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龙江西部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龙江西部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总结黑龙江西部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整地、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当地的马铃薯生产水平。

关键词 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西部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38-01

1 地块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土质肥沃、通透性及排水能力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pH值5.5~7.0)土壤。平地和缓坡地较适宜,且最好有喷灌的地块[1]。茬口以小麦、玉米为宜,其次是豆茬,前茬地块不能有豆黄隆、普施特、阿特拉津等农药残留,并避免连作。

2 整地

深松选择在伏秋进行,深度要求35~40 cm,达到全层深松,如残茬多或草荒地则最好进行深翻,深度要求28~32 cm,翻伐严密,然后进行耙地,整平耙碎达到播种状态。

3 种薯准备

3.1 出库前挑选分级

种薯出库前挑选,除正常汰除病烂薯外,还应对大小进行分级筛选,并单独分选[2]。分级标准:单薯重25~40 g,整薯机械播种;单薯重40 g以上,切种后机械播种。

3.2 出库后升温催芽

在种薯出库后不能对马铃薯切薯播种,要在散射光下升温催芽,提高出苗率。

3.3 切种

切种时尽量利用种薯顶端优势,薯块大小在30 g左右。切种时要坚决汰除病烂薯。为有效避免病害通过切刀传播,必须严格切刀消毒,采用0.2%高锰酸钾对切刀进行消毒,同时保证切种人员每人2~3把切刀,切到病薯必须换刀,保证每切10个种薯换1把刀,并将病薯拣出,严防感染。

3.4 种薯拌药

切后用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甲霜灵等加滑石粉混拌成均匀的制剂,混拌于种薯表面,拌后种薯自然阴干,一般在2 d内播种,以避免或控制种薯播后烂薯现象发生。

4 播种

4.1 适期播种

播期过早,地温低,根系及芽条生长缓慢,出苗时间延长,易导致病害发生。播期过晚,将导致植株生育时期缩短,都会造成产量损失[3]。播种期的确定,应以地温测定为依据。当10 cm耕层土壤温度连续3 d保持在7~8 ℃即可安排播种,一般在每年的5月1—15日。

4.2 播种密度

采用大垄密植的种植方式,垄距80 cm。根据品种熟期确定播种密度,早熟品种的播种密度为6.0万~7.5万株/hm2,中晚熟品种的播种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

4.3 播种深度

适当深播虽有利于后期高培土,但近年来受春季低温的影响,播种过深,播层土温低而导致出苗时间延长,苗期病害加重,最终致使产量下降。因此,根据土壤水分条件,最适播种深度应为镇压后种薯上表面距垄顶距离6~8 cm。

4.4 土壤药剂处理

由于近几年轮作时间的缩短,重茬严重及气候的异常变化,致使马铃薯苗期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为避免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应采用广谱、高效的杀菌剂阿米西达675 mL/hm2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行的方法是在现有播种机械上加装液体药剂喷雾设备,每个开沟器后设2个喷头,分别呈斜下45°及向下90°位置对垄沟及播下的种薯喷药,使药剂在种薯表面及播种层内均匀分布。

5 田间管理

5.1 苗前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好及有喷灌条件下,马铃薯田间各类杂草滋生较快。播种后采用化学喷药灭除杂草的措施防效较高[4]。经试验表明,使用90%禾耐斯2.0~2.2 L/hm2(主要防除禾本科类杂草)+70%赛克粉剂(又名嗪草酮,主要防除阔叶类杂草)0.4~0.6 L/hm2药剂配方,于出苗前10~15 d喷洒地面,封闭除草效果较好。

5.2 苗后中耕

当芽长距地表3 cm左右时,进行第1次行间深松,用耢子耢去2 cm左右的表土,其后培土4 cm整成梯形垄型。第2次中耕追肥及第3次中耕,分别于上一次完成后7~10 d进行,各次中耕培土厚度为4~5 cm,垄沟回土厚度为3~5 cm。

5.3 合理施肥

5.3.1 基施种肥。根据马铃薯需肥特性,生育期内所需N∶P∶K比例为5∶2∶11。施肥量一定要在测土后确定,一般施三元复合肥约600 kg/hm2作种肥,后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

5.3.2 中耕追肥。结合第2次中耕,可根据需要追施尿素150 kg/hm2,中耕后随即进行灌溉,提高追施肥料的利用率,促使苗壮苗旺。

5.3.3 叶面追肥。于叶面追施肥料具有吸收快、利用率高的特点,在马铃薯花期之前喷施磷、钾肥及微肥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5]。

5.4 适时灌溉

在干旱的年份,土壤水分含量已成为马铃薯单产的限制因素。因此,适时灌溉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内土壤最适含水量指标(以最大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表示):苗期65%、块茎形成及膨大期75%~85%、成熟期60%,当各时期土壤含水量低于最适指标时,就应及时灌溉,使其达到最适含水量指标,割秧前15 d,应停止灌溉。

5.5 防止徒长

在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为防止地上植株的徒长,应于马铃薯现蕾期至初花期叶面喷施多效唑,抑制地上部的进一步生长,达到控上促下的目的[6]。

6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生长期间水肥充足、植株旺盛,将会提高晚疫病发生的风险。为保证产品质量及产量,必须做好晚疫病防治工作,在地面机械无法作业时,有条件的可使用飞机进行航化作业。晚疫病防治应从马铃薯初花期开始喷药,每隔7~10 d喷1次,至灭秧前2周停止喷药,共需喷5~7遍。主要是交替使用保护剂和内吸治疗剂,第1遍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使用内吸治疗剂如克露等,一旦发现有中心病株后,应立即拔除掩埋,并马上喷施银法力1 200~1 500 mL/hm2,防治药剂主要有碱式硫酸铜、金雷多米尔锰锌、大生、杜邦克露、安克、阿米西达、福帅得等。若气候干旱,第1次喷药可后延。

7 适时收获

在马铃薯全田植株达到80%以上的黄叶时,即可开始收获,在收获前2~3 d进行杀秧作业,用大马力机车进行起收。

8 参考文献

[1] 潘海虹,曲淑萍,敖永军,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6-107.

[2] 郭红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220-221.

[3] 温永秀.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0(4):11.

[4] 刘苏,马瑞,徐莺.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9):13.

[5] 曹建民.锡盟地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5(4):8.

[6] 黄欠如,叶川.丘陵红壤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0,12(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