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优化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优化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农村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是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由于农村地区受制于经济条件、教师素质等因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长期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上机操作实践,使得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缓慢。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加大,软硬件设施的双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获得了长足提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当前农村教育现状,深入分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信息技术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G434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才的成长更多依赖于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水平也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农村地区长时间以来在经济发展上处于不利地位,优秀教师人才的缺乏、计算机硬件配备不完善,影响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如何避免信息技术教学“重技术、轻人文”的固有弊端,倡导人文精神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深入落实,成为初中教职工需要研究的重点。

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与教师的双重意义分析

(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体,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与技术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重视与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需要学生对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再运用,从而提升其逻辑分析能力,有效巩固其人才成长的基础。更为关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在信息时代,帮助学生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升信息筛选效率,提升信息敏锐度,以避免自身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1]。

(二)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推动作用

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发挥引导、启发学生智慧,提升学生综合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作用,对于初中生的信息素养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不仅指信息学科知识,而是包括教育教学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知识等知识体系,要求针对农村学生能够做到全方位考虑,呵护农村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矛盾冲突也较为明显,需要教师注重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注重自身个人魅力的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成果更加优质。

二、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认知水平偏低

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学校存在对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不准、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手段单一等问题,形成了“口头上重视、实践上轻视”的现象,阻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提升。同时,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标准与目标不清晰,培养内容不明确,导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活动难以控制,使课程目标的实现出现困境。上述现象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缺乏深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未结合本校学生学情,深入总结与反思,导致在思想认知上的偏差[2]。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资源配置问题是农村学校尤为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上的短板、软件资源的不足以及技术支持上的落后三大方面深刻体现出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人机交流”是信息技术实践的重点,硬件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是关键。但是,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学机房机器陈旧、配置落后,多媒体教室配备受制于经济条件,数量少、形式单一。同时,软件资源上的严重缺失,体现在网络连接不畅、信息交流滞后、资源库支持不到位等现象,缺乏共享机制,农村教师犹如盲人摸象,导致多媒体设施的浪费,优秀教学资源无法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

(三)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形式化严重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尤为迅速,知识体系更新快,需要配置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农村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更新,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教师无法适应需求,自我成长要求放松,发展潜力受到压制,教材内容单一,缺乏持续性,教学效果实用性受到削弱。教学评价体系仅仅通过问卷评分的方式展开学生评分、教师评分等方式,形式化严重,缺乏相应的奖惩体系,教师教学仅仅由自身职业道德进行约束,难以长期保持教学效果,不利于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立足校情与学情,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程度与发展水平。首先,学校领导应树立正确的城镇中学领导理念,确保信息素养的提升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保证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常课时数;其次,教师应立足自身,转变对信息技术教学传统观念的理解,摒弃片面、独立的信息技术教育偏见,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正视信息技术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塑造的重要作用;最后,只有在全校教职工正确的观念引导下,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才能获得长期的理论支持,减少因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

(二)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筹集资金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W内容展现需要依靠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最终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学以致用,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因此,应充分利用学校当前已存在的信息技术设备,注重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发掘,利用互联网优秀的教学资源提升本校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与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校内信息资源,在课堂上展开资源互动,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搭建局域网互动平台,在学习“Flash”专题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合作学习,有效利用互动平台展开学习效果共享。另外,积极借助社会资本,谋求与企业的合作,吸收社会资金,促进筹集资源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实现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以地区企业赞助为辅的教学资金支持体系,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建立技术鼓励机制,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在开展信息技术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为教师评价提供更为有利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农村学校中,充分考虑学校的经济水平,积极落实小规模的技术竞赛,通过在竞赛中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提升学生学习、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动力。同时,通过班级竞赛模式,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实教师评价体系,有效实现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基本要求。另外,可以积极组织信息技术成果展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所展现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标准,从而敦促教师自我提升[4]。

(四)丰富教学内容,促M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教师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更加多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能够完全适应教学的实际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除了教材上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之外,教师应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变化,适当补充图像处理、视频制作以及网站设计等内容,与学生接地气,关注学生自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以致用的实际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积极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同项目教学法、角色互换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有效推动教学互活动的开展。

(五)形成长期、灵活的培训方式,切实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农村学校应积极加强与城市学校的合作,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座谈会、讨论会等方式,切实实现地区间的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水平,从而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长足发展鉴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中学也可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教师互换模式,给农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体验,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搭建沟通平台,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培训模式保持灵活性,积极避免形式化,做好相关的培训考核,以有效推动教师素质提升适应农村学校的发展。

四、结束语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支持落后、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集,切实改变农村初中在软硬件方面的短板。同时,优化教师评价体系与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华旺.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师,2012,(28):109-109.

[2]秦珍妮.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分析及其对策[J].青年时代,2015,(12):158-158.

[3]苏学艺.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之我见[J].学周刊C版,2014,(1):127.

[4]王斌.搞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成才探微[J].成才之路,2014,(24):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