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蒋东明:遗产中再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蒋东明:遗产中再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跨越三重门

一个人完成了他的使命,走了。

东明,在经历了49个充满磨难的生命年轮之后,在与癌症苦苦抗争31个月之后,在抢分夺秒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事之后,2011年3月25日清晨,生命的终止符悄然而至。

妻儿搂着他放声痛哭,从此,家中好丈夫、好爸爸的身影不再;同学、朋友看着他默默垂泪,从此,那份乐观、豁达、睿智的挚友情怀不再;同事们站在他身旁泪流满面,从此,“不要慌,放着我来”的坚实后盾不再。悲伤,逆流成河。

蒋东明,出生在辽宁鞍山,1987年大学毕业后到鞍钢工作,先后在鞍钢自动化公司任信息中心总工程师、信息管理处副处长、信息产业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党总支书记。他生前的最后一个职位,是鞍钢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软件中心主任。(本刊2011年5月A曾报道过蒋东明的相关事迹,可参阅)

坦白讲,蒋东明并没有多么耀眼的职务、炙手可热的权力。但他对自己的人生是知足的。“从我的人生走向来说,最成功的就是自食其力,不做家庭的负担,基本做到对社会有用。”并非要求低,要做到这些对他其实不易。

蒋东明还不满1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经过治疗虽然幸存了下来,但双腿留下残疾。玩伴嘲笑过,亲友邻居怜悯过。这成为他人生的第一重磨难。

小升初考试时,蒋东明成绩全市第一名,却没有学校愿意接收。父母几经争取,他才得以进入中学;第一次高考时,他是鞍山市理科状元,只因身有残疾落榜了。第二年,他再次考取全省理科状元,最终被辽宁大学特批录取。求学路的艰辛,是他人生第二重磨难。

2009年,蒋东明从蜗居小屋乔迁新居,儿子也顺利考上大学。但他却意外被查出结肠癌肝转移,医生断言只剩3—5个月的时间。人生的第三重磨难再次袭来。

面对第一道磨难之门,年幼的蒋东明拄起拐杖,跨了过去;面对第二道磨难之门,求学的蒋东明用最优异的成绩,跨了过去;在第三道几乎无人能跨越的门前,蒋东明硬挺着做了数十次放化疗,熬过了31个月。

“以50岁为基准来计算,如果我多活一年就意味着生命延长了2%。”在癌症确诊第18个月时,蒋东明曾如此冷静地计算自己的生命。最终,他给49年的生命延长了5%。

未知生,焉知死。也许,只有面对这样的人,才会深刻体会生之不易。

留下“中枢神经”

蒋东明评价自己“基本对社会有用”,是极其谦逊的说法。

翻看蒋东明的个人简历: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鞍钢先进生产(工作)者、鞍山市劳模、鞍钢技术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企业劳模,诸多荣誉不胜枚举。

2010年3月22日,鞍钢集团评选出20名“感动鞍钢——创新功勋人物”,蒋东明和老一辈模范孟泰、王崇伦一起登上光荣榜。

即使他走了,众人对他的景仰也没有冷却。2012年6月27日,鞍钢集团公司在科技馆召开报告会,号召广大职工向他学习。

佛说,众生皆苦。仅仅与磨难抗争,并不足以构成众人景仰和追思的全部理由。有人会站在世俗的立场问,蒋东明到底留下了什么值得大家如此追忆?触手可得的答案是,鞍钢集团公司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系统,目前被国际上誉为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可以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实现最大效益。它相当于企业的中枢神经。

2002年,鞍钢集团公司开始筹划ERP系统的开发。作为技术骨干,蒋东明参加了ERP规划方案的起草和编制。第二年,ERP系统正式筹建,蒋东明被领导点将,担任新成立的信息化部软件中心主任,致力于系统的开发。

这几乎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作为一个老企业,鞍钢生产物流关系很复杂,管理基础也比较薄弱,进行信息化的难度可想而知。蒋东明没有时间叫苦,只能迎难而上。

彼时,国内企业ERP系统的运行平台,选用的都是被IBM公司垄断的大型计算机。如果走同样的路,投资大且后续维护升级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鞍钢集团考虑选用小型计算机集群来构建平台,这加大了系统构建的难度。

“相比而言,小型机的稳定性不太高。要把90%和90%的稳定性组合到一起,变成99%的稳定性,不容易。我们做的就是这个工作。”2011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蒋东明这样解释。

他与同事设计了多套方案,仔细分析对比每套方案的可行性,并反复进行测试。蒋东明曾告诉同事:“方案没确定时,真是吃不下、睡不着。有时睡了也会忽然醒来,赶紧把想到的点子记下来。”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ERP系统终于成功上线,从此鞍钢集团的生产经营进入信息化时代。其信息化水平,在2007年全国的评比中位列央企第一名。

而今,蒋东明走了,他一手缔造的ERP系统还在忠实地运转着。

精神财富最宝贵

蒋东明留下最大的财富,是在精神层面的。

他这一辈子都试图证明自己不是任何人的负担:第一次高考落榜,他主动进入工厂做临时工,自食其力;在大学念书时,他跟同学一样嬉戏、去看夜场电影,大家几乎忘了他身有残疾;工作后,办公楼里102级台阶、厂房里的平台锅炉,他拄着拐杖爬上爬下。“人生不可能没有遗憾。在我看来,健康的人格比健全的身体更重要。”生之磨难,让蒋东明成长为难得的智者。

而他对技术的孜孜以求,足以令同事一生效仿。1998年,鞍钢引进国内首台IBM3090计算机,当时汉字系统装不上,外国专家来了几次都没能解决。蒋东明主动请缨研究。一些同事劝他,还是等老外来整吧。“他们整不了的,咱们不一定就不行。”蒋东明在机房里蹲了一个多月,硬是找出了设计缺陷,解决了汉字显示难题,轰动业内。

鞍钢集团ERP系统建立之初,与备用系统共用一个数据库。“就像一对连体儿,如果一个出现问题,另一个难免被感染。”蒋东明没有顺从外国专家购买新软件的建议,冒着风险给这对“连体儿”进行分体手术,成功把系统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最令人世人动容的,则是他面对疾病的坚韧不息。刚参加工作时,因为路途遥远来不及坐通勤车,蒋东明经常要步行2个多小时去上班。几天下来,皮肤就被拐杖磨破了。“我给他洗衣服时,每次腋下都有血渍。”至今妻子杨桂梅回忆起来,还忍不住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