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泳训练中激励运动员方法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泳训练中激励运动员方法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3

摘 要 游泳训练中,强度是核心,但是在高强度下训练会使运动员非常痛苦。这时,使用适当的激励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中国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北京体育大学50名二级以上的游泳运动员,同时个案分析了1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训练中使用激励方法的前后对比,并访谈了1名国家级游泳教练员,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结果显示:1.有84%的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前处在消极的情绪中,在逐渐增加强度的训练过程中,有88%的运动员不能完全或者根本不会自己把情绪调整好。这样就无法保证训练质量。2.在需要采用激励方法的情况下,大多数教练员会采用使运动员被动的方式来激励运动员,而绝大多数运动员却认为对于自身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通过使自己主动的方式来实现的。3.在个案分析中得出,多种激励方法共同使用的时候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游泳 运动员 激励方法

一、前言

在竞技体育当中,怎样提高运动成绩一直都是大家争相研究的话题。而运动训练可以说是对运动员不断施加刺激,产生一个叠加的效果,从而提高运动能力。竞技游泳的绝大多数项目是利用糖酵解供能系统来供能,其产物就是乳酸,运动员提高成绩就要进行高强度训练,不断提高产生乳酸、耐受乳酸以及消除乳酸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很多中国游泳运动员在训练的量和时间都优于外国运动员,而在最主要的训练质量上我们还有所欠缺。在高强度训练时期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是非常疲惫的,如何能在这个时期高质量的完成训练计划,保证训练的质量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50人、国家游泳队运动员1人和国家级游泳教练员1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5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高强度训练中的激励方法。

在问卷效度的检验方面,一共访谈了5名北京体育大学和北京游泳队的训练学方面专家,其中2人认为非常有效,3人认为比较有效,证明问卷是可以有效的说明问题。

在问卷的信度方面,本问卷采用复本信度,在问卷中设置两道测谎题,最后统计得出所有50份问卷中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道相似题目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92,说明该调查可信。

2.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1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激励方法及运动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各种激励方法的有效性。

3.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1名国家级游泳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各种激励方法在实践中运用的有效性。

4.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游泳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前的情绪

如表1所示,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发现,在高强度游泳训练前,出现情绪低落不想训练的情绪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84%,出现跟不训练时情绪差不多的人占总人数的14%,而处在训练前最佳状态的,很兴奋迫不及待训练的运动员只有其少数,仅仅占到了总人数的2%。说明多数运动员在高强度游泳训练前会出现不利于训练的情绪,这样很可能大大影响训练的效果。这是训练前的状态,随着训练进行中强度的增加,情绪一定会进一步变化。训练是运动员挑战自我的过程,如果运动员本身的情绪就是消极的,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更谈不上获得好的训练效果了。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状态才可以使训练活动更加有意义。

(二)游泳运动员自身情绪调动的情况

低落情绪势必会影响训练的质量。如表2所示,通过调查发现,在逐渐增加强度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自身会调动自己但不能完全调动好的人占总人数的82%,自身根本不会调动的占6%,而自身完全可以调动好的只占12%。也就是说,通过自身无法完全调动好的人占到了88%。这个数据说明,如果不采用另外的手段,只是让运动员自身去调动训练情绪的话,绝大多数运动员是不能够完全调动自己情绪的。这时就必须要施加一定的干预,使运动员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

(三)游泳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激励方法

激励一词在《现代汉语辞海》中是“激发鼓励”的意思[1]。

激励是在管理者的设计控制之下,通过唤起被激励者的动机和高水平的努力,使被激励者实现目标,获取满足的过程。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激励主要是指为了满足运动员的需要,在教练员有目的的控制之下,通过唤起运动员的动机和不懈的努力,实现期望目标,获取成绩或满足的过程[2]。

物质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工资、奖金、奖品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等。除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也应受到足够重视[5]。本文所涉及的激励方法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选取的方法都是在游泳训练中最常见的方法进行调查。

若不能及时调整好情绪就无法保证训练的质量,使用一些方法来激励运动员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表3的调查可以看出,教练员在训练中都会对运动员使用激励方法。在运动员疲劳时,教练员最常使用的办法中,使运动员主动的方式只占到34%。其中包括减量诱惑占到24%;物质奖励诱惑占到4%;承诺休息诱惑占到6%。而使运动员被动的方式则占到了66%。其中包括加罚运动量占到48%;体罚占到18%。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激励方法中,教练员选择使运动员被动的方法占多数,这其中采用加罚运动量的方法使用最多,排名第二的就是使运动员主动方法中的减量诱惑,但是所占比例还不到加罚运动量的一半。说明加罚运动量的方法在训练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教练员认为加罚运动量的方法最能激励运动员。

(四)游泳运动员认为最有效的激励方法

精神激励是根本性原则,对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它区别于其它职业侣导的“精神和物质激励同步作用的观点”,也区别于现存的物质激励主导化的观点。可以说,这一原则是高水平运动员激励的基础和核心[3]。

满足性原则是指对运动员的激励必须以运动员的需要为出发点,给予满足。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需要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需要,一类是短期需要。长期需要获得的时间周期较长,来得较慢,是教练员对运动员长期行为进行把握的控制点。短期需要主要包括训练课任务完成的需要、解决某一技术问题的需要、被教练员指导的需要、被教练员认可的需要、理解教练员训练意图的需要、表达训练感觉的需要、寻求队员支持的需要等。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短期性需要的把握,有助于教练员控制运动员的短期行为[4]。

如表4所示,在运动员认为最能刺激自己方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选择运动员主动型占到了80%。其中包括减量诱惑占到40%;承诺休息诱惑占到20%;物质奖励诱惑占到8%;话语鼓励占到12%;外出旅游诱惑占到2%。而教练员主动型只占到20%。其中只包括加罚运动量,没有运动员选择体罚。这一组数据都是运动员认为对他们自身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可以看出运动员还是认为使他们自身主动的方式更有利于激励他们,在这其中占到比例最大的就是减量诱惑的方法,占到总人数的40%。

把这一组数据结合上一组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激励办法一起比较可以发现,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运动员认为对他们自身最有效的方法是使自身主动的方法,减量诱惑尤其有效,但是在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方法中,使运动员被动的方式却占到了大多数。这就可以反映出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运动员是训练中的主体,同时,教练员只要跟运动员配合好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这一个问题看似不是特别重大,但是实际上却是非常重要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需要按照上文说的满足性原则,满足运动员所需,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迎刃而解。

(五)个案分析

王超,男,国际健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4×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4×200米自由泳接力亚军。

这是一名国内高水平的自由泳运动员,通过对他的访谈了解到,他认为作为一名运动员,训练激励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自身必须要有自我调动的本领才能达到好的训练效果。但是在高强度训练之下,光靠自己的调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我调动和教练诱惑(如减量诱惑等)两种方法合一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他表示教练如果体罚或者加罚训练量,他会非常反感,情绪更加消极,适得其反。

该名运动员很显然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知道要自我调动,但是不能够通过自我调动完全把自己调动好。这与本文调查的绝大多数运动员是一致的。在激励方法的选择中,该名运动员选择了两种方法合一的方式他认为最有效,这其中全部是使运动员主动的方法,他认为教练员使用使运动员被动的方法对他来说会适得其反。这与本文调查的大部分运动员也是一致的。该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对比见表5。

通过了解,在2009年3月前,他的训练只是教练要求,并没有达到真正激励的效果。但经过半年的改变,他在训练中使用了以上说的,两种方法合一的激励方法,并取得了好成绩。到了这么高水平的运动员,成绩涨幅如此巨大非常少见。可以说,多种激励方法共同使用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在访谈中也了解到,该名运动员的主项是100米和200米自由泳,在2009年3月前,他的200米自由泳成绩并不理想,但是100米成绩比较突出,有了100米速度的底子,再加上刻苦的训练,提高这个幅度也就不奇怪了。同时他本人也说不好到底这个大幅度的提高跟改变激励方法具体有多大关系,但是他肯定这是他大幅度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专家访谈

通过对中国著名国家级游泳教练员樊悦的访谈了解到:她认为目前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偏差的的确存在的,同时她自己作为一名教练员,非常能够理解这个现象。她说这个现象的产生也许是因为很多教练员压力比较大的原因,教练员会采取体罚和加罚运动量的方式来激励运动员,但是她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影响运动员的积极性,并激发很多运动员的逆反心理。教练员应该多对运动员施加诱惑和鼓励的方法,激励运动员会更有效。

通过访谈后的意见可以了解到,该名教练员的想法跟本文调查的大多数运动员的想法是一致的。再一次说明了教练员训练中,在激励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考虑较之以前有所改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绝大多数运动员会在高强度训练前和逐渐增加强度的训练过程中,训练处于消极情绪且无法通过自身完全调整好,这样就无法保证训练质量。

2.教练员最常使用的激励方法与运动员认为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之间存在偏差,可能会导致激励的效果不能达到最佳。

3.多种激励方法共同使用的时候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建议

1.教练员尽量在运动员疲劳时对运动员加以使运动员自身主动的方式来激励运动员,而尽量不要采用使运动员被动的方式,来达到更高质量完成训练的目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在很疲劳的时候大多数会觉得减量激励他们最有效,但是训练量过少又达不到负荷刺激叠加的效果,所以教练员要注意合理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2.教练员应充分注意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少部分认为使自身被动的激励方式有效的运动员,做到因人而异。

3.教练员可以尝试多种激励方式共同使用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付学文.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2] 刘忠庆.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激励工作探讨[J].华章.2011.34:255.

[3] 张忠秋.论高水平运动员的激励原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8(2).

[4] 邵斌,黄玉斌.对中国体操队运动员实施激励的原则及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

[5] 张彬彬,梁建平.我国优秀运动员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J].体育学刊.2009.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