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辛弃疾词中黄昏意象的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辛弃疾词中黄昏意象的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黄昏意象在辛词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既表达了传统的日暮相思,也表达了自己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茕茕孑立的孤独寂寞。

关键词:辛弃疾;黄昏;内涵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021—01

一、真挚浓厚的日暮相思

中国文学中的相思离别,在四季中多与春秋相联系,而在一天中,则多与黄昏相联系。日暮相思这一主题可以追溯到产生于周初至春秋时代的《诗经·君子于役》,从此开始,黄昏暮景、日暮悲音便在诗人的笔下纷至沓来,在辛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情感的作品,如《满江红·敲碎离愁》、《东坡引·君如梁上燕》,这两首词的主人公的遭遇虽不尽相同,但都异曲同工地塑造了一位黄昏时分,在凄凉暮霭中独立倚楼、泪眼频频、望眼欲穿的女子形象。

然而对于古人来说,除了爱情之外,亲情友情也同样重要,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怀人的情感不独出现在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离别的黄昏之思也成为诗歌中的特有内容。如《满江红·落日苍茫》,清李渔《窥词管见》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的情出,写的景明,即是好词。”此词写景尤为突出,开头“暮色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气氛。下片“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与此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上西平》)此二句,言黄昏时分,落花时间,绿杨萋萋,听别曲,送友人,此情此景,令人不堪。

二、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

辛弃疾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闲居中度过的,即使做官也是远离朝廷的小官,根本不能实现报国的志向。这昂扬的斗志与屈沉下僚的强大反差,不仅使辛词中表现出盘旋激荡的多变姿态,而且使他的词中始终回荡着不遇的悲愤和请缨无路的怨恨。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这时诗人南归已经十几年,他应叶衡之聘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落日时分,诗人登上赏心亭,本想一纾心中的愁恨,然而放眼望去,皆是“献愁供恨”,诗人把“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这“登临意”是登临眺望的无边乡愁,是日暮途穷的前程感念,是请缨无路的愤懑,亦是缺少知音的孤独寂寞。

除了登高眺望,诗人也经常通过抚今追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遇之感。淳熙五年,诗人在临安大理寺少卿任上不足半年,又调任湖北转运副使,在赴任途中泊驻富有“战争记忆”的扬州,追忆金兵“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而宋军“汉家组练十万,列艦耸高楼”的盛况,而那时“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的自己,现如今“搔白首,过扬州”,最后只能以“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自讥。而当诗人的友人张仲固调为兴元知府,作者联想到的是“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但是“追亡事、今不见”,只有“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种难以言抒的失望和愤懑充溢笔端。即使在诗人抒发闲居带湖的闲情逸趣时,也掩盖不了内心的凄凉,“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发沧浪独浩歌”此词抒写自己闲居带湖的乐趣,然而看似快乐,实则内心凄苦。

三、茕茕孑立的寂寞情绪

辛弃疾既是一位“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诗人,也是一位“精忠自许,白首不衰”的英雄,无奈举世偏多苟且偷安之辈,他的心绪几人能够理解?通观辛弃疾描写黄昏意象的诗歌,除了或明或暗的不遇之感外,其中还蕴藏着英雄深深的寂寞。

以前虽屈居下僚,但还是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当诗人闲居,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闲人时,那种不被理解而又看不到希望的寂寞在诗人罢居带湖时表现得特别明显。“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山鬼谣·问何年》)诗人用西风落日渲染了雨岩所处的环境,秋风萧瑟,暮霭沉沉,营造出自己独自面对天地万物的苍茫境界,抒发自己茕茕孑立的寂寞情怀和向往自由的豪酣之情。

在带湖期间诗人仍怀功业之念,所以在重新被启用仕闽期间,尽心竭力。然而在这三年中他承受了二任一罢黜的骤沉骤浮的仕宦拨弄和莫逆之交陈亮的离世,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使得诗人更加孤独、寂寞。如《瑞鹤仙·雁霜寒透幕》,命运冷落、寂寞幽怨的梅花正是作者的化身。在其它的咏梅词中也屡见黄昏意象的身影,“断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绕清溪三百曲。香满黄昏雪屋。”(《清平乐》)“年年索尽梅花笑,疏影黄昏。疏影黄昏。香满东风月一痕。”(《鹧鸪天》)诗人受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的启发,用恍惚迷离的黄昏写出梅花散淡幽隐的风韵,兼写自己闲散幽居、幽洁自守又不免内心凄苦的心态。

黄昏是辛弃疾一生摆脱不了的情结,正因为黄昏所具有的时空特质,与其身世遭际以及气质、心理的深切契合,他以黄昏意象为主体构成意境传达难以言明的幽怀愁绪,才特别意味悠长。

参考文献:

[1]缪钺,叶嘉莹.灵谿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