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催化 记录 保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催化 记录 保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做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引领者,各级文化馆在不同区域内的职责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文化要求与需求的多样化,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扩充和深化。做为群众文化“鲜活、生动”的载体,群众文化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开展,记录着一个时期、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风貌、人文情感和社会生态。就在这些活动风风火火的开展时,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些问题是:

1.有效推进特色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增强文化影响力和辐射范围的媒介有哪些?

2.如何才能记录下这些闪耀着时代特征的珍贵的历史瞬间和文化遗产?

3.怎样有效的利用已有的和现有的影像、文字资料?

下面我们简要地逐一进行探讨。

问题一:有效推进特色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增强文化影响力和辐射范围的媒介因素。

提起媒介,最易让人想到的是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的确,这些正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它们基本构成了强大的舆论立体结构体系。但它们并不是全部的媒介。

首先要提及的媒介就是社会公众的认知。我们的活动最后是要让要公众切实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感受到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我们要重视的是口口相传的这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播方式和众口铄金的现实作用。如果说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让人们充分实现知情权,活动本身吸引人们的参与性,那活动后实现众赞的效果则体现出公众的主观能动性,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会成为特色活动品牌化的有力推手。

其次是要充分利用政务信息通道。进入信息社会后,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通报有助于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协助领导者科学管理,并开阔其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恰当地利用政务信息通道,在基层扩大对文化服务面影响的同时,扩大对上层决策者的影响,争取对群众文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这对于推进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就是要发挥好现有专业人才的作用。文化馆工作的特殊性,势必要求艺术门类的多样化,专业人员的一专多能。因此,文化馆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组织协调性、辅导培训能力等较其他专业艺术人才来说更强势一些。他们通过基层辅导、节目编排、活动组织等方式,将文化馆及其特色文化活动的影响和形象引入公众的视野,他们是文化馆及其文化品牌活动最直接的推广者。

综上所述,我们不但要依靠常规的媒介,而且要利用其它特殊的载体,不但要依靠客观环境,善于借势,更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善于总结和创新,为群众文化活动造势,形成群众文化上下间畅通的交流途径,疏通文化馆与政府、公众的沟通渠道,积极有效地推进特色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增强文化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问题二:记录下这些闪耀着时代特征的珍贵的历史瞬间和文化遗产的要求和方式。

《复兴之路》是我国舞台艺术史上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之一。它做为一部大型舞台艺术成果,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采用边彩排边录制的方法,将其录制成一部艺术电影,同时《复兴之路》DVD、歌曲集、纪实图文集、摄影画册、评论集也在不久之后相继面世。

《复兴之路》的文化记录过程、方式、手段,正是我们记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在记录时,先要有前瞻意识,有规划,不是因为有了活动和比赛,拿起相机简单地按几次快门,或者架起摄像机全场拍摄就可以的。换而言之,在我们没有对我们做为一个记录者的身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前,我们很难在这项工作中体现出一个文化记录者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如同我所说要有前瞻意识一样,正因为有了记录历史的使命感,才可能立足于全局,立体、全面地记录下这些闪耀着时代特征的历史画面。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做为文化馆的重要职责――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遗产还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记录者的责任,要求我们有一双发现美、发现艺术的眼睛。试想,如果不是有这样的记录者为一个叫阿炳的街头艺人录制了3首二胡曲和3首琵琶曲,那后来名扬世界的《二泉映月》恐怕就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重点不但在于记录工作所需的硬件如何,更为关键的是人的因素,也就是软件是否合乎要求。我们是否真正地认识到身上所负有的责任;是否能制定完整的记录规划和具体的记录要求,尽可能收集有价值的文化活动资料;是否能深入幕前幕后真实完整地记录行进中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否能调度一切可能的技术、知识和设备、设施,多角度地客观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状况;是否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到遗失在人们视线之外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如此等等,都事关我们是否能如实、完整、准确、真实、客观地记录下那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问题三、关于已有的和现有的影像、文字资料的管理和应用。

艺术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好这项工作是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福和泽被子孙后代的大事。

艺术档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应当引起我们警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中的资料就是珍贵的艺术档案,对于已有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保管的程度,甚至还有的只是“松散的库存”。

艺术档案的管理是一个课题,2002年文化部出台了新《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对艺术档案做了全面的规范和要求。但是当这项政策自上而下推行时,受限于经济、人员、设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艺术档案工作在现实中却是文化馆各项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首先还是意识问题、执行力的问题。再好的制度规定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就等同于一堆废纸。虽然从短期来看,艺术档案工作无法列入文化馆的重要议事日程,但从中长期而言,艺术档案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是无法取代的,今天的艺术档案就是明天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前提下,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艺术档案的相关规定,配备合格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配备合格的保管条件,确保开展正常、有序的艺术档案工作。

特别要提出的是有关建设艺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所谓艺术档案信息化是指利用现状技术对艺术档案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基本内涵包括艺术档案利用的网络化、艺术档案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管理的规范化。艺术档案的信息化犹如搭建起一座联系艺术与公众联系的桥梁,是利用艺术档案资料价值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作为目前艺术档案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艺术档案信息化的过程虽然是相当艰巨的,但它无疑会成为艺术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艺术档案信息化为艺术档案的利用提供了一个平台,关键的是我们怎么实现“藏以致用”。艺术档案中很大一部分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还有很多是具备良好视听效果的档案资料和极具观赏性、史料性的老什物、老物件、老道具和老行头等实物资料,更有一些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受到冷落的优秀作品,如何让它们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需要我们适时地创造展示的平台。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档案资料进行专题文化艺术展览,可以通过讲座让珍贵的资料向公众展示,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创作修改让曾经失意的作品再次登上群众文化演出的舞台,如此等等,不在此一一列举。

以上三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它们共同指向一个中心点,在文化馆作为公益性群众文化的服务主体时,它们扮演的是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化的催化剂、社会文化的记录者以及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的角色。文化馆的发展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虽然这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但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意义、从实现文化馆全面、系统的发展要求上来说,是文化馆发展不可或缺、不能忽视的重要元素,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细致、有效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