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使枯燥的初中数学课变得妙趣横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使枯燥的初中数学课变得妙趣横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听的最多的就是学生的抱怨。数学是如此的枯燥无味,学的是如此的艰难,对数学慢慢失去信心等等的抱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快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致进入课堂学习,变成一个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枯燥;设疑;妙趣横生

“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是否有趣,那么如何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巧妙整合教材,让课本成为“开心词典”

整合教材,首先要降低数学学习的门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迈得进门。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生动活泼,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并适时设疑激趣,就能比较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时,设置两道问题:第一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有多少种分法?第二题:分成四等分呢?紧接着第三个问题,是以一个故事出现:一个农民要把自己的一块地分给两个儿子,并且这块地里有一口井,这口井不在地的中间,老人想:井不能分,可以共用,但地最好要平分,你能替老人想出一个好办法,完成他的心愿吗?于是有学生迫不及待地翻书,有的学生自动组合成小组商量讨论,这种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体会让问题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让课本知识源源不断地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词典,从中体会问题解决的乐趣。

二、巧妙比喻记忆,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能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致尽快进入一个新的知识学习,莫过于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在愉快地氛围中接受了新的知识。对于一个概念的教学,尽量做到以很特别的语言,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如:在讲坐标轴上点的特征时,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就好像你坐在墙上,既不在院子里也不在院子外。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对于这一概念不再那么神秘。又如在讲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出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猴子为什么讨厌平行线?答案:无香蕉(相交),这样既提高了兴趣,又让学生在笑声中牢牢记住了平行线的特征。

三、巧妙提出问题,触发学生的新奇感,增强学习兴趣

为了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现象,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时要从重、难点入手,从学生易错的地方入手,提出的问题要新颖,奇特,富于挑战性。

如讲归纳性的问题时,教师可从儿歌入手:“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多么有趣的儿歌呀,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代数式来表示吗?接着,教师又给出用火柴棒摆成的几条鱼,并设问:谁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分组去合作,交流,边动手边探索规律。此时,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不能利用上面这些知识编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应用题呢?这样就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编题,对这部分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巧妙创设情境,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当学生无疑时,要寻疑;有疑时,要解疑;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有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适时激疑,可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讲《从三个方向看》时,由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设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再次设问:从多角度看的景象一样吗?引入新课,这样,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设疑、指导,不断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让学生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拥有者,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巧妙游戏过关,让学生“听”改为“动”

数学并不是枯燥和难懂的代名词,我们必须要赋予它生命和色彩,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孩子,我们要抓住孩子们的特点,激发其兴趣。在教师讲授完知识点后,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编成题,在游戏中作为过关的钥匙,有条件地与学生联网答题,自动得分,如果得分则可以继续前进,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充分地展现出来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完成。

六、巧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提问的效果,最好是能启发多数学生的思维。有的老师先叫学生名字,然后再提问,这样其它同学就会觉得“反正和我不相干”,不去思考,对被叫者也是一个“突然袭击”。还有的老师喜欢专教学困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目的是引起他们的注意,希望他们跟上节奏,当老师跟他们周旋时,其他同学成了观众,对授课不感兴趣。我认为提问时要每位学生都动脑筋,一般情况下先叫中等水平的,同时提醒全班同学包括学困生注意听,然后再请好的同学补充,偶尔也叫学困生试一试。

教师要巧妙设疑,精心构思疑点,好的设问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此及彼地联想,由表及里地分析,通过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的巧妙设疑能使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使学生在质疑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