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言而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语言的教学和文化的导入其实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脱离文化的语言学习注定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本文就在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意义和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篇章教学 文化导入

1.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分析

1.1高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许多中国学生同英美人士进行言语交际时,有时会发生文化冲突,产生误会甚至闹出笑话,根本原因就是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所致。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胡文仲教授提出,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同时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即文化能力。可见中外学者都格外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2高校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现今社会上迫切需要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纵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们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及精力都相当的多。可让人担忧的是: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有多大改善。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这些都值得语言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1.3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事倍功半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喜忧相杂的原因是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在篇章教学中过分地注重纯语言的教学(如语法学习和单词记诵之类)而不注重向学生传授与篇章背景相关的文化知识,导致学生忽视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跨文化知识的导入

因此,改变落后的英语教学现状,导入英语文化,方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化导入遵循的准则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一般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涉及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因此。文化导入应该遵循实用原则、比较原则和宽容原则。在双向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中,我认同遵循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去粗取精的原则,即拿来主义原则。

首先,要一视同仁客观对待中西方文化。我们对待外来的文化不能盲从,对待本国文化不要忽略。每一种文化都要与时俱进,都要面临着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只有相互尊重和学习,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相互尊重是基础。

其次,求同存异是重点。“求同”在文化教学中容易把握和实施,学生也容易理解和记住。难的是存异,人们往往习惯于自己的文化而难于接受外来的东西,所以这是教学中应该侧重的方面。

最后就是要注意取其精华和去之糟粕。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摒弃过时的不健康的信息,重视正面的和积极的文化信息。

3.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设计

当前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以篇章为基础,英语教师们主要通过教篇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何教篇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相当大部分的教师采用“以句子为主”的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句子层面上,过分注重词义解释和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而忽视文化层面的教学。下面就如何在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作个简单的探讨。

我认为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有关的文化因素。

大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该以实用为主,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

就以委婉语为例,例如拿old(老)这个字为例。正所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对于“老”这个字的理解,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在中国,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称呼那些有一定资质或者年长有一定威望的人为“老X”“X老”。看得出中国人对于“老”这个字眼不太忌讳,认为被人家称为“老”是尊称。而在西方,情况则大不相同,“老”这个字眼需要用委婉语来形容。人们不希望太早地被社会遗忘,不希望被当作弱势群体,哪怕到老了也要和年轻人一争高下。所以人们都会用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这种委婉的说法。

所谓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Smaova,et al.,1981:155)非言语交际包括面部表情、触摸、凝视、手势、姿态、语调和声音高低等。就以身体语言――拥抱为例。中国人普遍都比较含蓄内敛,很少会用拥抱来示意友好;而西方人却常常会在见面时给对方一个友好的拥抱。这正反映了美人士对身体语言的理解也不同,学会这些,和老外交流才不会表错情、会错意。

3.2词语的文化内涵。

我们一般给“词”下定义会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指称意义”和“内涵意义”。“指称意义”是指词的字面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指词的社会和文化含义,所表述的是词语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相关的关系。由于文化不同,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联想也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会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就拿“梅”这种植物来说,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孤傲及顽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梅这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最典型的形象。而在西方文化中plum指梅树或者李树,plum这个词在基督教文化中有“忠诚”的意思。plum在英语俚语里还有“有利的”意思,例如:Judd has got one of the plums in the agricultural circles.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翻译成“贾德已在农业界获得了李子。”它的意思是贾德已在农业界找到轻松而待遇又好的工作。本例中的plum(可数名词),是口语,意为“轻松而待遇又好的职位,美缺”。这种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俯拾皆是,从词汇着手,简单明了,能避免学生望“词”生义。

3.3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和当代社会概况。

例如《大学英语》(全新版)四册第一单元“Fighting with the Force of the Nature”涉及两段历史时期非常重要的战事:Napoleon’s Russian Campaign(1812)和Hitler’s Russian Campaign(1941―1944)。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介绍拿破仑和滑铁卢战役Waterloo(scene of Napoleon’s defeat in 1815),以及这个词后来用来形容失败的意思。例如:“七连胜后,这个球队遭遇滑铁卢。”(After seven straight victories,the team met its Waterloo.)通过这种文化导入的方式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学生既可以丰富文化知识还可以学到词汇用法。

3.4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以宗教为例,宗教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各种社会现象的反映,正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英语中就有许多与宗教有关的委婉语。如:death(死亡)为例: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本义)安睡在上帝的怀中,to be called to God(本义)被召唤到上帝那,to be taken to paradise(本义)被送进天堂,the call of God(本义)上帝的召唤,to go to heaven(本义)进天堂,with God(本义)和上帝在一起,with their Father(本义)与圣父在一起。上述委婉语里都出现了God,heaven等宗教词汇。这都与西方社会长期信仰的基督教有关。

基督教对于英美的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它是一神论宗教,认为上帝是万能的、唯一的造物主。只有笃信上帝耶和华的信仰才是唯一的真实的信仰。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采取宗教上的不宽容精神,毫不留情地镇压各种异端,维护对“一神、一主、一信、一教”的神学教条。

正由于这种长期的宗教专制,所以英语中有很多具有宗教色彩的表达。即使不信神的人,也不愿故意用不敬的语言“触犯”上帝或魔鬼撒旦,犯“亵渎神灵”(blasphemy)之过;说话时毫不顾忌,经常使用诅咒语或者满口damn,hell的人毕竟为数不多,有些人在极端气愤的情况下会用darn(“该死”或“真气死人”)这样的词语,而darn实际上是damn一词的委婉语(damn原本是“上帝罚……下地狱”这一诅咒语中的动词,牵涉到上帝,故避用之)。为了避免直呼其名地提到魔王,一般也都用委婉的词语,如God of this world,his sable majesty,old gentleman in black,old Harry。

同西方相反,中华民族在上极富包容性。对于外来文化,包括宗教并不排除。当然,中国历史上也存在宗教思想与宗教势力的冲突,但不曾有过宗教战争。

无可否认,我国特别是汉民族的是有其特殊性的,没有形成足以同政权分庭抗礼,以至压倒政权的教权。但这只是宗教在不同国家表现形式的不同,它不能说明汉民族的一向淡薄。

4.结语

在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把注意力深入书本中文字背后的内涵意义。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因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时有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就应该从课堂着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交际能力,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一批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即不单单是具有专业技能还要有沟通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促进对外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Lado,R.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2]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Brace & Company,INC,1921.

[3]萨莫瓦(Larry A.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1.

[4]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言教学与研究再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