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期陈冬华:忧患意识让我们始终领先半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证监会实行期货行业分类监管评价三年以来,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国际期货”)年年名列前茅。
在期货行业,这家公司有些特殊——没有产业背景,也没有券商股东背景。为什么在期货行业居首的公司却是缺乏先天优势的公司?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陈冬华笑着比喻,“可能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没有背景就没有依靠,这也是中期‘忧患意识’的由来。券商控股的公司有一大批IB业务客户,也有很多资源,我们凭什么跟人家竞争?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陈冬华近日接受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杂志、《投资者报》联合采访时透露,公司在总结中期的理念时得出的结论是“领先半步”。走在行业前列,也意味着没有走过的路可供借鉴,中国国际期货的产业链模式、员工制等几次跨越发展,都是通过自我探索找到创新模式,而后被市场所借鉴。
兴趣和工作相结合
宽敞的办公区域,眼花缭乱的全球行情报价系统,显示屏上一排排数字的红绿跳动——这是位于北京东三环中期大厦2层的中国国际期货办公区的场景。陈冬华在北京的办公室,则位于这栋大厦的9层。
由于深圳是业务重地,陈冬华需要经常往返北京和深圳,加上行业会议也特别多,他俨然成了“空中飞人”。然而,他乐此不疲,就像20年前选择做期货那样,只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便坚持到了今天。
1986年,20岁的陈冬华从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热能工程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宝钢集团下属公司工作。陈冬华对股票很感兴趣,1991年就开始持有股东卡,上班时间会偷偷跑到营业大厅看行情。
偶然间,他看到期货方面的书籍,对此兴趣大增。当时,国内还没有期货市场,只有外盘交易,期货特有的杠杆强烈刺激了他。恰好此时,一个朋友告诉他深圳中期要成立了,他就请假来到深圳,没想到,从此告别了一待七年的国企。
陈冬华形容那时的新鲜感:“员工都是西装革履去上班,相比原来在工厂穿工作服,多么有诱惑力。”
虽然当时对专业要求不高,但深圳中期的硬性要求很严,很多人干三个月没客户就只好走人。他形容当时营销很难,很多人不知道期货是什么,知道的也认为期货等同于“投机”或“赌博”。
他锁定的第一个目标是一家电缆厂,最后争取到也相当不易。几乎每天,他都给电缆厂的厂长发传真,对行情进行分析,一直持续了半年,由于行情研判及时准确,终于打动了那位厂长,成为陈冬华的第一个大客户。
这段经历对陈冬华影响很大,让他相信成功只会青睐能够吃苦的人。“你只要敬业,就会有很多人来帮助你。在这之后,工作的热情从哪儿来?兴趣很关键。如果你能把你的兴趣和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你的潜力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1996年,陈冬华被任命为深圳中期交易部副经理,到1999年升任总裁助理,后又担任常务副总。2004年5月,出任公司总经理。多年来,陈冬华几乎见证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全过程。
在整合中逐渐壮大
中国国际期货近20年的整合历程,陈冬华都一一见证和亲历。
中期的渊源比较复杂,原来最多的时候分支机构有17个,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集团内部进行整合,公司数量也逐步减少到5家,到2010年著名的“三合一”,中期期货将中国国际期货公司、中期嘉合期货公司吸收合并为现在的中国国际期货公司。
2011年全年,中国国际期货净资产达12.08亿元,总资产达59.71亿元,手续费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97亿元和1.44亿元,市场份额为2.81%。中国国际期货是国内成立最早的期货公司,目前已发展为规模最大、综合排名第一的期货公司。
“总体而言,原来都是内部整合,整个系统内文化都一样,整合也相对简单。2011年并购珠江期货的对外整合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最开始吸收时目的明确:人员要稳定,不能有纠纷。所以基本上是全盘接收。”
去年吸收合并珠江期货,开创业内最大一宗合并案例后,2012年11月22日,中国国际期货又吸收合并华元期货。
陈冬华觉得,在国际上,美国绝大多数期货公司是银行旗下的部门,处于一个大的金融混业格局当中,中国未来会不会也是这样,还不好去判断,需要看政策导向。“期货行业现在生态很丰富。另外,券商也控制了60多家期货公司,股东背景决定这些公司不大可能被并购。”
期货公司具备上市条件
近两年,业界讨论甚多的话题是,在并购支持体系上,由于期货公司都没上市使得并购难度相对较大。
在复旦大学念完EMBA进行论文答辩时,导师曾问陈冬华,“你们收购珠江期货的定价是怎么出来的,有什么公式?”
陈冬华回答很干脆:“没有公式。”
他们找过很多投行来估算,但从投行角度,只要没出来的业务,说得再大也不允许进入评估体系。如果期货公司能上市,未来将会让并购容易一些。
“符合主板条件的有十几家,上市对期货公司的财务规范、团队发展、公司透明度都是好事。不太好的地方是,新业务没有出来前,不容易定价,发行价肯定不会高。”陈冬华认为,期货公司这两年在合规经营方面做得非常到位,监管非常严格,运营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大的公司上市基本都不存在问题。
随着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逐渐推出,期货行业发展通道正在逐渐打开。陈冬华认为,所有创新业务都是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支柱,但是,不要把它们变为眼前利益。为了在创新业务上长期布局,中国国际期货开始在内部加大转型的力度,“我们今年以来调整力度比较大。转型是必须的,也是痛苦的,因为某种程度上,这是自我否定。”
以前,中国国际期货每年考核唯一指标是利润,而2012年的导向却不是以利润为唯一考核指标。这样改变的原因是,“行业变迁越来越快,我们要把‘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指标化考核放在第一位,而不完全考虑眼前利益,要考虑三五年后我们还能不能立足于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