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印度洋及其北岸的大国地缘政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印度洋及其北岸的大国地缘政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缘战略是类似“搭积木”的学问,使国家间的版图搭配有利于和平的主体构建。和平的前提是主体和平,这个主体在亚洲就是中国。

>> 印度洋大国政治的汇合与转折之地 印度洋――“印度的洋”? 古今大国政治家高度关注印度洋 毛里求斯:印度洋的神秘伊甸园 高尔夫的印度洋之恋 斯里兰卡,印度洋上的明珠 印度洋之星的SPA时光 印度洋上的珍珠毛里求斯 印度洋上的“香草诱惑” 印度洋上散落的明珠 印度洋上的伊甸园 乐在“印度洋的泪珠” 斯里兰卡:印度洋圣洁的泪滴 来自印度洋的风 印度洋上的宝石之国 感受印度洋的季风 塞舌尔印度洋上的伊甸园 “印度洋上的珍珠”――斯里兰卡 印度洋尚未卷起的风浪 斯里兰卡,印度洋上的福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可参见张文木著:《印度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与中国比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

印度教育部:《印度国际报告》,第3卷“经济结构和活动”,第502~521页。转引自孙培均等:《印度垄断财团》,北京:时事出版社,1984年,第44~45页。

资料来源:孙培均等:《印度垄断财团》,北京:时事出版社,1984年,第45~46页。

《垄断调查委员会1965年报告》,转引自孙培均等:《印度垄断财团》,北京:时事出版社,1984年,第47页。

董志凯主编:《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80页。

1936年4月印度国大党在勒克瑙召开的第四十届年会上提出了一项土地纲领,认为“国家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是农民惊人的贫穷、失业和债务,这些基本上是由于过时的和压迫的地权制度和田赋制度,而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又加剧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必然包括清除英帝国主义的剥削、彻底改变地权和田赋制度,以及国家承认有向农村失业群众提供工作的义务。”1945年9月、11月,国大党国家计划委员会先后开会讨论土地问题,还提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合作社”和“取消国家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各类中间人地主”的方针,指出:“必须组织合作社来耕种开垦的荒地和由国家征收的其他土地,并在各地鼓励组织其他形式的合作农业;不承认国家和耕种者之间的各种中间人地主,他们的各种权利以及土地财产所有权被付与必要的令人满意的偿金以后由国家征收;在现有田赋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来自土地的高收入征收累进税,对实际的小耕种者适当减轻田赋负担。”转引自黄思骏:《印度土地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81、284页。

“计划开始具有雷鸣般的热情,但是,这个热情的活力很快就消失了,的执行变成了没精打采的事情。”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印度经济》下,雷启准等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9页。

这里需说明的是,我们平常只注意中国国土陆地面积大于印度,但没有注意到印度的土地大部分都适于居住和耕种,印度居民可以比较均衡地散居于印度各地。而中国则有近1/3的土地面积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带。中国在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耕地面积锐减的同时,人口也在增长,这更加重了耕地资源的短缺。2001年中国耕地面积仅占土地面积13.5%,而同期印度则达54.4%(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4)第30页提供的数据计算)。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日前报告称,印度具备的经济潜力不逊于中国,从长远来说,其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日前的报告中,NIC承认了中国眼下的绝对经济优势。NIC指出,根据两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吸引外商投资的数据来看,在经济上,印度同中国还不可同日而语。仅从近几年来说,印度的累计增长率就落后了中国20%。NIC同时指出,一批专家在接受其访谈时均指出,印度的经济潜力还未完全显现,一旦充分发挥,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同时,报告认为,印度的资本市场继承了其前宗主国英国的一套成熟体系,在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大批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而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隐忧正是其“危机四伏”的金融体系,经济也严重依赖外商投资,缺乏一批有核心优势的本土公司。报告最后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印度的一些问题。NIC认为,相比印度能够取得的经济增长速度,其目前的增长速度至少要低2~3个百分点。此外,印度的地方政府官僚习气还很严重,营商环境不甚乐观。这使得国际投资者对于这个潜力巨大的国家仍然心存犹疑,处于观望姿态,从而使印度在外商直接投资(FDI)上大大落后于中国。同时,印度的政党斗争过于激烈,使得政府无法一以贯之执行一个稳定的经济政策。(资料来源:《印度经济潜力还未完全显现,或取代中国火车头》,《印度时报》;《比较两国:印度有对华优势》,)。

2000年间笔者去印度进行考察,看到印度政府许多重大有益的政策,即使是极简单的事情如计划生育、汽车排气标准、增减工资福利、街道摆摊等,都在一次次讨论和游行中不了了之。相反1998年印度核试验的决策,据悉,却是在只有极少数政治家知道的情况下成功实现的。

“根据上世纪英国对印政策的经验,从宗教和地理上分裂印度将是本世纪的世界霸主最有可能的选择。如果说当年英国人肢解的是印度西北部的话,那么,将来世界霸权国家则最有可能从印度南部下手。从地缘战略需求看,对世界霸权国家最有利的是将印度的版图限制在北纬15度以北即泰米尔纳德邦以北地区,将印度的有效国力限制在北纬20度以北即孟买以北,尤其是东北部地区。印度在世界霸权国家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仅限于用它阻止中国力量进入印度洋及从西南方向拖住中国向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发展。”张文木著:《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6~147页。

张文木:《印度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与中国比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96~98页。

[西汉]董仲舒:“是故古之人物而书文,心止於一中者,之忠;持二中者,之患。患,人之中不一者也。”苏舆撰、钟哲校:《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346页。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在1648年10月24日签订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此后,欧洲大陆从一个至少名义还在“神圣罗马帝国”法统下的国家变成几十个拥有对等且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对等共存的形式破坏了欧洲至少是形式上的统一性,并使欧洲实质性地陷入碎片化时代。这是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制度性原因。

转引自[英]哈・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武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24页。

责 编/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