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陵山区植保专业统计策略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陵山区植保专业统计策略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武陵山区农作物分布有其不同的特点,在植保专业统计工作中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海拔高度、品种布局是山区农作物病虫害统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总结武陵山区植保专业统计策略,包括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选定有代表性的统计调查点、确定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及时下田调查等,这是做好农作物病虫害植保专业统计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 植保专业统计;农作物;病虫害;武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142-02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属于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位于清江中下游,面积3 430 km2,海拔高度最低点磨市镇向溪口48.7 m,最高点都镇湾镇麻池崩尖子海拔2 259.1 m。现设11个乡镇,共辖154个村。全县分为低山河谷地区(海拔500 m以下)、半高山地区(海拔500~1 200 m)、高山地区(海拔1 200 m以上)。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7万hm2,柑桔 0.9万hm2,水稻0.2万hm2,玉米1.6万hm2,马铃薯0.8万hm2,油菜0.8万hm2,小麦0.3万hm2。低山以柑桔、水稻、油菜为主,半高山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高山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由于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导品种各异,面积不同,主要病虫害发生时间、发生程度等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应综合考虑海拔高度、品种布局、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制订山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方法。

1 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

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长期的、连续的植保基础性工作。前期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进行了社会化服务体制改革,其公益服务职能被弱化,植保统计的各项工作只能由县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由于专职统计人员少,调查的任务大,时间紧,致使无法严格按统计规范要求操作,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科学性都不尽人意。目前,长阳县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将恢复其公益服务职能。因此,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的设想确实可行。首先,在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确定1名具有大专以上植保(农学)专业学历、从事农技服务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作为统计责任人。其次,由县植保站组织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在县内学习,也可外出取经。第三,确定3~5个乡镇为植保专业统计调查点,其他乡镇的调查数据作为修正依据。数据修正主要是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局部暴发的病虫害等。第四,积极向上争取植保专业统计经费,配备硬件设施,提升统计水平。县植保站的主要技术职责是培训统计人员,制订统计方案,做好系统调查,汇总调查数据,准确及时上报。乡镇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按方案及时下田调查,反映发现问题,认真填报表格。在田间调查中,尤其要加强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大区流行性病害、迁飞性害虫的监测。

2 根据海拔高度选定统计调查点

根据谷歌地球数据,1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大致为龙舟坪镇80 m,磨市镇150 m,高家堰镇180 m,都镇湾镇280 m,大堰乡600 m,贺家坪镇730 m,渔峡口镇250 m,鸭子口乡240 m,资坵镇320 m,榔坪镇480 m,火烧坪乡1 780 m。结合长阳县农作物品种布局情况,首先确定我国反季节蔬菜第一乡——火烧坪乡为高山蔬菜统计调查点;大堰乡、贺家坪镇地处长阳县中部,是玉米、马铃薯种植基地,定为半高山地区统计调查点;渔峡口镇、磨市镇是长阳县柑桔、水稻、油菜种植基地,定为低山河谷地区统计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选定便于调查的2个村作为调查样本点。各统计调查点一经确定,在较长时间内相对固定,同时保持统计人员相对稳定,以保证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可比性。其他乡镇统计责任人也要做好一般调查工作[1]。

3 确定植保专业统计项目,规范统计调查方法

根据农业部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内容,结合该县实际,确定以下病虫害专业统计调查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料作物:油菜。经济作物:柑桔、蔬菜、茶叶、烟叶。同时,进行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防除情况调查。

统一调查方法是在提高统计资料准确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获得原始调查数据,其中抽样调查是主要调查手段。在植保统计工作中常用田块数和面积作为抽样数量单位。为便于操作,确定以田块数作为抽样数量单位。每次在各个统计调查点调查50块田(即一个调查样本点25块田),详细记载各类型田统计调查内容。以发生、防治田块比例折算发生程度、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对于单个田块,应根据病虫害种类,按《测报技术规范》分别采用5点取样、平行跳跃式等调查方法。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主要采用普查的方法,并用合众思壮专业测亩仪实测发生防除面积[2-3]。

4 做好系统调查,指导统计点及时下田调查

及时下田调查是提高统计资料质量的关键。发生程度调查,过早基数偏低,过迟又难找到一定数量没有开展防治的田块。下田调查时间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参考确定:一是常年发生时间。一些常发性病虫害每年的发生时间差别不大,可根据历年情况确定下田调查时间,如柑桔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二是作物生育期。有些病虫害发生时间与作物生育期直接相关,可用生育期作为调查指示时间,如小麦赤霉病。三是气温。气温是影响某些病虫害发生的决定因素,可用当地日平均气温作为调查时间参考。四是系统调查指示。对大部分病虫害而言,由于受寄主作物、环境条件、病虫源情况的影响,每年的发生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县植保站通过对系统调查田的观测,估算出各统计调查点下田调查时间是最主要的方法。对防治后危害程度调查应在病虫害危害基本稳定后进行。田间危害情况调查与发生情况调查内容基本相同。

5 科学整理调查数据

在统计工作中,数据整理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直接影响统计的准确性。首先,用加权法确定病虫害发生程度。根据《农业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规范》,发生程度分轻发生、偏轻发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大发生5级。先对统计调查点各类型田病虫发生量进行分级,再算出各级田块的比例,然后计算加权平均密度指标,对照分级标准确定发生程度。其次,用累加法确定发生面积。将发生程度为1~5级田块比例分别乘以该作物种植面积即为各级别发生面积,再将达到防治指标的各级别发生面积进行累加。第三,综合考虑确定防治面积。一是要看各类型田采用的防治方法;二是要看害虫发生代数;三是要看施药次数。化学、生物、物理防治及各代(次)的防治面积的总和即为该病虫害防治面积。第四,用防治后调查情况修正发生程度,发生面积。由于病虫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个较长时间发生、发展的过程[4]。在防治前进行发生程度调查时有的田块病虫害还没发生,有的田块还没稳定。因此,有必要用危害程度调查情况对某些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发生面积进行修正。对于少数危害程度、危害面积(测定方法同发生程度)大于防治前发生程度,宜将危害程度平均密度指标、危害面积加20%后确定该病虫害发生程度、发生面积。第五,用其他乡镇的调查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如统计调查点没有发生田块而其他乡镇有一定发生面积的,则需对数据进行修正。第六,利用损失率匡算挽回损失、实际损失。挽回损失=自然损失-实际损失。损失率数据主要由3种方法获得,一是运用数学模型,二是应用权威数据,三是当年田间测产。根据发生程度调查各级田块比例得出加权损失率,再乘以该寄主作物总产即为自然损失量。根据危害程度调查各级田块比例得出加权损失率,再乘以该寄主作物总产即为实际损失量。一季作物发生多种病虫的或一种害虫发生多代的,在统计损失总量时不能机械地进行累加。

综上所述,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工作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如有些统计标准有待研究,统计手段也需要改进。

6 参考文献

[1] 周华众,谢华伦,董兰,等.湖北省植物保护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设想[J].湖北植保,2007(5):21-22.

[2] 郭继萱,王泽乐,石真彬,等.关于搞好植保专业统计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8(2):115-116.

[3] 胡劲松.关于植保统计规程的几点意见和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19,121.

[4] 刘得国.浅谈青海植保统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青海农技推广,2007(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