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塞缪尔?巴伯《纪念册》中舞蹈音乐的创作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塞缪尔?巴伯《纪念册》中舞蹈音乐的创作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纪念册》是塞缪尔巴伯的作品,原本是写给芭蕾舞配乐用的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后来由巴伯本人改编成钢琴独奏及管弦乐版本。在笔者初次听到《纪念册》时即印象深刻,其中每一首舞曲都让笔者惊叹;这组作品乍听之下似乎颇通俗,但笔者经练习后,发现每一首袖珍小品中都处处暗藏玄机。

关键词:纪念册;华尔兹;苏格兰舞曲

1 华尔兹

华尔兹又称为圆舞曲,是一种3/4拍或3/8拍的旋转舞蹈。圆舞曲是由十八世纪末从奥地利及巴伐利亚地区的民俗音乐兰德乐舞曲转型而来,圆舞曲的盛行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十八、十九世纪之交,当法国大革命震撼着整个欧洲之时,源自于德国南部和奥国乡间的一些以兰德勒舞曲、旋转舞等为代表的三拍子民俗舞曲,正逐渐从乡间流行至都市,当时的王公贵族仍然跳着优雅高贵的小步舞曲,但圆舞曲平民化的格调体现了新时代精神;当时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平民,都可以自由出入可供跳舞的咖啡馆、小酒馆或稍后兴起的大规模舞厅,阶级间的间阂逐渐消除。圆舞曲和轻歌剧皆是在十九世纪民主化社会中,为适应普通群众而出现的更具通俗品味的轻音乐。因此,很快成了新时代的宠儿。

巴伯的这首华尔兹舞曲轻盈、优雅、曲调有起有伏,和传统的华尔兹还不太一样,听上去有着城市舞厅里的味道。这首华尔兹包含序奏和尾奏的三段体。乐曲在一段高度离调的引子之后进入了具有轻松欢快韵味的华尔兹旋律主题,并且巴伯将现代的四度结构和弦引入此曲内,令古朴的华尔兹焕发出时代气息的浪漫曲风,同时,旋律中的大跳给音乐飞跃性的灵感。四度音程是这首《华尔兹》的主要动机。序奏一开始四度音程堆叠的垂直和弦(G#C#FB),右手第三小节开始将此四个音作横向旋律发展,构成长度两小节的单声部主题旋律,接着以四度音程进行为其动机,第8小节另一声部出现主题旋律的密集接应(stretto),第10 小节左手以不完整主题旋律加入密集接应的行列,三个声部相互堆叠而成绵延不断的主题旋律。

乐曲第一段的16 小节主题旋律以四度音程旋律(DA)开启第一小句(第29~32 小节)。第一段到第二段的过渡(第73~76 小节)其中的第73、74 小节,左、右手和弦的上方两个音构成四度音程,低音和弦则出现下方四度模进的横向旋律进行,这一极具华尔兹特点的旋律主题一直在重复,把巴伯乐曲中的这种浪漫气息层层推进,直至另一主题的出现。巴伯在此处通过对比这一鲜明的主题变化,模仿了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和一个轻松愉快的人之间的对话。之后,乐曲再次回归主题,尾奏打破了传统的3/4拍子形式的华尔兹,而是使用了5/4拍子,使乐曲在强烈的华尔兹舞蹈风格中结束并且尾奏的内声部和弦出现四度音程堆叠的和弦,和乐曲开头的和弦作了前后呼应。巴伯在这首曲子中频繁使用交错拍,第一个出现在序奏的第21小节,第二个出现在乐曲第一段的16 小节主题旋律的第二小句,以四音为一组,共三组呈现同样音型,在下方做模进,可从主题的重述中更明显地看出交错拍的手法,其中之一是将每一组的第一音标示重音记号,其二除了第一组第一音为挂留音之外,后两组则是标示了以四音为一组的圆滑线,第三个出现在乐曲第二段的开头(第77~81小节),其五个四分音符为一组的组合预示了尾奏5/4 拍的出现,第四个出现在第一段的第73~74 小节,并在再现第一段的部分中的第182~187 小节作扩充。另外,巴伯在第3~18 小节标示持续音踏板(sost.Ped.),使得序奏的旋律发展建立在D 大调的属音A 上,一直到第一段开头两小节的前奏(第27~28 小节)出现D 大调主和弦,才确立了调性。第一段的主题旋律则稳固在D 大调上,一直到段尾处出现许多升降记号,使得调性偏离,再经由上行的音阶转到了第二段的G 大调,同样的手法在此曲中运用多处,巴伯通过多种变音并采用三度叠加和非三度叠加和弦使其和弦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产生出结构不一的和弦混合,达到调性模糊和摆脱主调的作用,再通过上行音阶的过渡回到主调,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性和浓厚的情绪性特征。

2 苏格兰舞曲

苏格兰舞曲是2/4拍的双人轮旋舞,是源自于波西米亚的一种古老舞曲。常常有人将苏格兰舞曲与同为2/4拍但速度较快的艾克塞斯舞曲搞混。苏格兰舞曲于十九世纪中期传入英国,当时被形容为德国波尔卡,但是速度比波尔卡舞曲慢些。之后,苏格兰舞曲的风潮蔓延到法国、葡萄牙、意大利、瑞典和西班牙,广受欢迎。二十世纪初,苏格兰舞曲传到美国,被赋予新的特征,甚至融合了当时盛行于美国的、有浓厚当地文化特色的散拍音乐;这种面貌一新的苏格兰舞曲使得散拍音乐更为流行,进一步影响了美国爵士音乐的发展。之后的二十世纪,苏格兰舞曲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乡村和西方国家不可或缺的舞蹈音乐,在舞会中它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舞蹈。

在这首舞曲里,巴伯赋予了苏格兰舞新的生命。此曲是包含了尾奏的复合式三段体ABA结构,其中B段为一个小三段体,所以称为复合式三段体。整个乐曲一共有100个小节,包括了两个A段和B段,它们各占全曲长度的约30%,而B段又是小三段体,这样前后段加起来和中段等长,结构规整方正,由此看出巴伯在此曲的结构比例分配上是非常严密、一丝不苟的。

乐曲开始部分旋律主题由相似的共四句长度四小节的旋律所构成,这四小节的乐句包含了两个节奏模式,第一个是第1 小节的连续八分音符,第二个是第2 小节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第3、4 小节则持续和第2小节相同的切分节奏作模进。右手为断奏和跳进的主题旋律,再加上左手大跳跃的伴奏音型,让跳舞的人们不禁想要大步跨越,其中七度音程为构成主题旋律的主要动机,几乎每一小节都会发现七度的存在,有些是直接跳跃至上方七度,如第3 小节AG、第4 小节DC,其他则是间接下行至七度,如第1 小节DBbE、第3 小节的DAbE、第4 小节的GDA,另外第2 小节的小二度进行AbB则是七度的倒影。同时巴伯采用2/4拍的节奏使其生动活泼、有舞蹈的跳跃感。而巴伯不满足于这样的传统舞曲形式,另一旋律主题采用了5/8拍的形式,音乐情绪更为抒情,所表现出的舞步也更为细腻连贯。其中a部分的旋律延续了上一旋律主题的风格,呈现跳进的线条,b 部分则是模仿第17小节的节奏型,并出现了另一内声部对位旋律。到了第33~40 小节音域变高,内声部以八度呈现并迭入了另一紧追的内声部,显示内声部变得较为重要,第36~38 小节出现三连音制造了紧凑度,因此这一乐句在节奏及音域上的改变,成为这一旋律主题张力最强的地方。而乐曲尾奏的节拍又回复到原本的2/4拍,尾奏的第一乐句(第73~80 小节)以连续八分音符表现主题旋律的骨干音,伴奏的声部变单纯。第二乐句(第81~88 小节)再度改变拍号为6/8 拍,以切分节奏表现主题旋律的骨干音,伴奏形态改变,前四小节(第81~84 小节)以四度堆叠构成的和弦呈现,后四小节(第85~88 小节)则是连续上行的半音模进。2/4 拍和6/8拍同为二分法的拍号,尾奏2/4 和6/8 拍的出现,印证了之前对比旋律主题中的5/8 拍子中2+3或3+2的结合。尾奏节奏上的转变同时速度加快,情绪高涨,让全曲在兴奋高亢中结束。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此作品相关背景的探讨,深入分析此曲的创作手法,使读者能对于《纪念册》独特的创作手法有较清楚的认识,笔者也期望经由此番探讨能让更多的习琴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巴伯的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