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兵排长的眼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兵排长的眼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一直自认为是真军人、纯爷们儿的于洋,这次却当着自己兵的面流泪了,但于洋不觉得丢人,他知道兵们懂他的心。

面对熟悉得再熟悉不过的兵,第二炮兵驻西北某基地工兵营机械连一排长于洋不得不挨个问:你是谁?你是哪个?

“排长,不认识我啦,一班的王启斌!”

于排长鼻子一酸:“哟,斌子!”只见一班副班长、推土机操作手王启斌一身灰土,迷彩服早已褪了颜色,变得泥黑的口罩盖住了大半个脸,泥巴和着汗水把头发糊得一绺绺的,就像上了发胶,连眉毛尖上都挂着小土球,衣领之上的颈部皮肤形成了一片土色的V字形,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于排长的手。

再看看站成一列的另外18名战士,除了眼睛和牙齿,全都盖着厚厚的一层土,活脱脱一尊尊泥塑,唯有一双双眼睛忽闪忽闪,显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A1年前,该基地从雪域高原搬到新营区,驻地群众和友邻部队就有各种各样的议论:“‘高原火箭兵’下高原,到咱这一马平川的地儿会是啥样儿?听说那个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大出风头的工兵营就是这个部队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还号称‘攻坚猛虎营’哩……”真赶巧了,1个月前,基地帮助驻地政府开挖人工湖,工兵营当仁不让顶了上去,机械连一排更是承担湖区开挖的核心任务,19个人,30万土方!

近段时间来,19名战士吃饭睡觉都在工地,每天两班倒,驾驶机械推、挖、装、填,在漫天尘土中和一同援建的兄弟部队比肩战斗。工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大风口,施工造成的浮土铺天盖地无缝不入,一天下来,嘴巴里、耳朵里、头发里、鞋子里全是泥,连驾驶室、仪表盘也是一层厚厚的尘土。汗水和泥一混,浑身上下就像泥塑过一般,再无皮肤了。刚开始大家还戴口罩,后来发觉一点都不管用,但不管用还得戴。

好在施工进度对得起这身泥。25天时间,一排的挖掘机推土机虽说只及友邻部队的三分之一,兵力不到人家一半,但开挖的土方量却把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胜利在望,任务更坚。这不,于排长从另一处国防施工阵地抽身,专程赶来和19名战友一起进行最后的突击。

B远远望见排长到来,战士们跳下各式各样的施工机械,在呛人的尘土中匆匆集合迎接。

“哈哈,这是一班的阿浪(上等兵詹洪翔的绰号)吧?”于洋认出了一个戴草帽的小个子,问他在工地上吃得惯不。阿浪朗声答道:“排长,黄土拌饭分外香!”詹洪翔说的是大实话,24小时施工不停,漫天尘土,哪一顿不是往地上一蹲,一口饭一嘴泥。

“排长,我是赵治豪!”于洋走到排长、上士赵治豪跟前的时候,发觉他不仅看不清模样,而且声音嘶哑得像地底下钻出来的。赵治豪嘶哑着说:“排长别见怪,我在工地上拿小红旗指挥车辆,车多人杂,不吼听不见啊,吼成这个嗓门儿,指挥起来好使多了!”

“真是好样的!”于洋拍了拍赵治豪的肩膀,眼窝一热,忍了半天的眼泪还是溢了出来。他知道,作为全排最老的兵,赵治豪总是把最苦最累的活抢给自己。这群兵整日在工地上徒手徒步指挥各种机械、车辆,跟着车子来回跑动,冒着浓尘大呼小叫,简直不是人干的活,更何况他还带着长时间抡镐挥锹、驾驶机械落下的腰椎键盘突出、神经性头痛等“工兵病”。

一排之长,当众流泪总有点那个,于洋暗暗骂自己不争气。

是因为心疼手下的兵没有吃过这种苦吗?显然不是。自从2009年从绥芬河畔入伍来到西北高原,在于洋眼里,“高原火箭兵”眼里就没有“苦”这个字,无论多么高寒缺氧,大家把“环境苦,更要苦干不苦熬”喊得山响!自己排里这群兵就更不用说,每年在营区待不了几天,雪域高原、深山密林、戈壁大漠中,施工任务一个接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分队像候鸟一样飘来荡去,啥苦没吃过,但从来没人叫过苦。

C就在今年年初,他们在一处深山阵地施工,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洗漱前要先砸牙缸里的冰,牙膏都要焐一会儿才能挤出来。履带机械加油不方便,全排人轮流用嘴叼着塑料管从油桶里吸,一不小心一口油就灌进喉咙,吐不出,咽不下,打嗝都是柴油味。为了赶施工进度,又不震动工程核心区的地层,他们抛下现代机械,用手和锹镐等简易工具挖土搬石,一个个指甲上翻,火烧火燎地疼。那样的苦都吃过了,这点任务算啥?

干得比民工苦,穿得比民工脏,吃得比民工差,长年累月享受这样的“超民工”待遇,这帮80后、90后战士们图啥,激情从何而来?刚到工兵营的时候,于排长也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渐渐地他发现,这群成天一身汗一身泥、有时甚至有点吊儿郎当的小伙子,其实有着最朴素的信仰。闲聊的时候,就有战士亲口说过,不管自己外观看上去多么灰头土脸,多么寒碜低微,灰尘里面的身躯依然是军人,是保家卫国做奉献的子弟兵,“土皮红心”正是自己骄傲的资本。还有战士说,几十年“高原工兵”的牌子不能砸在自己手上,“有困难找工兵营、有工兵营无困难”的铮铮誓言一代代传下来,不能丢,也丢不起!

就是为了充分激发这分豪情,这种信仰,营教导员胡建民精心提炼出了营魂,设计了别具创意的营徽:代表工兵营的字母“G”衬托在长城之上,长城的每块砖上,都有镐锹交叉形成的醒目标志,象征工兵建设长城、守护长城。每年老兵临走,营里都会发放这样一枚凝聚着工兵岁月、工兵情怀的徽章。好多战士发自肺腑地说:要是平时在任务中“拉稀”,离开部队那天咋好意思领取这枚徽章!

D当然,毋庸讳言,包括于洋自己在内,工兵营的官兵吃的苦,还有着比较现实的考量:一是物质奖励很给力,每每圆满完成重大任务后,从基地首长到司令部机关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慰问、补助,营里面更是好酒好菜聚餐庆贺,让饱受民工之苦的战士们痛痛快快喝顿酒。年底评功评奖,谁也别瞎惦记,干活最苦、完成施工量最大、发挥作用最出色的同志挨个晒出来,跑都跑不掉。二是专业技术吸引人。工兵虽苦,但干工兵专业的实用性很强,开挖掘机、装载机,耍风钻搞测算,筑基、打夯、敷面,哪样不是炙手可热的真功夫。“再苦再累,实实在在长了本事,即使有一天回地方,腰板也挺得直!”在一排,不少战士都公开袒露这样的想法。

对此,于洋总是认为,不论大家怎么想,现实表现过硬,急难险重任务顶得上,为完成任务不怕苦不怕死,这就足够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实在的崇高吗?玉树抗震救灾期间,中士刘晓铎的父亲在家出车祸重伤,营里批他事假,走到半路上,家里打电话说父亲已暂时脱离危险,刘晓铎当即乘车返回灾区,冒着余震继续救人。来自单亲家庭的李赛一手由爷爷带大,爷爷去世他由于在外地施工没能及时赶回,悄悄找到于洋谈心,痛痛快快哭了一场,第二天就投入施工,只字不再提家里的事情,这是何等无奈的酸楚,又是何等洒脱的刚强!

当然,也有小小的“例外”,比如下士刘伟,他父母一直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自己的表现也没得说。不料,前不久他在工区给推土机打黄油的时候,战友给他抓拍了一张照片,他马上寄给家人以解相思之苦。没想,照片上荒凉的背景、脸上的油污、蓬乱的头发和民工般破旧的迷彩服暴露了自己的工作性质,刘妈妈心酸不已,死活不让儿子在高原上干了,但这也仅仅是极端个例。当排长近3年,于洋敢拍着胸脯说,手下的兵没有一人是怕苦怕累离开的。

E于洋也曾担心过,常年在工地上吃苦受累,环境又非常封闭,战士们是否会变得木讷,他们还会不会去发现生活的美好,享受工作的快乐?如果真是这样,自己这个排长岂不是良心不安?但他很快就发现,这种担心纯属多余,手下这帮年轻战士太会苦中作“乐”了。去年10月份,他带着大家完成一处施工任务后,5台装载机、挖掘机围成一圈,战士们把随身带的功放音量开到最大,握着螺丝刀、饭勺当麦克风,站在车轮上、挖斗里、挡泥板上跳迪斯科,和着“凤凰传奇”的流行曲《全是爱》反串女声,口型对得有板有眼。而跑前跑后、乐呵呵给大家照相的,就是于洋自己。

此时此刻,看着眼前的尊尊“泥塑”,尊尊“铜人”,尊尊硬汉,于排长分明意识到,今天这泪,是自豪的泪,手下的兵,没孬种;今天这哭,是幸福的哭,这帮小子,太给自己长面子了,这排长当得过瘾!“工程兵的‘工’字,抬头就是‘土’,低头就是‘干’!”类似这样提神打气的话,以前于排长在工地上不知和战士们说了多少遍,但是今天,握着19双粗糙污浊的手,他觉得说这些已经没有半点必要。

问一个兵名,握一双泥手,拍一下肩膀,于排长已经有些哽咽了。末了,他像将军一样,迈着自豪的步伐,激动地回到队伍的正前方,扯着嗓门再次点名:赵治豪——张宏祥——刘小东——刘强——严跃祥——梁仰佩——许子博——于良良……一声声铿锵有力的答“到”声,在轰鸣的工地上激烈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