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高职学生健康情绪培养的方法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今高校的学生年龄阶段主要以“90后”为主,呈现出个性自由、清晰的显著特点。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况决定了管理模式的特殊性。通过将情感教育的方法贯穿到整个管理过程中,以“人治+法治”的综合培养手段,通过对学生健康情绪的疏导,以期能够使学生在人格完善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个性特点;情绪疏导;健康情绪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46-02
现代大学教育阶段中的高职教育,其学生作为一类群体,既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有相同之处——个性鲜明、创新能力无可非议,也带有鲜明的高职特点。社会快速的发展,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碰撞和冲击。他们激情盎然、意气风发。但是,却也有许多有悖于高等教育主流价值观的事件发生,如道德滑坡、物欲横流、不思进取、违法乱纪等现象。这与高校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出现冲突,从而使得解决和改善现状成了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一、高职学生情绪教育的意义
情绪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教育中,往往理论教育作为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的情绪教育。使得学生在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调动情绪去妥善的处理,从而导致一些高校管理中不愿看到的现象。如果这些情绪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进步,也有悖于倡导的和谐社会、创新发展动力的主题。所以,在平时管理和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进行情绪教育,这也正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教育的根本目标所要求的,因为这类人群更需要包容力和爱心培养。
二、高职学生不同群体的情绪特点
立足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放眼上海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分析,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不同情感特点进行调研分析,基本归纳出以下几种。
(一)生源差异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来自农村的学生朴实、好学、意志力强,但由于他们进入高职后,离开家乡,进入大城市生活环境,不仅在文化、气候甚至在生活习惯上都较之前产生很大的反差,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适感。不少农村的学生希冀能够在大城市有好的发展所以千里迢迢来到异地发展学习。这部分农村学生里面,有不少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家庭经济负担,会造成他们自卑、焦虑、忧郁、心理压力过大等情绪不良问题。
城市学生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在情绪特点上比较开朗、乐观、自我,更能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呈现的问题是,由于在家庭中备受关注和溺爱,造成此类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学习缺乏动力、心态浮躁、好高骛远。
(二)阶段差异
初级阶段,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往往对一切存有美好的想象,对各种知识领域都充满了疑问与兴趣。这时,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于自负,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和作用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
进入高职教育的中期阶段的大二后,学生情绪波动往往较大——对刚进校时的新鲜感已经荡然无存,渐渐暴露出他们在大学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及造成的相应情绪困扰。
进入高职教学后期阶段的大三后,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他们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已经适应,并具备了一定的情绪自控能力,情绪状态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即将走上社会,人生将面临着重要的转折,此时的情绪状态再次呈现出结构性的矛盾和复杂。
(三)性别差异
女生的情绪状态具有热情开放,富有激情和幻想等特点,但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多愁善感等不稳定情绪。本院曾有个案例——一位患有严重强迫症的女生,她远离群体,对自己过分苛刻,常常觉得作业完成的不够好,老师不够喜欢她时,她就时常会一个人自言自语,甚至会因为自己的臆想导致情绪低落。
男生的情绪状态则要比女生相对稳定,具有独立性和刚毅性特点,但主动和敢为性强。当情绪冲动时,也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行为过激,从而导致挑衅滋事、打架斗殴等恶劣行为的产生。
三、加强高职学生情绪教育的方法
情绪教育是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
基于对高职学生情绪特征的分析,要使他们情绪基调能够一直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就要对他们进行合适的情绪教育。良好健康的情绪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认知的发展,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还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品德,加快学生的社会化的实现,使学生成为一个品德、智力、情感、意志、个性全面发展的“完人”。
(一)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
通过开设“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能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要让他们学会用适当的词汇表达情绪,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良好沟通,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并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通过与人的交流沟通,培养与人协调、合作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学习“情绪宣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疏导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低谷期,而学生的“低谷”可能源于一次考试失利,也可能是家庭困扰亦或是感情失意。当这些不良情绪产生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约上三五个好友聚一聚,听点音乐,畅谈一番,通过倾诉排除自身的压抑和不安;或者可以去公园观赏园林景致,郊游垂钓等,通过这种静逸修身的方式来舒缓内心的不满和焦躁。只要有效地执行并付诸行动,不良情绪就能得以转化和平复。
(三)深化 “情绪激励”措施,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归属
教师只有投入真正的情感去影响和感化学生,才会使受教育者受到感染,引起双方情感上共鸣;就会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并将之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动力。情感激励是转变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催化剂,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或高考失误,处于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采用听之任之的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引起教育的负效应。相反,若采用情感激励,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投之以情,关怀爱护,严格教育,让其感到严中有爱,就使他们能产生一种感激之情,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并转化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动力。
对学业优秀生的管理,要用情感激励的方法,以先进的典型为榜样,以表扬为激励,以鼓励为促进,尽量制造机会给予其充分的锻炼。对待学业中间生,应在交往中给予更多的鼓励,让这类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学业后进生,应以赞扬式教育为主,哪怕学生只取得微小的进步,也要毫不吝惜地表扬,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总之,对学生富有情感地加以注意、赞扬和批评,便能导致良好的教育效果。
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前提。”情绪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情绪教育的实施,会在根本上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提高及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打下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高职管理教育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美好的情感。让他们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激情走出校门,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铺垫。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少年强则国强”,才唯其如此,能真正实现中华复兴、国富民强的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秀荣.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2] 王静.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2,(18).
[3]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裴跃进.教师品质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6] 默里卡·帕德丝,等.心灵导师——情绪管理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7] 杨敏杰.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J].教育探索,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