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常回家看看》的谱曲传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常回家看看》的谱曲传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娃》《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好运来》《儿行千里》……自1997年以来,由“业余作曲家”戚建波谱写的歌曲,已经陆续有16首入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全国观众送去欢乐和祝福,而他只是山东威海一中的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

初登春晚的“中国娃”

“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干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1996年10月的一天下午,初秋的北京已经有了一丝萧索的凉意,那凉意让落寞的人更落寞,让异乡的人更思乡。阳光依然耀眼,穿梭在高耸的水泥丛林中的人们还在疯狂地追逐那些豪华石英表的节奏,行走在西单商场门口的戚建波匆匆瞥了一眼商场玻璃,挺拔、瘦削的身子,蓬松的头发,白衬衫,黑边眼镜,苍白的脸,还有那一大摞饱含他无数心血的曲稿,一个流落异乡的落魄书生形象那一刻被浮动的阳光刻画得如此真实!而这又与玻璃背后的奢华多么的不相适应。一个36岁的山东汉子,放弃了稳定的生活,在他的本命年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和亲人,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梦而流浪。此刻,他正哼着《中国娃》在等4路公交车,他要去中央电视台见春晚的一个导演,或许这次……

戚建波生长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音乐一直是他的梦想、理想和追求,他梦想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在哼他的歌,1996年,这个36岁的音乐老师有了个“疯狂”的想法,他要为一年一度的全中国老百姓的新年娱乐盛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写一首歌,这个想法如此炽烈以至于让他开始了无休止的兴奋和失眠,而当时的他只是一个业余的“作曲家”、一个普通的喜欢“玩票”的音乐教师。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疯狂”的想法,他要创造奇迹!感情含蓄、内敛实则激烈、深沉的他,在“奇迹”出现之前也不愿太多人了解这些。他决定去一趟北京,当然是“有备而去”,他带着好朋友――《威海晚报》的年轻记者曲波写词自己谱曲的《中国娃》,他要用“亲情”扣开春晚的门。

1996年lO月,戚建波住进了中央电视台附近的广电招待所,30元一晚的床铺紧临着和他一样来这个繁华而喧嚣的大都市寻梦的青年。那段时间,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一起无话不谈,当然家乡、亲人和朋友这样的话题总让这群年轻的寻梦人潸然泪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总是那么微妙,不管你是安徽、河南还是山西的人,不管什么样的性格,亲情是一个共通的灵魂。中国人的亲情是有特征的,它如此炽烈、持久、深沉而伟大,又无处不在,母亲做的千层底、深夜缝制的书包、小葱拌豆腐……我一直在音乐中努力寻找属于我们民族的亲情,然后在更多的人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戚建波说那时的自己和那群年轻人一样,都是“寻梦的中国娃”。

后来成为戚建波的成名之作的《中国娃》这首歌于1996年下半年写成,他先后写了4稿,定稿后先在山东省内引起轰动,这时戚建波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带着这首歌来到北京准备联系一个歌手来演唱,可是没人听过他的名字,没人听过他以前创作过的歌曲,他遭遇拒绝、白眼、嘲笑,甚至一些演艺经济公司懒得敷衍他,直接告诉门卫不让进。那时候他也一度动摇,开始怀疑自己,躺在木质的简易床板上,他开始思念年迈的父母、温柔的妻子和调皮的儿子,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下来,他无数次想到了回家,可他还是决定为那个“梦”而坚持。最后通过朋友引荐,他终于见到春晚的导演,没有歌手演唱就亲自演唱,“感觉自己从未这么投入过,感情随着音乐汩汩流淌,我能看见我谱的每一个音符在我面前跳跃。”很多年后的今天,他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在春晚的舞台上演唱的场景,导演听完歌后,当场拍板通过。后来由解小东演唱的这首歌获得1997年春节晚会歌舞类的二等奖,《中国娃》也红遍全中国。对于戚建波来说,这个作品把他推进了一个层次,“我成了一个专业的业余作曲家。”

“常回家看看”的业余作曲家

作为一名“业余作曲家”,戚建波说:“要写好歌,先做好人,这样才能用情、用心写歌。”他说,你告诉别人孝顺父母,你若做不到,就写不出这种感觉。父亲去世时,戚建波正在外地,在机场上听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他当时就哭了。他是个家庭观念特别强的人,每次出差,母亲都会打电话给他,他有了困难,也经常向家人倾诉。“家是我所有创作的灵感之源”,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或许是1996年的北京之行,让他深深感受到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亲情的淡漠,戚建波坚持认为自己的音乐之魂就是亲情,他说亲情是最无私的、最纯粹的,不像一些利益纠缠的交际那么复杂。“我的音乐在朴素简单的情怀上得到了升华,父母之爱、兄弟朋友之爱、赤子对祖国之爱都成为我创作的主题,所以说从《中国娃》开始,我的音乐终于为人类最朴素的情怀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这种满怀‘亲情’的音乐正是我所一直追求的音乐梦想,这种梦想和这种朴素的情怀在《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上达到了极致。”

1998年1月,当戚建波拿到词作家车行的《常回家看看》歌词的时候,他看完词就哭了,曲子也一气呵成。从看到词到谱完曲,他总共只用了七八分钟。他说,看到这首歌词,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家庭,母亲就在面前,每一个家庭都是这般恩爱幸福。他说自己本就是一个敏感、善感而且感情激烈的人,当为《常回家看看》谱完曲子后,就经常在朋友们面前唱,每次唱他都要哭,听歌的人也哭。后来,几乎所有的人听完后都说这首歌要是上了春晚,一定会火起来。后来果真如此,在1999年春节前后,《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响了中国大地”。

一曲《常回家看看》让他在圈内声名鹊起,现在已过不惑之年的戚建波仍自称是一名“业余作曲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是他的很多作品却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广为传唱:《中国娃》《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自1997年以来,戚建波已经陆续有16首作品入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2001年春晚更是连用了他谱写的3首歌曲,2005年舂晚同样又是3首,创造了业余作曲家“不可能”的奇迹,综观他的这些作品,亲情已成为他的音乐不二的“招牌”。

大明星背后的“小人物”

一曲《中国娃》火了解小东,《常回家看看》火了耿宁和陈红,还有火风的《开门红》,潘长江的《爷爷奶奶和我们》,郁钧剑、阎维文、于文华、刘欢……戚建渡的歌成就了很多人,但他依然默默无闻。

提起与这些大明星们的合作,他说,每一首歌都是一个生命,每一个音符都是充满活力的元素,作词、作曲者要用心浇灌,用真情去谱写,最后这个新生的生命要由歌唱者采演绎她的精彩、感动与活力,所以一首歌和一个歌唱者是有着一种灵魂的契合。解小东的质朴、激情与豪迈应该是“中国娃”所应有的特质。陈红少小离家,离开父母10多年,对于“回家”,对于父

母,她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春晚上真情流露,把“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演唱得那么真实、那么感人。

还有,潘长江的幽默诙谐、阎维文的乐观豁达……戚建波说他了解每一个与他合作过的歌手,所以总是能为歌手“量体裁衣”,谱一曲最适合他们的歌。这几年来,他的朋友特别多,著名的词作家车行、张俊以、曲波更是他的挚友,很多歌手也都成为他的朋友,逢年过节大家总会聚在一起,喝杯茶聊点家常,对于经历过早期的艰辛与人情冷暖的“大戚”,他更加珍惜这些珍贵而单纯的友情。张俊以曾为戚建波写过一首歌:并不在意你回报我什么,只求你别以为我太傻。我是心里明白不想说。只想告诉你,友情不是承诺,说出的话最好去做。咱一起流泪,一起唱歌,别让友情在旅途中失落。戚建波说这首歌代表了他的心声,友情也是他创作的一个主题。

我依然是你的“山东老乡”

他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为记者深情讲述起乡情:“我的故乡在威海,它是著名的北洋水师所在地,我工作在威海第一中学,是一名音乐教师,我在这里已经20多个年头了……”是啊,他爱他的家乡,因为家乡给予了他生命、激情还有创作的动力,他说他不会离开威海,一辈子都不,“北京不属于我,我的灵感在我的家乡。”

戚建波自小就喜欢音乐,1977年高中毕业参加了第一届高考,他考上了山东蓬莱师范学校。蓬莱师范的音乐系有4门主课,器乐、声乐,舞蹈、乐理。那时条件很艰苦,一个班四五十个人,只有7架小手风琴,还都是以前留下的。老师看他特别用功就给予了特别关照,一架破钢琴,就一把钥匙,老师把钥匙给了他。198t年,戚建波捧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老师的目光》,发表在上海的《儿童歌声》上,得了7块钱的稿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作品,戚建波激动得就像是过年。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关于音乐,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梦想。

按说戚建波如今已是威海市的名人了:春节晚会的“大户”、山东省音乐家协会成员。全国职代会的模范……但这个儒雅、朴实的山东汉子丝毫没有改变,一样的山东乡音,一样的活泼随和,他还是那个学生尊敬爱戴的“大戚老师”,依然是那个带着威海小城安谧、宁静性格特征的“山东老乡”。而他在威海的乡亲们现在看春晚又多了一项内容,就是等着听他今年又上了什么歌,而且平时看歌曲类节目的时候,特别关注屏幕上出现的作者名字,一句“他可是我们山东人”常常让“大戚”感动得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