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肾脏呵护10个细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肾脏呵护10个细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对于胃肠道、呼吸道,我们对肾脏的关注较少,只有在它出问题了,才想到它的存在。这次,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它吧――

要想知道怎么保护孩子的肾脏?什么情况下孩子的肾脏会受到伤害?怎么知道孩子的肾脏出问题了?还是先从肾脏的发育开始说起。

小肾脏的发育脚步

人类肾脏的发育开始于胚胎第3 周,它的结构发育要经历相互联系、重叠、交叉这三个阶段,即前肾、中肾、后肾的发育形成阶段。

前肾出现于胚胎第3 周,到了第5 周就通过细胞凋亡而退化、消失了,与此同时中肾开始发育,到了第12 周时会经历与前肾同样的过程――退化、消失。后肾也称为永久肾,是出生后行使功能的肾脏。后肾在胚胎第5 周开始生长、发育,第10 周时出现泌尿功能,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完善,尿量随之逐渐增加,胎儿的尿液与羊水混合,构成羊水的来源之一。

在胚胎期,胎盘暂时“代管”着肾脏的工作,胎儿的肾脏不承担排泄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此时即使肾脏有严重的结构和功能缺陷,胎儿仍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出生后,这一功能迅速转移给肾脏,肾脏功能迅速成熟,以适应宫外生活及各种应激变化的需要。

肾单位是组成肾脏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足月新生儿每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的胚胎发育在34 ~ 36 周完成, 但其内部结构、功能的完善与成熟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宝宝出生时,肾小球的平均直径只有成人的1/3 ~ 1/2,肾小管平均长度相当于成人的1/10。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约在宝宝出生后12 ~ 14 个月消失,因此肾脏的各种生理功能大约在宝宝1 岁至1 岁半后才达到成人水平。

喂养方法,与肾脏健康密切相关

因为肾脏承担着排泄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任务,所以,宝宝的饮食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肾脏的健康。

4 ~ 6 个月以下的宝宝要纯奶类喂养,1 岁内的小宝宝主餐要以奶类为主。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最优质的、无可替代的食物。但是当母乳不足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要用代替母乳的奶类来喂养。市场上的奶类通常有配方奶粉和兽乳,而兽乳中最多见的就是鲜牛奶,但鲜牛奶并不适合于婴儿,因为鲜牛奶中所含的矿物质比人乳多3 ~ 3.5 倍,使得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的婴儿肾脏的溶质负荷增加,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此外,鲜牛奶缺乏免疫因子,营养素的比例不当,乳糖含量低,也不适合用于喂养宝宝。所以,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应首选配方奶粉喂养。配方奶粉是以牛乳为基础改造的奶制品,其营养素成分接近于人乳,比较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和肾功能。

在孩子的喂养中,营养素供给的均衡很重要,并不是有营养的东西吃得越多越好,也不是食物中添加的营养素越多、含量越高越好。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和体液的主要成分,也是组成体内酶、激素、抗体、保证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常常作为评价奶粉质量的标准之一。但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容易导致便秘及食欲不振,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多,与摄入高盐饮食一样,会使肾脏溶质负荷过多,导致肾脏受到损害。

怎么知道肾脏生病了?

孩子的肾脏病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但治疗的时机很关键,因此,肾脏损害必须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如果孩子有以下几种情况,那就是肾脏拉响了健康警报:

尿液颜色变了

正常的尿液呈淡黄色、清亮。如果看到孩子的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血凝块,就称之为血尿。引起孩子血尿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肾脏疾病。尿液混浊常提示为尿路感染;而酱油色的尿液则可能是存在严重的溶血。

尿液气味变了

新鲜排出的尿液没有特殊的气味。如果发现孩子的尿液有特殊的气味,如腐臭味,要警惕孩子有尿路感染的可能。

尿液中的泡沫增多了

排出的尿液出现不容易消失的泡沫,很有可能是尿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多。

排尿的次数增多了( 尿频)

尿的次数与年龄、性别有关。成人白天的尿次大约在4 ~ 6 次,夜尿在0 ~ 2 次。1 岁的孩子每天排尿约20 次,到2 岁时减少到10 次,4岁以后孩子的膀胱排尿控制功能趋于成熟,排尿次数接近于成人。

如果孩子出现尿频,还应该注意几件事情:

第一,观察尿量。孩子尿频的同时每次尿量正常或大于正常,这种情况称为多尿更准确,一般常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

第二,观察尿频是否与情绪、精神状态有关。

第三,看孩子是否伴有尿急、尿痛、血尿等,如同时出现这些症状,说明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起夜的频率增多了

和以前相比,孩子起夜的次数明显增多,可能有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水肿

肾脏功能下降,对水的排泄会减少,所以常常出现水肿。

保护肾脏,从日常生活做起

除了在饮食上避免对肾脏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肾脏。

常规进行尿筛查

进行常规的尿液检查,与检查孩子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等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为部分肾脏疾病起病很隐匿,孩子常常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不做尿液检查根本发现不了。而通过常规的尿筛查,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因此,建议每年给孩子做1 ~ 2 次尿检查。

及时治好感冒、扁桃体炎

冬春季是孩子感冒、扁桃体炎的高发季节。可别小看了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小病,在患这些小病后的1 ~ 3 周内,有可能会引发肾炎。所以,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治疗这些疾病,并在孩子患病期间注意查尿,以防殃及池鱼。

别让皮肤殃及肾脏

脓庖疮、疖肿这种被人们称之为小病的皮肤病,常会在2 ~ 4 周内导致肾炎,使人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另外,过敏性紫癜会导致肾脏严重受损,所以,在孩子发病的半年内,一定要记得给孩子查尿。

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肾损害

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很多,抗生素、各类利尿剂、非类固醇抗炎药物甚至某些中草药,都有可能伤害到肾脏。所以,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医生提示:

肾脏疾病的治疗,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干预,因此,肾脏科医生特别提醒家长:

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坚持治疗、监测。

调整孩子的饮食,做好日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