效能感或自信心方面的变化”这个问题,三者之间有所不同。(1)小杨表示“通过增强自信这个活动环节,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发掘了自己的潜力,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坚持,一切皆有可能,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2)小张说“当别人说出自己的优点时,我会感到很舒服,但也明白自己还做得不够好,因为我知道我是一个独立性不强、很有依赖性的人,不敢承担事情。可是当自己大声的喊出了自信口号,慢慢的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会达到自己的目标。”(3)老李认为“我在社会上打拼十多年,有成功也有挫折,因此对自己的优缺点很清楚,也对自己的胜任能力很有自信。而团体辅导中的这些游戏只是不断轰炸优点,我甚至感觉这样的夸奖有些唯心,所以我感觉对我个人来说这种形式的训练的提升空间并不大。”

4.讨论。

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对性别、年龄不同的研究生新生在接受了团体辅导训练后的人际交往沟通、自我效能感和人生醒悟进行了基本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为改进团体辅导设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本研究发现,在总体上,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的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变化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在共性方面,三者在人际交往沟通方面都发现了自身不足并尝试加以改变;三者自我效能感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三者对于人生的态度、生涯规划都产生了相似的感受,并且都进行了自我剖析。差异方面,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对团体辅导的实施效果有一定影响。(1)性别差异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对于团体辅导中的游戏更容易投入和与潜意识对话,特别在自我效能感和人生醒悟两方面要比男生自我剖析得更深刻。而男性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要求和社会期望的影响,对于在做生涯醒悟的自我剖析时会产生抵触;(2)年龄差异的影响,与年轻的新生相比,年龄较大的新生由于社会阅历丰富,他自我效能感本身很强,因此团体辅导在这方面的效果不明显。而对于年轻的新生效果是明显的。

团体辅导作为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一种模式已经显现出它的优势,尤其对于新生提升个人能力和对未来展望与规划等方面起到明显效果。本研究的一些发现,为我们如何改进团体辅导设计,提高对研究生新生的实施效果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一,团体辅导的游戏设计应考虑到年龄差异。由于当今社会对于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攻读研究生的人群不仅有大量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包括很多已经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因此新生有较大的年龄差异,而各环节游戏设计应符合青年、中年的兴趣。例如,多使用脑体结合的游戏如“大风吹”、“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等。使游戏对于中年人来说不至于太幼稚单调,对青年人来说也不至于太难。

第二,对于提升自我效能感,传统的团体辅导是通过“优点大轰炸”等游戏来达到目的。而对于一部分特别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人来说,这样的游戏比较难接受。因此需要设计新游戏,通过让参与者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自我效能感。例如,蒙眼提重物,让参与者在蒙眼情况下提起重物,超越原先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极限,让参与者能够认识到自己蕴含的潜能。

第三,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期望不同,因此在人生醒悟,剖析自我的环节应当循序渐进,设计游戏应使人容易接受,特别对于男性,通过某些手段达到去社会期望的目的,使男性放下心理防线,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达到成长的目的。

此外,本研究虽然对团体辅导对研究生新生的影响作出了最基本的描述,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影响的范围很广,本研究中所关注的内容并不能反映团体辅导对研究生新生作用效果全部。未来的研究尚需对团辅对于研究生新生学校适应、课余生活等诸多内容做进一步的描述。同时,本研究仅选取了心理学专业的个体,并且只关注了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生新生的不同心理维度,并进一步关注团体辅导对他们所带来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黄维秋.大学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87-89.

[2]张小菊,周绮云.北京市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6):191-192.

[3]刘富良.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19-1322.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5]叶浩生,王继瑛.质化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J].心理科学,2008,31,(4).794-799.

[6]Fischer C.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psychologists. Academic Press, Elservier Inc[J],2006,p.x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