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抽排液采气井泡排技术改进与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抽排液采气井泡排技术改进与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泡排技术是用于自喷采气井上的排液采气井技术。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和积液加剧,气举、泡排等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已经不能维持气井自喷生产,机抽排液成为油田气井排液采气的主要手段。但机抽排液采气受泵深和泵效限制,仍有一部分井筒积液排除,造成了生产压差降低,近井水锁效应,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把以前主要用于自喷采气井的泡排技术应用于机抽排液采气井上,可以降低油套环空液柱在井底产生的流压,提高气井的产能。

[关键词]泡排 自喷井 机抽井 采气

中图分类号:TE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393-01

1 机抽排液采气存在问题

油田天然气开发存在地层能量的不足,井筒积液严重的问题。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和积液加剧,气举、泡排等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已经不能维持气井自喷生产,机抽排液成为油田气井排液采气的主要手段。但机抽排液采气受泵深和泵效限制,排液效果不够理想:即使使用∮32mm泵下入深度也不超过2400米。又由于受气体影响,泵效较低,沉没度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动液面到油层中深保持一定积液,增加了井底流压,降低了生产压差。同时,由于近井带地层压力下降,而井筒积液在井筒回压加上井壁地层微孔隙中形成的指向地层中凹向气相的弯液面毛管压力的作用下,以缓慢的反向渗吸方式渗入地层,从而造成近井地层堵塞,即“水锁”效应。水锁现象使得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急剧增加,导致气相相对渗透率降低,阻碍油气的通过。

2 机抽泡排技术改进

针对这一问题,把以前主要用于自喷采上的泡排技术应用于机抽排液采气井上,在药剂选择、泡排周期、施工工艺等方面研究、试验,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机抽泡排技术,并在油田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从油套环空注入起泡剂,起泡剂与井底积液接触后,借助天然气流的搅动和机抽引起的流体流动,产生大量泡沫,降低井筒积液的密度,减少井筒积液对井底的压力,增大生产压差。同时,起泡剂的表面活性剂特性和洗涤特性,有利于携带井筒和近井地带的污染,疏通气水通道,改善或恢复气井、气田生产能力。

(1)高油气比井:油气比>500m /t。

(2)产液能力:日产液量

(3)井温:井底温度小于130℃。

(4)减少油的消泡能力:日产油量〈3t。由于不同井产出液的含油量、产出水的矿化度等性质不同,在实验室做配伍性实验后,再做现场实验,优选出适合油田高矿化度,发泡力强,携液率高,表面张力小的普通起泡剂和抗油起泡剂。由于油对起泡剂有消泡作用,因此根据气井出油情况选择普通起泡剂和抗油起泡剂。经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得出结论:日产油量>1t的井,有明显的消泡现象,选择抗油起泡剂(KY-06液体起泡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 应用实例

**井是凝析气藏沙三上5.4-6.1的一口气井,油层中深3136.6m,2008年4月开始加普通起泡剂泡排,每10天泡排一次,每次100kg,该井∮32mm泵机抽生产,日产气4320m,日产液2.3t,日产油2.3t,动液面2253m。2008年5月1日改加抗油起泡剂,泡排后同样工作制度生产,日产气量7608m ,日产液2.1t,日产油2.1t,日增气量3288m 。由于机抽起泡剂的主要作用对象是井筒积液即油层中深与动液面间的液柱,通过实验室和矿场实验确定:起泡剂与井底积液的混合比例4-6kg/m 为最佳浓度。泡排周期的制定主要依据井筒套压的变化周期,加药起泡后,井筒积液密度降低,液柱压力减少,套压升高,随着井筒内消泡,积液增加,套压也就降低。因此根据套压的变化周期就可以确定机抽泡排井的泡排周期。

(1)将起泡剂配制成50%的清水溶液。

(2)用注射泵将溶液从油套环空注入井筒。

(3)关闭套管和油套连通闸门12小时后缓慢开井。既使井筒积液与起泡剂充分反应,又使套管压力蹩压升高,开油套连通闸门时井筒气流的搅动促进起泡,增加携液能力。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试验实施机抽泡排井14口78井次,累计加起泡剂5050kg,初期日增气6.2×10 m ,累计增气102.5×10 m 。

4 结束语

泡排在机抽排液采气井中的应用技术为机抽排液采气与泡排结合提高排液采气效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经验,这对于油气田以至其它油气田同类机抽排液气井和高油气比井的生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尤其是随着老油气田的开发进入高含水低能量的阶段,这项成果就更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国伟,罗明良,蒲春生,等.节点分析法在分层注采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8,30(1):85-88.

[2]佚名.涩北一号气田开发实施方案[R].廊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