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皮特·强森亚太网球终将崛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皮特·强森亚太网球终将崛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2月1日,澳网战火尚留余温,全世界的球迷都还沉浸在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那场难以置信的男单决赛中时,皮特·强森已从炎热南半球的墨尔本远渡重洋来到了位于寒冷北半球的北京,接任法布瑞斯成为WTA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造访WTA亚太区总部,朱红色砖墙与银色的“WTA”字样首先映入眼帘。也许大家印象中这里应该是充满严谨与一丝不苟氛围的工作场所,但笔者在这里目睹更多的是如家庭般的温馨自在、以及和乐融融的交流火花。这里的每位工作人员都热情而健谈,对不到10人的公司编制来讲,这里像一个国际家庭,又像一个WTA浩瀚海洋上的中继站,各种亚太地区的WTA事务都在这里通过声波和电子字符最终交汇。笔者迫不及待地希望会面这里的“大家长”。当工作人员带领皮特·强森先生笑脸盈盈地步入会议室时,他首先就让记者感受到了“澳式幽默”:“你们摄影师的打光灯真大,等会儿会不会把我照晕?”这句话一下子让现场的氛围活络了起来,也打开了采访的话匣。

皮特将北京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事实上这只是他第三次造访北京。前两次分别是2011年10月份的中网和11月份,也许前两次与北京的接触给皮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所以第三次到来时,皮特已完融入了北京这个城市。他每天步行上下班,爱好运动的他几乎不乘坐电梯,将办公椅也换成了瑜伽球。生活在北京,中餐自然是必须尝试的一个环节,皮特爱上了玉米汁,不过他却吃不了辣,只能看着许多美食“黯然神伤”。

进入WTA工作之前,皮特曾有过一段长达6年(1979--1985)的职业生涯,说起那段时光,皮特总喜欢调侃自己:“那是很早之前的故事了,我在26岁的时候就终止了网球生涯,因为我觉得自己打不上去了,所以我开始寻找人生的下一个工作契机。”球员出身的皮特对于网球赛场的大小新闻都非常熟悉,他的同事都惊叹他为“walking dictionary”(能力超强的人)。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曾如此评价皮特:“皮特很幽默,人也很好相处,他非常喜欢打网球,左手持拍的他发球极有威胁。”

来北京就任WTA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之前,皮特曾接受过《环球时报》的采访,他在采访中透露说“来中国工作无疑是十分令人兴奋的,中国近年来的体育发展特别是网球发展特别引人注目。中国人以前可能只能看网球,现在他们可以打网球,或许这就是一切改变的源头吧!”皮特坦言自己的目标就是让亚太区的赛事越办越好,为亚太区的球员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亚太区的女孩们提高排名。此外,他还将致力于为亚太地区引进新的赛事,于是中华台北和印度德里两站WTA的挑战赛便应运而生。相比于ITF10万元的挑战赛和150分的冠军积分,WTA挑战赛无疑更有吸引力,不仅为亚太区的年轻球员提供了更好的参赛机会,也可以吸引到更多有影响力的球员来参赛,同时提升亚太区网球的知名度。皮特·强森说:“台北对于网球的热情非常高涨,这里有良好的场馆、富有经验的主力方以及众多热爱女子网球的观众,毫无疑问是举办亚太地区第一项WTA挑战赛非常适合的城市。印度则是举行第二站WTA挑战赛的绝佳选择,印度的网球运动历史悠久,以米尔扎为代表的球员的成功,促进了网球运动在印度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WTA韩国站比赛的总奖金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皮特也远赴韩国出席了赛事会,扶持亚太地区的巡回赛,增大比赛规模也是皮特的日常工作之一。皮特还自豪地告诉我们澳网现今所用的赛事LOGO设计的想法最初源于他,他和网球的渊源绝不只有球员和官员那么简单。

一直致力于提升亚太区网球影响力的皮特无疑相当于一个幕后工作者,他没有聚光灯环绕,没有鲜花和掌声的鼓舞。但他仍然一步一步坚定不移地推进着亚太区网球的发展,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亚太区的网球会迎来新的耀煌。

Q&A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皮特·强森(WTA亚太区董事经理)

Q:WTA亚太总部设立在北京。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来自中国,这里的工作氛围和文化是不是也跟之前有所不同?

A:当然会有。WTA是一个国际性的赛事组织,我们全年都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打交道,这也是WTA工作的魅力所在。在早晨你也许会跟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赛事方通电话,中午你也许会回复来自中国的邮件,晚上则跟在美国的同事沟通。我很享受WTA大家庭中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我很喜欢这种机遇无限的感觉,因为女子网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让WTA的触角也延伸到各个大大小小的地区。

Q:听说你之前也是一位职业网球选手,你是如何转换自己的工作身份的?

A:是的,那是很早之前的故事了(笑)。我在26岁的时候就终止了网球生涯,因为我觉得自己打不上去了,所以我开始寻找人生的下一个工作契机,于是我接受了澳大利亚网协的工作邀请,从此开始转为了工作人员。

Q:后来你又为四大满贯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工作过?

A:没错,我在澳网担任得最久的职位是赛事副总监,在那之前我还做过澳网市场部的总经理,并领导过澳洲网协的选手培养部门,负责本土球员的培养。我还参与组织举办过许多ATP和WTA的巡回赛事,所以我的工作履历表非常丰富。

Q:在你看来,为WTA工作和为澳网工作有什么不同?

A:其实我觉得两者的差距并不大。因为当你为赛事工作时,你必须完成大量的策划和计划案,赛事进行期间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状况,需要一一去解决。像澳网这样的大满贯赛事,已经有很丰富的办赛经验和计划,但你还是得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变化,将这些变化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赛事按部就班地进行,这点非常重要。在WTA工作也是一样,全世界各地的WTA赛事都会反馈一些即时的问题,而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唯一的不同是,澳大利亚公开赛只是一项赛事,而在WTA则像是为一项全年无休的赛事工作。

Q:随着中国职业网球的发展、李娜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中国省份和企业有意愿来举办WTA赛事,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A:首先我想表达的观点是:中国现有的WTA赛事已经非常成功。中国网球公开赛是目前最成功的WTA顶级赛事之一,新的球场、新的设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广州女子公开赛也成功举办了许多年,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ITF级别赛事遍地开花。我认为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本地赛事,才能培养出更为出色的本土球员。WTA今年推出了新的挑战系列赛,我认为中国很有机会成为它的举办地。当省市政府/网协将一项职业网球赛事引入,能够带来许多好处:首先你为本土球员创造了参赛机会,也为当地观众提供了观赛机会,将培养出更多的网球人群。只有网球人群的增长才能够带来一座城市的网球需求和氛围,潜移默化地促使房产开发商、投资商建设更多的网球设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是促进地区网球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