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对全球化的关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对全球化的关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78 年中国经济开始面向世界

1998 年中国经济已经影响世界

2018 年中国经济必须融入世界

2038 年中国经济可能引领世界

如以1978年为改革开放元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实际影响力在1998 年开始为世界瞩目。可以说,1978 年中国经济开始面向世界,1998 年中国经济开始影响世界。

1998年之后的20年即2018 年。中国的经济那时将如何? 能否再上一个大台阶并真正融入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是继亚洲四小龙之后顺利超过年人均GDP 5000 美元的水平? 还是步拉丁美洲经济之后进入相对高风险的发展或停滞阶段?

长期外部环境

认识中国发展面临的长期外部环境离不开历史观和全球观。与历史上英、美等国的崛起不同,中国崛起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少,许多资源需要仰赖进口。今天的中国要和平崛起,既不存在大量移民的机会,又必须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同时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大国在石油和原材料方面越来越大的竞争。

由于大量的人口输出已不现实,中国的崛起必然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中国富裕的是人力资源,缺少的是自然资源和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即全球自然资源和中国人力资源、全球消费品市场和中国生产、技术和金融市场。坚持对外开放并有效利用两个市场来解决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将是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

要认清中国面临的国际风险必须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判断。对中国而言,如何认识全球经济失衡和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险是两个关键问题。

不少人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而两个面临相对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国家―― 美国和中国。但笔者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存在但不十分严重。全球经济失衡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调整需要假以时日,最好在稳定增长中逐步解决。中美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中国应抓紧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

同时,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全球化里面的中心国家――美国的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来分析和判断。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正在变成一个中心国家,所以用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的眼光看中国的问题也会有很多的不足,并可能影响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是在过去几年中欧洲的不景气和日本的衰退。先看美国。美国的内部结构不平衡已经众所周知,但美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先进、劳动力市场灵活、资本市场发达、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属最快之一。美国人均生产率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比欧洲共同体国家高出三分之一。换言之,美国是富国大国,美国不借债,谁更应该借债?

再看中国。中国经济高增长、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和高进口。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做出了双重贡献: 中国的出口增长降低了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帮助了所有国家;中国的进口增长抬高了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 帮助了许多能源、原材料出口国,尤其是俄国、巴西和阿根廷并助其提前偿还IMF 债务。

中美经济摩擦未来可能会增加,但不至于失控。中美经济关系在很多方面是天然的伙伴,比如中国储蓄多,美国消费多,中国劳动力多,美国土地多。中美经济分开看都面临较大的经济失衡问题,但放在一起看则失衡问题不大。从中美经济的互补性这个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所谓失衡可以理解为一种动态均衡。在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全球经济发展加速的时候,中美经济关系失控的可能性更小。中国应抓紧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并逐步减少结构性失衡。

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风险

虽然粮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也与三农问题相关,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从国际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来看,则基本可以判断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的风险不会很大。国际粮食生产能力大于需求量,所以不少发达国家都引入了不同类型的粮食限产措施。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可以逐步加大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来解决国内粮食问题的力度。

石油风险确实应该引起重视,但近期出现能源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一方面美国是石油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耗国,也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石油的定价权。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持速上涨将有利于俄罗斯国力的提升。基于国家利益,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石油价格无限制大幅上涨。作为全世界的石油价格定价中心,美国可以通过发达的金融市场掌控石油价格。中国因之可以跟着分享这一利益,不大可能面临能源危机(但不排除政治因素)。

与石油风险相比,中国更应该关注国际原材料市场的风险。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但不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已经把依赖原材料的制造业转移到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此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原材料消耗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之一。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状况,决定了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原材料价格如果上涨,则会严重危及中国经济成长。然而,国际原材料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在伦敦、纽约。由于中国对国际原材料期货市场定价机制影响甚微,所以一旦国际金融市场上有大量炒作,就可能引发中国的原材料危机。

应对之策

中国持续了近30 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迅速但金融经济发展缓慢,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不少外国机构投资者不得其门而入,因此必然依靠国际投资甚至投机来分享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回报。由此引起能源资源和原材料价格高企是自然现象。

在国家层面,中国自1998 年以后在实物商品经济领域已经事实上部分地左右了世界经济,中国进口增长,则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抬高;中国出口增长,则全球通货膨胀水平降低。但是在金融经济这一部分,在对世界经济影响力重大的金融市场、金融衍生产品领域,由于中国发展的落后,而使自己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需要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发展壮大并走出去,但如果没有相当强大的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走出去的战略难以实施,中国经济的崛起难以实现。可以说,只要中国资本市场欠发达的状况不改善,中国面临的原材料和市场危机就不会解除,不管中国在实物商品经济领域成就多大。

因此,中国必须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发展金融业。在金融领域必须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包括外汇和商品期货市场,并争取尽快确立中国在世界原材料期货市场中的定价中心地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中国具有确立在世界原材料期货市场中的定价中心地位的必要条件。石油定价权原来也不在美国,但作为国际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的国家利益促使其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定价中心。

总之,如果中国发展政策制定和执行得当,中国有可能实现和平崛起并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但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中国应积极成为全球化中的重要力量,研究全球化中的新问题,善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化解全球化中的风险,使中国经济在2018 年更上一层楼。如果2018 年中国经济能够融入世界, 2038 年中国经济将可能引领世界。

作者:黄海洲(巴克莱大中华地区经济研究主管,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

出处:《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3-4期,原题为《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本刊有大幅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