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唱歌曲,播种快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唱歌曲,播种快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美的城市风景就是活跃在公园、广场、社区的一支支老年文艺社团,广场舞、摄影团、健身操……无数个团队带给退休生活无比的情趣,歌咏队无疑是其中最最庞大的一个“支系”。据了解,目前南京市合唱协会会员达千余人,从著名音乐家到热心合唱的普通爱好者,注册的“合唱队”有百余家,这些能分出声部的团是真正的“合唱”,他们近20年来在协会组织下观摩交流,许多团连年参加“金陵合唱节”,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更多无数的被称为“XX合唱团”只唱旋律声部,其实是“齐唱”,应该称为“歌咏团”。由于“歌咏”不讲究选材,也不要求有统一的发声技巧,在“艺术性”“规范性”上没有过硬的要求,倒也因具有更强的的“群众性”、“娱乐性”而拥有更多的粉丝。他们往往有着固定的时间、地点学习,领头的有热心团长和自发任教的老师,现在大都借助于便携式的小音箱,录好喜欢的歌曲或伴奏,打印出“歌纸”,集体模仿;也有为数不少的团队能识谱、分声部甚至能攻克更加“高大上”的作品。

我在瑞金路街道的歌咏社团教老人们唱歌已有两年多了,我称呼我的“学生”为“各位叔叔阿姨”,在此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学中的许多难处:他们很多人不识谱,需要听唱教学,这样容易遗忘;他们的听力下降了,许多旋律模仿有障碍;他们记忆力也衰减了,歌词和歌曲处理就需要反反复复提示;气息的保持也大不如年轻时候,许多地方需要更多的换气处理……最近我陪他们学习“三拍”歌曲,觉得有不小的难度,“三拍子”的节奏富有起伏荡漾的感觉,大家对这种特殊的节奏有畏难情绪,我尝试一段时间集中学习“三拍”歌曲,强化这种节律感,实践中也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先是感同身受“讲道理”,让大家明白“三拍歌曲”不熟悉,确实有难度。一种不熟悉是因为“量少”,和二四、四四拍歌曲相比数量远远落后,像华尔兹圆舞曲都是三拍,摇篮曲也多是三拍;第二种不熟悉是因为我们人类原始的节奏是脉搏跳动、呼吸、踏步等等,都是二拍节奏,可以说“二拍节奏”是与生俱来的,相比之下三拍节奏存在“先天不足”,“强―弱―弱”的节律感觉打乱了我们平常数拍划拍的习惯,读谱时视觉上也有困难。了解这些以后大家就有了心理准备,反而有兴趣接受这种“高难度”的挑战了。

再就是趁热打铁“讲乐理”,无非就是――从二四拍推算出三四拍的基础节奏、单一小节节奏型的变化与比较、一个乐句节奏的走势、三拍的划拍与指挥手势、如何听辨出第一拍的强音等等。我说“其实华尔兹舞曲的指挥家就是在不停地画大大小小的三角铁”,大家都乐坏了。我先是弹奏《北风吹》,这首歌有节奏转换,前后两段分别是3/4拍和2/4拍,通过对比感觉到三拍的特质,然后弹他们拿手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变化速度,“快慢不均”,先是每一遍不一样,然后每一句都不一样,大家跟着音乐“指挥”,听不同速度的熟悉歌曲,用拍手的方法找到强拍,借助大家喜欢的简单游戏强化节奏感。

音乐实践和“理论基础”相比要难得多,因此我尝试:

借助“声势”与“念白”钥匙开发感统

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力图通过人类最根本形式与动作语言结合在一起的节奏,唤起人身上潜存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人们自然、自发的要求,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提出的“体态律动”、“声势”教学法在儿童和老年人的团队都一样奏效。比如我让大家在强拍的位置用拍手、点头、敲桌子等动作示意,或是随着强拍摇摆身体、或是配合节律念出“咚大大”“一二三”“强弱弱”“叽喳渣”等,对掌握三拍歌曲的特点很有帮助。“念白”的方法就是有节奏的说话,按照三拍常用节奏型读,这个难度小效果好。比如“春天到”“我们爱唱歌”“一起欢乐”“真是好听”“人老心不老”等等,再读读要唱的歌词,我开玩笑“现在真的是说的比唱的要好听哦!”笑声中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八十多岁的许医生还说“学习音乐是最科学的感统训练啦”。

借助“老歌”与“儿歌”钥匙开启回忆

老人们的记忆有个特点,越是久远的记得越牢,上下段都不会混淆,可新曲目,哪怕是上周刚学的,唱之前一定要先找歌纸再照搬,为此我决定从“老歌”入手。事实上,大家脑海的“曲库”里有许多“三拍歌曲”,仅需要简单的归类启发:如外国的《深深的海洋》、《桑塔露琪亚》、《海滨之歌》、《雪绒花》等,中国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心中的玫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和我的祖国》等等,在“温故”中“知新”。同时,借口需要帮助孙子孙女唱好“三拍歌”,再普及一些诸如《柳树姑娘》、《小白船》、《鱼儿水中游》、《土拨鼠》、《红蜻蜓》等经典的儿童歌曲,让老人们在明快的节奏和亲切的旋律中熟识“强弱弱”。

借助“新歌”与“热曲”钥匙调动激情

我特地选了一些这些年热过的新歌,如《我和你》、《我和我的祖国》、《阳光路上》、《今夜无眠》、《芦花》、《爱如电》等等,当然,这些歌曲难度大,并不合适老人们演唱,但真的是耳熟能详的好歌,让大家从喜欢的旋律里不断熟悉三拍这种“摇篮”的起伏感,用流行的新鲜的歌曲中点燃内心的激情。当大家随着节拍哼唱摇摆,我真实体会到那句话的意义――“青春不是指年龄,而是说心情”。

借助“舞曲”与“欣赏”钥匙引发共振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秋蝉》,这首歌是6/8拍的,因为当时为了攻克这个两声部的流行曲目,我们曾经下了大气力练习,大家的印象都十分深刻,所以从这首歌入手分析了“六拍”和“三拍”的歌曲特点是一样的,指挥时既可以画“大小两个三角”,也可以画两拍似的“八”字。带着指挥手势欣赏这歌曲的舞曲版视频,看如何在三拍的旋律中“手舞足蹈”,再请上会跳舞的学员表演“快三”和“慢三”,营造“全身歌唱”的氛围,引发“人曲合一”的调频共振,也引发了不少老人感概“不唱不知道,三拍的歌,虽然难,还真是特别好听呢!”

借助“表演”与“交流”钥匙促成互动

总是拿着歌纸“预备――齐”一起唱,难免会出现混在齐唱里的“南郭先生”――唱得好的没有积极性,不熟练的也没有危机感,从“唱会”到“唱好”,我认为一定需要展示和互动。于是我做了几步尝试:一是加入个人或小组的表演唱环节。每次教学结束后向大家展示,定期开展卡拉OK比赛,这个举措使社区涌现出了一大批文艺骨干;二是增加社团之间的交流。临近几个社区的歌咏队我都熟悉,邀请互相“听课”,甚至在学期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材”,以便做到随时可以“能分能合化零为整”,资源共享,这种“串门”对每个团的“音乐技能”和“情感互动”都有很好的促进。三是参加街道组织的“音乐欢乐营”活动。我在市合唱协会申请了“社区文化”扶持,每年十场次的高水平的合唱公益演出(每个会员团队只能领取一张票),我们的“欢乐营”享有100人/场次“零距离”欣赏的机会,这种身临其境的感悟给大家启发非常多!

4月23日晚上,我带领大家在市文化艺术中心观看了辽宁、香港和南京三地合唱汇演。精彩的节目让我们许多耄耋老人惊叹连连,其中香港合唱团用2拍和3拍节奏变化着演唱的《东方之珠》带动全场深情律动,我的团队当然是最为陶醉的。散场时,大家讨论着每个团的特色和技巧,有个阿姨问“如果我们团上台表演的话,怎么介绍演唱特点?”这样雄心壮志的问题没有难倒我――我们团的特点就是平均年龄高,热情和水平比年龄更高!我们的对话把过路的一群听众逗得大笑,我们自己也忍俊不禁。大家搀着挽着走,笑着挥舞着手臂,一路唱着刚学的三拍歌曲《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快乐……”

5・1劳动节前,秦淮社区大学邀请省民盟老龄委的书法家们到我们街道为环卫工人赠送书法扇面,还邀请“夕阳红”老年大学的学员送来精彩的节目,他们两家和我们街道共同在瑞金新村广场举办了一场以《为劳动歌唱》为主题慰问活动。我将瑞金新村、瑞金北村和南航几个社区文艺社团合在一起表演了“大合唱”――其实就是齐唱,除了两首富有江苏特色的昆歌诗词演唱,最能打动我的就是开篇的三拍歌曲《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打动我的不是这动感节奏,也不是“歌甜心更美”的情怀,而是一张张印着岁月辙痕的笑脸。放假的这几天,我的心也一直随着他们一起唱――“我们爱唱歌从早春到深秋,我们爱唱歌从青春到白头”。

唱歌能给人带来快乐。教许多人唱歌则是“播种快乐”的甜蜜事业!