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化目标宜因地制宜\综合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化目标宜因地制宜\综合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与经济、资源、环境、科技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制定本地城市化发展目标时应因地制宜,在评价城市化水平时应综合评价

关键词: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083-02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化水平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着第一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力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的扩散。城市化的发展受经济、资源、环境、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为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并综合评价城市化水平。

一、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开展了数十年,国内关于城市化的研究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但是至今对于城市化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主要的提法是城市化包含两层含义:(1)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提高;(2)城市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的扩散。前者表现的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聚集的结果;后者表现的是第二、第三产业取代第一产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这一变化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从最直接的城乡人口比例看:1952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为7 163万,占总人口数的12.46%;1980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为19 140万,占总人口的19.39%;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为45 906万,占总人口的36.22%;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为60 667万,占总人口的45.7%。由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调整,我国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十六大后城市化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城市化进程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较突出的包括:“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乡差距加大、进城农民工社会地位模糊、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从整体看,目前工业化水平、城市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影响力、社会福利保障覆盖面等均低于人口的城市化水平。部分地区,由于城市有效就业的不足和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甚至出现了由城镇向农村的逆城市化趋势。

三、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化发展目标

城市化进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城市自身的容纳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包括劳动力接纳能力、总人口容纳能力、社会福利承担能力等,城市的容纳能力与经济、资源、环境、科技等因素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化的最关键因素,城市化的发展是伴随着近代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大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分工合作的需要,促进了人口向经济中心的集中。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吸纳了众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为建设足够的基础设施满足人口的扩张提供了条件。同时,人口的集中又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因此,经济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脱离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将失去意义。城市化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资源和环境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体系的发展存在多种类型,或依托贸易商业而发展,或依托政治中心而发展,或依托工业中心而发展,诸多发展类型都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持。受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的扩张并非不受限制。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和生活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减少了对本地资源的依赖,但是水资源、土地资源、地理环境、能源等自然因素仍然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并进而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人文资源也是城市接纳力的制约因素。

科技的发展对于城市化有着复杂的影响。一方面,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兴产业会产生新的劳动力需求,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新能源、环保、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也给城市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支撑。但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会降低传统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对教育水平较低的产业工人的需求,这些产业工人在新技术产业中很难得到新的就业机会,会形成新的失业。同时,科技的进步会拉大城市中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导致城市人群的分化和分流,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种情况在工业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中尤为突出。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自然地理环境、人均占有资源量等因素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要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城市的接纳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忽视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能源、环境因素而盲目追求城市化,或者过度依靠城市化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不只无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有效就业不足、社会保障缺位等不利后果,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四、综合评价城市化发展水平

目前,常见的城市化水平大多是以城镇人口总量和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但是,城市化本身除了有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因素外,还蕴含着众多含义,人口指标是城市化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简单地用人口变化来衡量。除人口因素外,建议在城市化水平评价中引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其他因素。

第二、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变化,以及城镇人口的有效就业情况是城市化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指标。在经济总量的分析中,特别是充分考虑不在本地城镇人口统计范围内的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对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参与是城市化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与经济的全球化过程直接相连,在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步入城市化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之中,这部分人群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也是城市化面临的考验。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覆盖范围也是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化生活的重要特征,在城市化水平的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公共文化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利用频度,包括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城市化过程中,只有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城市化的阶段性目标,才能真正通过城市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而只有对城市化水平进行合理评价,才能避免不顾具体情况地盲目推进城市化进程,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保罗・诺克斯.城市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张同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城市问题,2009,(6).

[3] 张庭伟. 对城市化发展动力的探讨[J].城市规划,1983,(5).

[4] 顾朝林.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J].城市规划,2006,(3).

[5] 宁登. 21世纪中国城市化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0,(3).

Urbanization goal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ENG Hui,NI Xiao-jun

(The real estate management section,Q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evitable tre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economy, resources,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development goals should be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in evaluatin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Key wards: urban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