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妈妈何时才放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妈妈何时才放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鱼你好:

我是快30岁的人了,快要成为社会定义下的“男人”。

我在大专和中专的三年里接触到了音乐,一下被音乐迷住了。认识了很多朋友,去演出,也有了作品发表,很大改变了自己内向的性格,写作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不过家人始终不认同,觉得这当不了饭吃,不是正经事,于是逼我去实习,工作,我没有听,迎来第一次离家出走,在伙伴家里住了很久才回家。

我工作得早,18岁读完大专后就出来上班工作,到现在快十年了,一心不忘音乐的理想,一面工作,一面练琴玩音乐,家人从不支持我买琴,认为弹琴根本不是本事,于是我只有在少得可怜的工资里存钱再买。可是他们从没教过我什么叫做本事,只是叫我努力工作而已。只有外公看不下去拿钱给我买了一把很好的琴。我曾提出辞职去读音乐学院,家人叫我自己想办法凑学费。顺便说下,我读大专是15岁,父母已经离婚了,我父亲以前在我小学时候经常打我,骂我。从不讲道理。

至今那么多年来,我感受到的是:

一,我对音乐的梦想,在音乐上的技能只有在社会中被陌生的人和并不熟悉的朋友认同。家人从来不认同,甚至瞧不起。即使我弹琴在工作单位上被以特长重视,都不能让家人认同。我的音乐只能自学,没法获得专业的学习机会。

二,对家人亲情淡薄甚至无力,要么羞于表达感情。即使住在一起,没有精神交流,对他们没有什么话可说。虽然我并没有被抛弃,能够吃饱穿暖,家里条件也不差。

三,自十八岁之后习惯自己练琴听歌,要么和朋友住在一起弹琴,体会到孤独感。至今没法体会男女感情带来的喜悦,顶多就是性经历带来短暂的。长期不能喜欢别人,还害怕被别人喜欢之后自己动情,担心自己辜负别人。所以恋爱都很短命,没有超过半年的。长期觉得孤独寂寞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四,母亲一直与我生活,虽然我现在有了正式工作,但是难改自己曾经的习惯,就是工作以后回家弹琴听音乐上网,觉得外面的社交都是喝酒自己不喜欢。我觉得自己已经收敛了对音乐的欲望,已经有了适当的妥协,才选择工作,让家人放心。

五,母亲今天说她为我怎么怎么牺牲过,说我这么弹琴待下去不是办法,要早点成家。其实我才分手。我觉得既然没了感觉就不要错误的坚持。但是我觉得自己对音乐的梦想现在只是购买设备建一个自己的小工作室而已,没事录录歌曲,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母亲和家人认为这仍然不是正事,虽然家里条件不错,但我仍然还是只能自己存钱买东西,他们不愿意支持一分。

六,我有想转行,甚至帮母亲做生意,我觉得有一个家庭的事业挺不错,但她只丢下一句话,说你觉得你有本事,那随便怎么做都可以。但是我周围有自己在创业的朋友,家里的父母的态度却是能够提出建议并予以支持。这一对比,给我非常大的无助感和失落感。

七,我仍然觉得无力恋爱,但心里却很期待为爱奋斗的感觉。母亲认为我就是想弹琴才不想恋爱,一直也责备我,她认为自己懂我,今天又说我的音乐不是当饭吃的。即使我今天的音乐水平仍然在工作上被重视为特长,还是没能得到支持和真正的鼓励。

以上的话可能叙述得有些混乱,我只是觉得我一直活在孤独之中,只有音乐和文字支撑我活着,让我有被认同感,成就感。我不知道该怎样让自己积极起来面对一切,消除内心的自卑与恐惧,健康的活着好好生活。

三木

心灵解析:

三木的来信很长,仔细看下来发现他列举了七个问题点,貌似很多不同的问题,可是当我们细心观察,却发现这么长的一封信,貌似资料很多、信息量很大,可是最关键的东西,三木却一个字也没有提:我们不知道他的父亲在哪儿,在母亲对他不认同的时候,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呢?母亲和父亲的关系怎样?父亲和三木的关系怎样?这些信息三木完全没有给到我们,只给到了母亲和自己的关系,那就是控制和反控制、想得到认同和不认同等等之间的较量。

我们先看看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如何面对“认同”这个问题的:0到3岁孩子在妈妈的怀里,通过吮吸、妈妈的怀抱、妈妈的笑容等等来感知自己的存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当他得到足够的温暖和拥抱,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是被“认同”的。

3到6岁的孩子,是在用模仿来认识世界,当他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时,他觉得自己被“认同”了。

6到12岁,开始有了我们称做“自我意识”的东西,他发现,除了爸爸妈妈之外,当学校的老师表扬他的时候,他是最开心的,觉得自己被“认同”了。

12岁以后,孩子渐渐来到青春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期。在叛逆期里,孩子会发现,爸爸妈妈早已不是唯一的权威了,就连老师说的话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只有“我”才是对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得到自己的认同才是最开心的。

由此可见,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得到父母认同的时候,是3到6岁,准确的说,应该是0到6岁。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认同,这个需要就会潜藏在他的潜意识深处,一直到成年之后,他也许会把这份需要放在工作里、放在亲密伴侣的身上,当然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份需求投射到外界之后,慢慢发现一些什么,再慢慢疗愈自己。只是,在三木身上我们没有看到这点,当然也许是有的只是信件里没呈现。三木仍然处于需要父母认同的阶段中,准确的说,是母亲的认同,这当然也与他童年生活经历父亲的角色有关。从这点上来说,三木的成长是滞后的。

三木在信中反复提到母亲,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面对母亲,他的确是在做一些反控制的事情,从他离家出走就可以看出,不过,这些所有的“反控制”行为似乎都是徒劳的,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就连“反控制”也是在母亲的控制之下。

三木也是母亲控制之下的受害者,很好的是,音乐让他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感悟和理解,所以他从没有放弃过努力,想让自己积极的面对生命。这样说来,我们可以从某个角度理解三木的母亲:音乐能让儿子全然发挥生命的光彩,同时,音乐也能带走儿子,让他完全脱离母亲的掌控,让最爱的儿子远离自己。如此一来,她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认同儿子在音乐上的追逐的,她只有一再地反对儿子的梦想,用“没本事”不断打击儿子,因为只有如此,儿子才能留在她身边,否则,以一个30岁男人的生命能量,早已远离原生家庭打拼自己的世界去了。

所以,除了去连接和父亲的那条线之外,远离母亲的控制也是三木必须要做的。最现实的建议,就是搬出家,不再和母亲住一起,自己负责起自己的所有生活,面对母亲的控制,可以温和但是坚定的拒绝,重新掌握起自己生命的决定权。不过一定要坚持,母亲必然会用各种杀手锏留住孩子,内疚就是一大难关。当然,如果三木过了这一关,他会发现自己的生命发生了质的变化。

至于为何三木会成长滞后,也和母亲有关:一个还处于童年期的孩子是需要一刻不离开地粘着母亲的,30岁的成年人充其量最多一周回去看一次母亲,即使住一起心理上是独立的,是不需要母亲的。所以,三木的母亲潜意识希望儿子从没有长大过,三木受妈妈潜意识影响,也让自己滞留在童年时期的那个年龄里。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看似是孩子的心理问题,归根到底却源自于父母。在最该给儿子榜样的时候,爸爸怎么不在?该放飞孩子让他们去闯世界的时候,妈妈为何还紧握那根风筝线?希望孩子快乐健康不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吗?为何就是有这么多的父母却不断的伤害自己的孩子。三木是幸运的,在成长路上,至少有音乐让他辨识方向,而更多的孩子,就在妈妈无声的吞噬之中放弃了自己的一生。由此告诫所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固然重要,但是健全自己的人格才是重中之重,自己健康了,孩子肯定不会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